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學界 | 智能機器人領域—別具一格的國外專家們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8-9-23 10: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8-09-22 18:47    搜狐科技

  本文轉載自「學術頭條」,搜索「SciTouTiao」即可關注。

  早期機器人的運用主要是在工廠結構化的環境中,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機器人的力量開始向日常生活中滲透。家庭清潔、辦公助理、醫院輔助等機器人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作為一門與人類福祉息息相關的學科,機器人學在全球掀起了研究的熱潮。

  根據AMiner最新發布的Robotics人才庫,機器人學的全球學者分佈與相應國家對於智能機器人的產業需求是類似的。

  從國家來看,美國是Robotics研究學者聚集最多的國家,日本、德國、義大利緊隨其後。

  從地區來看,美國東部是Robotics人才的集中地,而西歐、美國西部等其他製造業先進地區也吸引了大量Robotics的研究者。

  

  AMiner基於發表於國際期刊會議的學術論文,對智能機器人領域專家進行深入挖掘,並按照相關度和影響力等對專家進行排序和分類,排序和分類規則主要參考專家的h-index、paper、citation、專家所獲得的榮譽、任職機構排名、專家活躍性社交性以及多樣性等。

  由於機器挖掘演演算法以及原始數據的限制,並且限於本文章篇幅,不能完全羅列所有學者,我們按照AMiner提供的數據選取了5位風格獨樹一幟的國外學者做簡單介紹。

  (詳細內容請見「學術頭條」三天前發布的報告,微信公眾號菜單欄和文末均可直接下載研究報告)

  Danica Kragic

  

  

  Danica Kragic是瑞典斯德哥爾摩皇家理工學院(KTH)的計算機科學教授,自治系統中心主管,還一直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訪問學者。

  Danica Kragic研究領域包括機器人、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她研究機器人如何與同類交流,如何感知以及如何看到和抓取目標物體。她的目標數項之一是建立一個未來的系統,讓機器人與人類和周圍環境實現自然的互動。現在,她正在開發與其環境相互作用並識別物體的機器人系統。她的最終目標是創造一個可以縫製絲綢的機器人。

  Danica Kragic獲得了2007年IEEE機器人與自動化學會早期學術職業獎。她主持了IEEERAS計算機和機器人視覺技術委員會,並擔任IEEE RAS AdCom成員。她於2012年獲得了ERC啟動資助。而且,她的研究得到了歐盟、Knut和AliceWallenberg基金會,瑞典戰略研究基金會和瑞典研究委員會的支持,並於2016年被任命為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研究員。

  這位專家不同於其他人的地方不僅僅是顏值高,而是她同時還是一個瑞典服裝品牌Rodebjer的設計師。

  她說:「我是一名機器人科學家和裁縫。社會期望我們像機器人一樣。但我們是人類。我們比機器人更複雜。為了成為一名優秀的科學家,我還需要把時間花在其他事情上。當我在周末縫製時,我更專註於講課。找到與我的專業相關的正交挑戰的解決方案,使我成為更好的科學家。重要的是要堅持生活中的二元性:工作和娛樂、研究和縫紉。兩者對我來說都很重要。」

  下面是Danica Kragic的個性宣傳短片。

  福田敏男

  

  

  福田敏男主要從事微納操作機器人與仿生機器人的研究,被譽為「微納機器人之父」。2012年入選我國「外專千人計劃」后,在北京理工大學全職工作。

  他實現了兩個「首個」——一是創建了世界首個跨尺度協同生物組裝機器人系統,實現了200微米人工微血管的自動化加工;二是創建了世界首個納米操作機器人系統,實現了單細胞原位特性表徵。

  福田敏男是日本工程院院士(2003年)、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17年)。於2010年獲IEEE機器人與自動化獎(IEEERobotics and Automation Award)。2015年獲頒日本紫綬褒章。

