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傳統文化美學蘊涵的感觸

[複製鏈接]

150

主題

179

帖子

11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連幽明 發表於 2018-9-28 07: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筆者無力系統研討這一大課題,只能抒發點滴感觸,旨在拋磚引玉!
一、格律詩詞中的形式美學感觸
       詩詞格局的對稱美、對比美與均衡美:定格的字、句與段落(詞的上、下闋),平仄與對仗的對稱與對比,韻腳的和諧一致,都生動地體現了詩詞格局的對稱美、對比美與均衡美。
       平仄與對偶句對仗的對比美是不言而喻的。平仄使詩詞吟頌朗朗上口,像歌曲的旋律一樣——具有抑揚頓挫、跌蕩起伏的音韻美感;對仗就詞語類型是對稱的,而詞語涵義則是對比的,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粘句、韻腳的對稱美、均衡美(粘句即絕句中的第二句與第三句,律詩中的第二句與第三句、第四句與第五句、第六句與第七句,其定格的平仄聲調是一致的)。
       破格拗句與補救句的突破美與均衡美:當平仄、對仗的格律形式與詞語內容相悖時,則形式服從內容就會出現破格拗句和相應的救句,整體上仍然保持了抑揚頓挫的音韻美。
       詩詞內容的對稱美、對比美、均衡美(不言而喻,略)。
       平中見奇的對比美、突破美:唐伯虎的平中見奇詩句軼事眾所周知,此不贅述;鮮為人知的是朱元章也有平中見奇詩句的軼事:明朝開國初期,一些文臣搞朝中詩會,以雞叫三聲為題每人賦七言四句詩一首,當然是皇帝開篇,朱元章明白文臣們的心理,所以採用了平中見奇的藝術手法,其第一句是雞叫一聲厥一厥(即翹尾巴),眾文臣不以為然。第二句是雞叫兩聲厥兩厥,一些人忍俊不住掩口而笑,已認定行武出身的皇帝老官沒有文采。第三、四兩句是三聲喚出扶桑日,掃敗殘星與曉月!眾人拍案叫絕!
      《紅樓夢》中的薛蟠行酒令也是平中見奇手法的典型例證。短短的四句酒令不僅形象生動地彰顯了對稱美、對比美、均衡美、突破美的美學蘊涵,而且把紈絝子弟的生動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
二、書法、國畫中的形式美學感觸:筆法、間架、章法,疏密、濃淡、骨肉兼備、虛實相間、虛擬的透視空間等等無不體現形式美的豐厚蘊涵(略)。
三、國粹京劇博大精深的美學蘊涵感觸:
       相對唯真主義、唯形主義等藝術流派,京劇被譽為唯美主義藝術流派。
       唯美主義道出了京劇藝術的本`質屬性,其任何一個藝術程式都是被美化了的——臉譜、頭飾、服裝、道具、唱腔、唸白、表情、一招一式的動作、舞蹈、亮相(定格)的形體造型等等。典型範例莫過於被美化的青衣哭腔——喂依-呀、呀、呀......既表現了人物的悲傷心情,又不損人物的端莊美麗形象。再如關公走麥(?)城的趟馬舞蹈,為表現赤兔馬不同於一般馬的難以駕馭的烈性,又不損關公的威嚴形象,就通過下把武生馬童的觔斗(翻跟頭)、旋子等一系列舞蹈動作加以體現......
2009年5月21日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02: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