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民企主動併入國企」並非都是皆大歡喜

[複製鏈接]

143

主題

241

帖子

1039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3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itanghuakai 發表於 2018-9-18 08: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周閔禾
來源:新京報 2018.09.18

民企向國企「融資」不是民企的經營能力、市場出現了下滑,更多的是資金出現問題。

16日,有著名經濟學者表示,中國經濟大格局發生了變化——國進民退現象比較突出。他引述自己所做的調查稱,在廣東、深圳、浙江等民企民營資本較發達的地方,國資都在高歌行進。

這位學者表示,不同於以往「國進民退」,此次的性質是民企主動併入國企尋求庇護。「我將之稱為民企面對經濟下行劇烈壓力下的一個自救措施。不這樣做就得不到資金。這樣做企業就活了,利潤就有了,就業就保持了,似乎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

實事求是地說,這次「國進民退」確實並不是行政力量主導的兼并重組,而是在市場環境下,民企主動尋求的結果。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你情我願卻充滿了悲情色彩,幾乎是民企的最後一次自我救贖。不少經濟學家亦表示出擔憂——「後果會是令人堪憂的」。

因為這樣的選擇並非「皆大歡喜」,這種看似正常的市場自發行為,並非社會合意的結果,背後卻同樣有著深刻、複雜的制度因素,此類新的「國進民退」根源在於金融體制環境不利於民企,使得一些國企「乘虛而入」,因此要想改變民企悲情自救,就急需改革金融體制。

這位學者分析此輪「國進民退」有四點原因:一是整體經濟形勢「穩中有變」,首先受衝擊的是民企;二是近年「三去一降一補」使產業鏈相對優勢地位發生變化,在上游的企業更賺錢;三是影子銀行受到抑制,阻斷民企以前的融資途徑;四是歧視民企現象仍存在。

事實上,民企向國企「融資」的確不是民企的經營能力、市場出現了下滑,更多的是資金出現問題,要麼融資跟不上,資金鏈面臨斷裂;要麼是資金成本太高,吃掉企業利潤,導致最終的結果是,由經營能力差、但卻容易獲得融資的國企來收購民企股權。但我國長期以來,金融體制環境並不利於民企發展,尤其是銀根收緊等金融監管措施,受到衝擊最大的必然是民企。

也不能否認,近年來,我國金融市場化改革力度不可謂不大,也針對民企「融資難、融資貴」做了不少有益的、實質性探索,但真正從骨子裡做到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一視同仁、對大中小企業平等對待可能還有漫漫長路要走。

眾所周知,現代金融在企業經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於大的企業甚至是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毫不誇張地說,缺乏一個有利於民營經濟的金融環境,就必然會出現更多悲情自救的民企,也不可能有民營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為此,國務院此前專門召開會議,直指中小企業、民營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並提出,對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要一視同仁,對大中小企業平等對待。短期來看,必須儘快出台相關金融支持民企生存發展的具體措施;長期來看則要加快推進金融體制改革,比如前不久有企業家向央行提出設立民營銀行等措施。

唯有如此,才不至於出現民企尋求國企進行悲情自救現象,金融制度改革才能實現中國民企的整體救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07: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