  從古至今,中華美食博大精深,博得了國內外眾多名人的青睞。福田敏男也不例外,當談起美食時,他說:「我喜歡中國菜,特別是火鍋、蒸魚、空心菜、燒茄子等,最喜歡的就是空心菜」。68歲的福田敏男在學生眼中,更像是一名「老頑童」,他還會在PPT上插入《鐵臂阿童木》的畫面。

  Vijay Kumar

  

  

  VijayKumar是一名出色的印度機器人學家,現任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計算機與信息科學教授,並於2015年成為該校機械學院的院長。

  VijayKumar獲得俄亥俄州立大學機械工程博士學位后。他在1998-2004年間負責指導賓夕法尼亞大學的GRASP實驗室,進行交叉學科的機器人及認知研究。目前,他的研究興趣主要集中於多機器人系統和微型飛行器,最著名的研究成果在多機器人編隊的控制和協調方面。

  2018年他獲ICRA IEEE RAS先鋒獎,他曾蒞臨CCF-GAIR大會做演講,並作為CCF-GAIR2016最佳演講嘉賓返場2017大會。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沙發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8-9-23 10:13 | 只看該作者
值得注意的是,這位在人工智慧領域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前沿科學家並沒有因為他的高深研究而大隱於市。相反,他在2012年TED上展示團隊研究成果的演講播放量已經超過400萬,成為TED最受歡迎的視頻。

  2015年,他再次登上TED的舞台,帶來了最新產品——可以自主飛行的無GPS機器人,向世人展示飛行機器人未來的發展方向。

  對於他在網路受到的廣泛關注,他表現得尤為淡定:「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大家看到的可能是里程碑式的成果,但沒有看到的是這背後可能有著5年、10年或者更長時間的積累。我的意思是,可能大多數人對機器人領域研究的進展並不了解,當他們突然看到一項新的技術,他們會有讓他們覺得眼前一亮的感覺。這就是技術的魅力,如果你一直從事這方面的研究,你可能會對所做的一切習以為常」。

  Dieter Fox

  

  

  Dieter Fox是德國的機器人學家,目前為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分校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的教授。

  Dieter Fox已經發表超過150篇學術成果。同時,他還是機器人學領域經典著作《概率機器人學》(Probabilistic Robotics)的共同作者,這本書被譽為是奠定當代主流機器人理論之作,書中詳細介紹了粒子濾波的機器人應用,並從概率的角度講解了機器人問題的解決方法。

  Dieter Fox的學術成就獲得了世界頂尖研究機構的認可。他曾擔任the Journa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人工智慧研究雜誌)以及IEEE機器人學報的編委。目前,他是AAAI和IEEE Fellow。

  Manuela M.Veloso

  

  

  ManuelaM.Veloso是一位享譽世界的人工智慧及機器人學專家,現任卡耐基梅隆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教授。

  ManuelaM.Veloso於2003年成為AAAI Fellow,並在其後擔任協會主席,直到2014年卸任;於2010年成為IEEE Fellow和AAAS(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美國科學促進會)Fellow;於2012年受邀成為中國科學院「愛因斯坦講席教授計劃」中的一員;於2016年成為ACM(Association forComputing Machinery,美國計算機協會)Fellow。此外,她還是機器人世界盃的創始人和前任主席。

  ManuelaM.Veloso作為自主機器人研究領域的學科帶頭人之一,對於人工智慧的發展與人類之間的關係一直表示樂觀。儘管有觀點認為人工智慧的發展會在越來越多的任務中取代人類並因此造成大規模的失業,她卻堅持未來人類代理與自動化助理將成為難捨難分、相輔相成的關係。

  這位專家很個性化,在自己的個人主頁上說明(To visit me, I will schedule one of our CoBot robots to escort you to my office.)

  如果你來拜訪我的話,我會安排一個CoBot機器人護送你到我的辦公室。

  小編好想體驗一下被機器人護送的感覺,是不是安全感爆棚。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0: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