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敏感時期美國巨頭「叛國」 送100億求中國合作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8-9-10 10: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新聞出處:尚陸軍事  2018-09-09

  美國埃克森美孚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伍德倫近期在中國訪問,宣布了一個重要信息:埃克森美孚公司此次同中方商談了100億美元獨資石化項目落戶廣東事宜,中方歡迎埃克森美孚在華建設大型獨資石化項目。

  100億美元獨資石化項目

  埃克森美孚公司是美國最大的石油公司,規模在全球也位居前列。100億美元獨資石化項目落戶廣東,這是一筆大投資。

  

  埃克森美孚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伍德倫表示,埃克森美孚公司同中國有著長期合作關係,讚賞中國政府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擴大開放、優化營商環境、保護知識產權等舉措

  這不僅有助於中國實現自身發展目標,也將為包括埃克森美孚公司在內的各國企業在華開展合作提供廣闊機遇。他表示,埃克森美孚公司的發展目標同中方發展規劃有很多契合之處,對有關合作項目的成功抱有信心,願以世界一流技術助力中國製造,開展長期合作。

  伍德倫的話表明,埃克森美孚公司商談的這個大項目不僅將帶來大量投資,還願意用自身在石化領域的一流技術助力中國製造,可以說是要帶資金、帶技術進入中國市場。作為美國傳統的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這樣的大手筆投資,本身就是對中國優化營商環境、保護知識產權的肯定,也是對中國發展前景抱有信心。

  國務院一個多月前剛剛通過相關布局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7月2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在交通、油氣、電信等領域推介一批以民間投資為主、投資回報機制明確、商業潛力大的項目;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完善外商再投資鼓勵政策,加快已簽約外資項目落地。另外,會議還通過了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要求安全環保優先,並支持民營和外資企業獨資或控股投資,促進產業升級。

  在本次會議之後不到兩個月,全球領先的石油巨頭就同中方商談100億美元獨資石化項目。這表明中方落實政策的效率真不低。

  外資加大對華投資

  埃克森美孚來華商談投資大項目不是孤例。近期,中國政府密集出台擴大對外開放、改善營商環境的舉措,而基於對中國投資前景的看好,許多外資企業紛紛進一步擴大在華投資。

  商務部7月發布的數據顯示,1-6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9591家,同比增長96.6%,實際使用外資4462.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

  上半年,主要投資來源地中,美國、新加坡、韓國、英國、澳門地區實際投入金額同比分別增長29.1%、19.7%、43.8%、82.5%和78.7%。

  中國美國商會早前發布的《2018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顯示,74%的會員企業計劃今年擴大在華投資,這一比例為近年來的最高。

  近一段時間,通用電氣、福特、寶馬、特斯拉等外資企業紛紛進一步擴大在中國的產能、規模和投資。

  寶馬與華晨不久前達成一項長期框架性協議,雙方確定在瀋陽合資的華晨寶馬繼續擴大投資和生產。此次擴展計劃也將使華晨寶馬瀋陽基地成為寶馬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預計到2019年整車年產能將提升至52萬輛。

  7月10日,特斯拉宣布超級工廠正式落戶上海。項目規劃每年生產50萬輛純電動汽車,特斯拉準備將純電動汽車的研發、製造、銷售等全產業鏈均放在上海。

  2000億美元大棒還沒落下!北京這邊先動起來了

  美國時間9月6日,是特朗普加征2000億美元關稅的最後日子。

  

  當大家都瞅著華盛頓的時候,北京這邊率先動起來了。據央視新聞網報道,在當天商務部例行發布會上,發言人高峰針對美國對華2000億美元輸美商品徵稅的消息作出明確回應,如果美方仍然堅持對華採取新的加征關稅措施,中方將不得不做出必要的反應。

  從央視報道的消息看,高峰的回應有四段。揣摩字裡行間,可以解讀出三個比較確定的信號:

  一是2000億美元的「大棒」遲早會落下來。美國媒體的消息稱,儘管在此輪加征關稅聽證會上有超過9成的參與者反對,但特朗普依然決定繼續推進對華關稅措施。商務部發言人選擇在此時回應,應該是給有關各方打預防針,情況肯定不容樂觀。

