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干一樣的活,卻比別人拿錢多,你會不安嗎?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8-9-22 11: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性感的小腳脖 發表於  昨天22:09

  你和小夥伴一起完成了一項任務,出力一樣多,但在結算報酬的時候,你卻比他多得了500元。這時候,你是不是有一點尷尬、不安,甚至難為情?這種消極體驗正是你的公平心理在起作用。

  實際上,「不公平」存在兩種形式,一種是我們通常所理解的「我比你少」,另一種形式則是「我比你多」。

  對「我比你少」的厭惡,似乎是大自然的規律,無論是在我們人類、其他靈長動物(如猩猩、猴子),還是在嚙齒類動物(如老鼠),甚至是在家禽(如雞、鴿子)身上,都已發現這種現象。

  然而,對「我比你多」的厭惡卻似乎是人類的「專長」。研究者確信,只有人類才會主動放棄既得的好處以維護一個公平的結果。他們認為,這一方面是因為人類的共情心已相當成熟,另一方面是因為人類還衍生了內疚等高級情緒,所以才會在處於天平的優勢一側時仍憐憫弱者[1]。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目前的研究普遍認為,人類的這種公平心理是一種不學而能且早已嵌入「演化基因」中的天性[2-3]。對此,我們的研究卻提出了一個不同的看法。

  我們發現,人類抗拒「我比你多」式不公平也是有條件的(甚至是不存在的),它並不像過去認為的那樣放之四海而皆準。這項研究已於近期發表在期刊《心理學前沿》(Frontiers in Psychology)上[4],文章的通訊作者為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的汪蕾教授。

  我們研究的主要結論是,人們會不會為了公平而放棄「煮熟的鴨子」,要看他們是否參與了資源分配過程。如果人們是「主導者」,也即蛋糕怎麼分由他們說了算,他們就更可能會遵守公平原則;可是,一旦他們只是分配中的「接受者」,那麼反而會願意接受甚至縱容一個有利於自己的不公平結果。

  撿來的便宜,不要白不要

  我們的實驗總共招募了134名被試。我們告訴被試,這是一個有關智力發展的研究,以此掩蓋真實目的。在每一輪實驗的開始,被試需要和一位匿名的同伴一起完成一道智力題;在雙方都正確回答后,他們可以共同獲得10元錢的獎勵。這相當於雙方付出了同等的努力之後獲得了一塊共同的蛋糕。

  我們為實驗創設了兩種情境。第一種是「主導者」條件,在該情境下,如何在雙方之間分配報酬完全由被試決定;另一種是「接受者」條件,此時,分配報酬的方案由實驗程序隨機生成。我們真正關心的是,兩種條件下,被試的「我比你多」式公平感會不會有差異。

  結果,在「主導者」條件中,有84%的被試更偏好公平結果。換句話說,在「自己拿大頭,對方拿小頭」與「雙方五五開」之間,絕大多數人滿意於後面公平的分法。然而,當被試僅僅是「接受者」時,他們對公平的偏好卻出現了反轉。平均而言,只剩下11.4%的人更滿意「五五開」,而對程序隨機給出的「八二分」與「七三分」的偏好,則分別達到了89%與88%。

  結果非常明顯地說明,當人們可以自主分配時,他們邁向了公平;而一旦不能決定分配,他們則拋棄了公平。

  在隨後的實驗中,我們使用多導生理記錄儀來記錄被試在兩種條件下的皮膚電(skin conductance responses, SCR)。SCR是心理學中常見的指標,是一種因情緒所引起的生理-心理反應,而不公平能誘發個體強烈的負性情緒,因此研究者常用SCR作為反映個體體驗到的不公平程度的指標。SCR越高,意味著不公平感受越強烈[5]。

  在分析了兩種條件下的SCR后,我們發現,在「主導者」條件中,不公平結果(比如說被試拿8元,同伴拿2元)所引起的SCR要顯著高於公平結果;而在「接受者」條件中,二者引起的SCR沒有顯著差異。該結果從生理層面上說明,只有參與了分配過程,人們才會對「我比你多」產生真真切切的不公平感受。

  我分配就要我負責,必須人格閃亮

  參與分配,意味著任何分配方案都是人們「作為」的結果,因此他們需要為可能出現的消極結果承擔責任。可能正是這種責任上的不同,才導致人們作為「主導者」和「接受者」時出現了公平偏好的差異。

  以往不少實驗也發現,隨著「行為-結果」之間的責任性提升,決策者會表現出更高的親社會性[6],或更為遵守社會規範[7]。在分配中選擇公平,是社會規範所預期的行為。當人們需要為結果負責時,他們或許會預估到,如果不做出公平的選擇,很可能會受到社會的譴責,於是便提前做出公平的行為。

  由此可見,公平可能帶有很大成分的「自利」性質,而一旦不公平與己無關,人們可能反過來還會喜歡並尋求這種有利於自己的不公平。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沙發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8-9-22 11:11 | 只看該作者
由此,我們想到,人類特有的「我比你多」式公平感是否真的存在?我們會不會其實也和其他動物一樣,只在自己處於不利地位時才希求真正的公平,而在自己處於優勢地位時只有「虛假」的公平呢?

  

  分配時力求一碗水端平,算不算一種虛偽呢?圖片來源:東方IC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住阿馬蒂亞·森(Amartya K. Sen)曾經描述過一個故事[8]。兩個小男孩同時找到兩個蘋果,男孩A迅速挑走了大蘋果,對此男孩B非常生氣。男孩A問道:「如果你在我之前挑選蘋果,你會選擇哪一個呢?」男孩B回答:「我會選擇小的。」男孩A大喜:「那你有什麼可抱怨?這(小蘋果)不正是你想要的那個嗎?」

  在面對「我比你少」時,男孩B的態度是,「我厭惡施加於我的不公平,但我並不排斥自己選擇的不公平」。倘若將這個故事放在本文所討論的「我比你多」上,那麼這種態度可能會變成,「我喜歡他人給予我的優勢不公,但我從不會主動去攫取它」。(編輯:odette)

  參考文獻

  徐富明, 李歐, 鄧穎, 劉程浩, & 史燕偉. (2016). 行為經濟學中的不平等規避. 心理科學進展, 24(10), 1613-1622.

  Fehr, E., & Schmidt, K. M. (1999). A theory of fairness,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4(3), 817–868.

  Fehr, E., & Schmidt, K. M. (2006). The economics of fairness, reciprocity and altruism: Experimental evidence and new theories. In: Kolm, S., & Mercier-Ythier, J. (Eds.), Handbook of the Economics of Giving, Altruism and Reciprocity Vol. 1 (pp. 615–691). Elsevier.

  Li, O., Xu, F., & Wang, L. (2018). Advantageous inequity aversion does not always exist: the role of determining allocations modulates preferences for advantageous inequity.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9, 749.

  van』t Wout. M., Kahn, R. S., Sanfey, A. G., & Aleman, A. (2006). Affective state and decision-making in the ultimatum game. Experimental Brain Research, 169(4), 564-8.

  Bartling, B., & Fischbacher, U. (2012). Shifting the blame: on delegation and responsibility.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79(1), 67-87.

  Andreoni, J., & Gee, L. K. (2012). Gun for hire: delegated enforcement and peer punishment in public goods provision.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96(11-12), 1036-1046.

  Sen, A. (1977). Rational Fools: A Critique of the Behavioural Foundations of Economic Theory. Philosophy and Economic Theory (Vol.6).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8

主題

217

帖子

115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54
3
秋高馬肥 發表於 2018-9-22 21:12 | 只看該作者
沒有絕對的公平的,這世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 01: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