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提升噪音技術,優化城市環境

[複製鏈接]

25

主題

32

帖子

23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E客先生 發表於 2018-9-14 12: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車水馬龍被看成是城市繁華的標誌。如今,不少人希望遠離鬧市,去安靜的地方生活。究其原因,雜訊污染是重要方面之一。可以說,雜訊污染普遍存在,其危害不僅與聲強有關,也取決於個體的敏感程度。例如,在寂靜的鄉村,一陣狗吠或雞鳴,都有可能驚醒睡眠淺的人。在城市,人口居住密度高,個體反應差別更大,容易出現眾說紛紜的現象。但總體來看,雜訊污染一般不會導致急性損傷,然而,雜訊污染產生的慢性危害是存在的,有時也會引發其他疾病,給患者帶來的痛苦不容忽視。因此,對雜訊污染的防治不能掉以輕心。

有效防治雜訊污染,首先要科學分析其產生規律。對不同的雜訊源,污染削減過程差別大,防治策略迥異。穩定存在的生產性雜訊,如機器、機場雜訊等,以設置人群安全防護距離為主;流動性雜訊,如機動車雜訊等,具有隨機性,以個人自我保護為主。就源頭控制而言,都要追求技術進步,降低雜訊源產生的雜訊強度,這是治本之策。

雜訊釋放出來后,必然會改變自然的聲環境質量。對此,有的國家認為這是一種客觀存在,沒有降解手段,不予監測。而中國不但對雜訊污染源開展了監督性監測,還對聲環境質量開展監測,包括區域聲環境監測、道路交通聲環境監測和功能區聲環境監測,以了解各地的聲環境質量狀況。回顧近年來的監測歷程,筆者發現,國內大部分城市每年的雜訊變化幅度均在0.1dB~0.9dB,與居民雜訊投訴量劇增的現實表現不吻合,因此,應對監測路線進行必要的研究和調整。

聲環境質量監測其實與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是相似的。這兩類污染,都具有異質性強、隨機性強等特徵,很難實現監測全覆蓋,也滿足不了所有人的需求,只能按設定的抽樣原則,選擇有限的、代表性強的點位開展監測。可設置10個或更多點位,這些點位一旦確定,就變成長期觀測站,可採用自動監測技術,獲得連續數據並完成評價工作。至於交通雜訊監測,實際上就是路邊站,可選擇典型路段開展,同時延伸到受影響的居民樓、學校、醫院等敏感建築物,在適當高度依託建築物設置空中雜訊監測站點。雜訊監測是最能體現監測為民的,對群眾投訴,應快速反應,同時要注意成果收集、整理,繪製雜訊污染分布圖,對投訴集中的區域,開展源解析,督促相關部門開展整治工作,還居民寧靜的生活環境。

此外,雜訊污染具有相對性。同樣的位置,公眾白天處於工作或清醒狀態,可能感覺不到危害;而到了夜間,四周安靜下來后,公眾變得對雜訊敏感了。由此可見,環境雜訊監測不僅要測得准,還要評價科學,恰如其分地反映生活質量。

總體來看,中國雜訊監測的技術較為成熟,設備的穩定性也高。面臨的挑戰是確定合理的監測策略,既能判斷城市聲環境質量變化趨勢,又能反映雜訊擾民的困境。為此,要對有關技術規範開展實施效果評估,取消針對性不強的監測,通過優化監測點位布局,真實反映一座城市的雜訊污染水平。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23: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