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104歲兩彈一艇元勛去世 多少人才知他的卓著功勛

[複製鏈接]

450

主題

451

帖子

2900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90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104歲「兩彈一艇」元勛去世,多少人今天才知他的卓著功勛

  來源:北京日報

  據澎湃新聞28日消息,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國家二機部部長、河南省委原第一書記、「兩彈一艇」元勛劉傑同志於9月23日21時20分在深圳市人民醫院逝世,享年104歲。

  劉傑是「兩彈一艇」功臣、中國核工業奠基人之一,曾任二機部部長、黨組書記,經歷了中央決策、爭取蘇援、蘇援中斷、完全徹底自力更生等幾個階段,圓滿實現了原子彈、氫彈研製試驗成功和核潛艇動力裝置初步設計,建成了國內核燃料循環工業體系,為中國核工業創建和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劉傑,1915年出生於河北威縣,「九一八」事變后參加革命,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七大代表。1945年至1949年分別任中共察哈爾省委副書記、察哈爾軍區政委、省委書記。北嶽區委副書記,豫西軍區第二政委、豫西黨委第二書記。開封市委副書記、警備區副政委。

  1949年至1953年任河南省委副書記兼工人工委書記、政協副主席,中南軍政委員會工業部部長。

  1952年至1957年任地質部副部長、黨組書記。國務院三辦副主任。

  1956年至1960年任三機部、二機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1960年至1967年任二機部部長、黨組書記。國防工業辦副主任。

  發現中國第一座鈾礦

  劉傑在地質部工作期間,地質部發現了中國的第一座鈾礦。1952年,他和李四光一起,制訂了國內地質勘探規劃並組織實施,使地質勘探事業得以迅速發展。1954年,地質部的一支地質隊伍在綜合找礦中,在廣西發現了鈾礦床。

  劉傑等人帶著鈾礦石標本向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彙報,劉傑手持儀器進行探測,放射性物質使儀器發出「嘎嘎」的響聲,到會領導人都十分欣喜和興奮,因為鈾是製造原子彈的核心材料,有沒有鈾資源,決定著中國能不能自力更生地發展核工業。

  當時,毛主席高興地握著劉傑的手說:「劉傑,這是關係國家命運的大事,好好乾!」

  正是從那時起,劉傑抱定「責任比天大」的信念,踏實而堅定地工作,帶領核工業人先後研製出原子彈、氫彈、核潛艇(簡稱「兩彈一艇」)。「兩彈一艇」的研製成功,使新中國從積弱積貧的「東亞病夫」躍升為世界核大國,為中華民族的昂然崛起,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戰略支點」。

  主持核工業發展

  1955年5月,中央決定調時任地質部黨組書記、常務副部長劉傑任國務院第三辦公室副主任,負責組織原子能事業的籌建工作。

  1956年11月,全國人大通過決議成立第三機械工業部(1958年2月改為第二機械工業部),作為國務院對中國原子能事業的歸口管理部門,首任部長為宋任窮,劉傑、劉偉、錢三強等為副部長。1960年9月,劉傑被任命為二機部部長。

劉傑劉傑
  二機部這個名稱是為了保密需要而採用的,它是一個軍事工業部門,統一領導和管理核科學技術研究,鈾資源勘查、核武器研製、核燃料元件製造等工作。

  核武器研製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眾多學科和諸多部門。突破「兩彈」時,全國先後有中國科學院、冶金部、化工部、交通部、水電部等26個部(委)、解放軍各軍兵種、20個省市自治區、900多個工廠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大力支援、協同,參與了攻關與會戰。在劉傑的出色領導下,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全國上下,大力協同努力做好核武器研製工作。

  自力更生造出「爭氣彈」

  20世紀60年代,「兩彈」研製基地位於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牧區,氣候惡劣,最低溫度達零下四十度,一年內有八九個月要穿棉衣。

  又逢國家自然災害,劉傑曾回憶:「一杯醬油湯,一塊窩窩頭,夜裡餓著肚子都要加班幹活。」

  當時,劉傑面臨的豈止是惡劣的自然環境,國際形勢也日益嚴峻。1959年6月,蘇聯撕毀向中國提供原子彈教學模型和圖紙資料的《國防新技術協定》,1960年撤走所有技術專家,使剛剛起步的研製工作雪上加霜。