  二是對美國貿易霸凌中國一定會堅決反擊。高峰表示,任何施壓措施對於中國都是無理、無效的,中方將不得不做出必要反制。特朗普放出這張2000億美元的大招時,就別幻想中國不會反抗。說實在話,現在給白宮講理一點用也沒有,只有堅決戰鬥才能讓他們清醒清醒。

  

  三是中國在大戰來臨前夜的表現十分淡定。高峰的發言有理、有利、有節,與此前幾輪的中美交鋒並沒有什麼明顯不同,體現了一個大國在處理國際事務的沉穩和成熟。相反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一直在舞舞喳喳,看似勝券在握其實內心並不沒多少底。

  到了現在,美國與全球各國貿易紛爭的脈絡相信大家看得很清楚了,雖然特朗普向很多國家揮舞大棒,但真正投入重兵圍堵的只有我中華一家。不但節奏快、下手狠,而且開出的價碼也非常高,目標根本就不是什麼解決貿易逆差問題。

  一方面,說明這場戰鬥中國避無可避,並不是某些大V所說的中國太高調所招致,更不是他們所說的只要向美國妥協就能完事,不打肯定是不行的;另一方面,也從側面證明了中國的實力,美國放出2000億美元的大招,我們只是「微微一笑,絕對不抽」。放眼其他國家和地區,美國基本上只要動口不用動手,就紛紛躺倒裝孫子了,典型的如日本和韓國,連硬話都不敢說一句。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有些事,該來的總會來,打一打會讓中美關係更健康,更有利於雙方擺正位置、端正心態。我們也要認清一個理,想不付出代價就贏得尊重、輕鬆崛起,恐怕不太現實。從現在開始,坐等特朗普的2000億美元,我們堅決與國家一起共進退。

  中美貿易戰從開始貿易輿論戰到現在差不多半年,從打響第一槍到現在兩個月時間,如今特朗普甚至準備對中國2000億美元輸美商品徵收高額關稅,中美貿易戰到了關鍵節點。

  特朗普信誓旦旦地打起貿易戰,那麼他取得成績了嗎?

  據環球網日媒報道,美國商務部當地時間9月5日發布的7月貿易統計顯示,美對華出口110.26億美元,環比下降8.2%;從中國的進口額增長1.6%,美對華貿易逆差達341.35億美元,增加5.2%。與之相對應的是,美國7月進口額增長0.9%,達到2122.46億美元,創歷史新高,美國出口則減少1.6%。

  也就是說,美國對華出口劇降,從中國進口反而增長了1.6%,貿易順差反而增加了5.2%。

  這些數據表明,中美貿易戰對彼此都有傷害,不但導致了美國對華出口的大減,也導致了中國對美出口增速的下降。然而,特朗普的目的——降對華貿易逆差不但沒有任何好轉,反而進一步惡化了。由此可以看出,貿易戰對中美來說都有損失,但從數據上看,美國的這些表現估計會讓特朗普很不爽。

  特朗普貿易戰打到現在,沒有看到任何成績,反而問題越來越多,反對聲音越來越大。據媒體報道,這次關於針對中國2000億美元輸美商品徵收高額關稅的意見中,90%的意見都是反對的,但現在看這也擋不住特朗普繼續對中國商品徵收重稅的步伐。

  事實上,中美貿易戰從短期看對中國影響更大,從長期看對美國影響更大。就短期而言,由於中國對美的部分商品出口增長速度放慢,這會影響到中國的出口企業,所以中國企業需要一陣子適應。但是,由於美國不斷增加中國商品的關稅,這些關稅給美國經濟帶來的成本增加,會最終轉嫁到美國民眾身上,因此美國未來承受的壓力會越來越大。根據人大重陽研究員高級研究員羅思義先生的評估,中美貿易戰最終會讓美國民眾的年生活成本人均提升850美元。

