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再向世界傳遞發展信號

[複製鏈接]

62

主題

80

帖子

35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5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ipgun 發表於 2018-9-23 21: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9月1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8世界經濟論壇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的特别致辭當中,重申了中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維護經濟全球化和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的主張。在貿易保護主義陰霾籠罩全球、各國經濟復甦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多的背景下,中國再度釋放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維護世界合作共贏的信號。作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參與方,中國深化改革開放將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當前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興起,世界經濟處於深度的結構性調整中。這個過程實際上是對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發展過程中日漸失衡的國際分工格局和利益分配機制所累積問題的修正,在客觀上有賴於技術轉型和全球化參與各方經濟結構的調整,以及全球治理機制的改進,其本身蘊含著諸多挑戰和不確定性。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經濟全球化趨勢可以逆轉。當今的世界貿易格局中,中間品貿易比重超過一半,全球價值鏈分工高度發達,各國生產和消費活動的相互依存度達到空前水平。在這種背景下,單邊主義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不僅會阻礙全球範圍內的商品和生產要素的自然流動,其引發的負面衝擊還會通過全球價值鏈波及各方,形成放大效應。這將為全球經濟的調整和復甦增添更多不確定性,結果必然是損人不利已。另一方面,正如習近平主席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演講中所指出的,當今世界面臨許多問題的困擾,但把問題簡單歸咎於經濟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實,也無助於問題解決。在本次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認為,我們需要一個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的全球經濟合作振興框架,習近平主席所強調的創新、活力、互聯和包容是全球經濟平衡和可持續增長所需的治理體系中的關鍵組成部分。從這個意義上看,中國堅定地推進供給側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在本質上是推進世界經濟調整復甦的內在要求。

中國過去40年對外開放的歷史經驗證明了兩個基本事實:第一,對外開放釋放了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比較優勢,推動了中國的產業成長和經濟發展;第二,通過對外開放引入全球化競爭,推進市場化改革極其重要的手段。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傳統的增長動能減弱,需求管理政策的邊際效率下降,對政府與市場關係的認識和處理有待進一步理清,改革步入深水區。新的國內國外形勢決定了中國要加快擴大開放領域,加快與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對接,促進國內改革,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培育發展新動能。

2013年以來,中國先後成立上海等12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探索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路徑。2018年,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宣布包括大幅放寬市場准入(特別是金融和服務業市場准入)、制定投資負面清單、鼓勵競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等擴大開放的舉措,並付諸實施。李克強總理在2018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的特别致辭中重申,中國將進一步放寬市場准入、降低關稅總水平、為內外資企業打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中國的這些實實在在的改革開放舉措,是中國經濟保持較高速度增長、提升發展質量的關鍵條件,同時也將為全球經濟復甦帶來利好。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近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度超過30%,擁有巨大的國內市場體量和增長潛力。中國主動擴大進口,能夠提振全球多種產品的需求和生產,增強世界經濟復甦的信心。中國放寬外資市場准入、擴大對外開放領域和優化營商環境,有利於提升全球資源配置效率,推動創新。

互利共贏是經濟全球化順利推進的基本前提,而合作是共贏的必要條件。中國對貿易保護主義的回擊是迫不得已,積極尋求化解衝突的辦法、重回合作軌道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02: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