  面對停援困難,周恩來代表黨中央於1959年7月指示:不理他那一套,自己動手,從頭摸起,準備用8年時間搞出原子彈。

  1962年,劉傑提出造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兩年規劃,得到了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贊同。「兩年規劃」中提出1964年爆炸第一顆原子彈是個總目標和總任務。為了鼓舞士氣,二機部決定以蘇聯撕毀協議時間「596」(代表1959年6月)作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工程的代號,激勵大家造出中國的「爭氣彈」。

  在劉傑的組織下,一批海歸學者和科學家,踏進了鑄造民族核盾牌的中物院大門。「娃娃博士」鄧稼先就是其中一名。

鄧稼先鄧稼先
  1958年,劉傑把鄧稼先請到辦公室,對他說:「小鄧,我們要放個『大炮仗』,這是國家絕密的大事,想請你參加,你看怎麼樣?」

  鄧稼先是個相當聰明的人,他立刻明白了,這是要讓他參加研製原子彈的工作,作為資歷尚淺的年輕人,他有些惶恐:「研製原子彈,我能行嗎?」

  劉傑明確地表態:「三強同志竭力推薦你,你能行,就和大家一起干吧!這是國家對你的信任,這件事關係到國家的安危,相信你能幹好!」

  於是,「娃娃博士」鄧稼先就帶著一批批剛出校門的大學生,從最基礎的三本書學起。1960年4月,原子彈的理論設計正式開始,年底就把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原理的輪廓勾勒出來了。

劉傑(右一)與王淦昌劉傑(右一)與王淦昌
  1963年底,1:2全球爆轟出中子試驗獲得圓滿成功,次年初,又生產出合格的高濃縮鈾核燃料。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

  劉傑曾在採訪中回憶說,原子彈爆炸的那天,自己心情很平靜。「爆炸前一天,總理問我爆炸是否能成功,我跟總理說:『一定能。』其實,當時我內心裡想會有三種結果。一種是乾脆利落;另一種是拖泥帶水;還有一種就是完全失敗。但我對科研工作者們有十足的信心,所以堅信一定能成功爆炸。」

  中國速度震驚世界

  在大力研製原子彈的同時,科學家們從1960年底已開始摸索氫彈原理。當時的二機部劉傑部長、錢三強副部長把研究氫彈的任務交給了在原子能研究所工作的于敏等人。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之後,從事氫彈理論先期探索的隊伍轉入中物院理論部。理論部科研大樓,每天晚上燈火輝煌。劉傑為了琢磨一個問題,常常通宵達旦地工作。

  1966年12月28日,氫彈原理試驗成功;1967年6月17日上午7時,空軍徐克江機組駕駛著72號轟炸機,進行氫彈空投試驗。

  從第一顆原子彈試驗到氫彈原理突破,美國用了7年零3個月,蘇聯用了4年,而中國僅用了2年零8個月。這是一個讓全世界為之震驚的速度!

前排右五為劉傑前排右五為劉傑
  1978年,劉傑奉命調離二機部,赴任河南省委書記。1978年至1985年,擔任河南省委書記、省長、省委第一書記、人大主任。1982年至1987年為中顧委委員。

//s3.***/ea/ad/12/15/66d667d54e42203895ff0cc07a8fb77a.jpg
  2009年1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首屆管理科學獎頒獎大會上,原二機部部長劉傑因在任內成功爆炸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奠定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的技術物質基礎、基本建成中國核燃料工業體系、在組織管理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而獲得管理科學特殊貢獻獎。

  面對讚譽,劉傑卻說:「我並沒有什麼特殊的貢獻,如果說我出了一份力的話,那就是做了一點管理工作,我的管理核心就是對大家的信任。」在他眼中,作為領導,一個管理者的本事是有限的,只有群眾的力量才是無限的,我國核事業從無到有,一步步,都是群眾身上的力量。

  正是有了無數像劉老一樣

  在崗位上兢兢業業的核工業人

  才有了中國屹立於強國之林的根基

  致敬!劉老一路走好!

  綜合:澎湃新聞、《中國核工業》、《「兩彈一艇」那些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3: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