  所以,從長期看,中國對中美貿易戰會越來越適應,中美貿易戰對中國負面影響會越來越小;而美國的經濟運行成本、民眾生活成本將會因此增加,當然長期負面影響將更大。

  基於這一邏輯,站在美國立場,中美貿易戰特朗普政府想速戰速決,這就是為什麼美國一邊向中國增加關稅,一邊又三番五次要求中國談判的根本原因。特朗普當局,想趕緊取得貿易戰的成果以獲得更多11月份中期選舉的民意支持。美國的目的是,要通過極限施壓,迫使中國向美國屈服,俯首稱臣。

  特朗普之所以會認為通過極限施壓能夠在貿易戰上「速勝」中國,迫使中國在貿易等一系列問題上做戰略讓步,根本原因有三:

  一、特朗普認為中國經濟不堪一擊,貿易戰能讓中國GDP暴跌。

  說來很搞笑,特朗普的總統高級經濟顧問拉里·庫德洛最近表示,中國經濟「看上去非常糟糕,每況愈下」,宣稱美國「正在擊垮中國,迎來真正的繁榮」。庫德洛這種觀點在特朗普的智囊團中是佔主流的,他們錯誤地認為中國經濟瀕臨危機,只要他們發起對中國的貿易戰,如果中國不投降就範,中國經濟就會支撐不住。正是在這種認識的鼓舞下,特朗普政府才會不斷升級貿易戰。特朗普當局認為,中國是嘴上硬,實際不堪一擊。

  庫德洛們認為,中國只有保持強勁的經濟增長,地方政府和國企的債務水平才是可持續的,他們認為中國GDP增速必須在6%以上,而他們認為發起對華貿易戰可以將中國經濟打到6%以下。爾後,美國試圖藉此製造中國的債務危機,從而讓市場喪失信心並最終引發中國經濟衰退。

  在美國看來,如果中國經濟出現衰退,人民幣匯率會暴跌,房地產泡沫會破裂,會出現惡性通脹,爾後中國就會向美國求救,中國就得在貿易上向美國讓步,美國就可以像救世主一樣廉價收購中國的資產,爾後大賺特賺······

  二、特朗普的團隊認為,在增加關稅和減少貿易逆差兩個選擇之間,中國會選擇後者。

  中國對美出口差不多5000億美元,如果徵收25%的關稅差不多1200多億美元,特朗普對中國的要價是減少1000億美元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減少逆差,就是要中國買美國的商品,直白說就是讓中國拿一千億美元購買美國指定的商品。按照特朗普生意人的邏輯,與其被徵稅,還不如直接購買美國商品,所以特朗普認為中國會選擇妥協。

  三、特朗普認為,中國會以經貿上的妥協換政治上的安寧。

  特朗普是一個非常善於敲詐勒索的人,他將其稱之為「交易的藝術」。自特朗普上任以來,他滿世界敲詐,而且收穫頗豐。在中國這裡雖然一上任就拿台灣問題試圖敲詐中國結果被懟回,後來也沒能敲詐成功,但中國給特朗普訪華時簽署了2535億美元的意向合約,對特朗普來說既不滿足(因為中國給的都是意向協議,需要一項項去落實),同時又覺得只有想盡一切辦法敲詐中國才是得利最大的方法。特朗普的意思是,要用政治的壓力,換取中國在經貿上的而妥協。

  然而,在筆者看來,美國是完全打錯了算盤。中國經濟的韌性雖然和美國的韌性有很大的區別,但兩者的韌性實際上差別不大。

  美國經濟的韌性,靠得是美國在全球經濟中掌握的規則話語權,這些話語權包括政治、經貿、軍事、科技、金融、投資等。中國經濟的韌性在於,中國的工業鏈完整程度、中國市場的規模和潛力、中國的高儲蓄率、中國政府掌握的資源水平、中國對全球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影響力登。

  莫說美國用貿易制裁無法打垮中國,就是美國對中國實施貿易禁運,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是階段性的,中國廣闊的市場、強大的工業以及豐富的人才資源決定了,中國在經濟上的抗壓能力並不比美國弱。

  雖說,中國在整體經濟實力上依然弱於美國,某些方面與美國還有較大差距,但中國也有優勢部分。這些,都決定了,美國試圖靠貿易戰打垮中國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特朗普所想象的速勝,更是異想天開白日做夢,根本不可能發生。

  特朗普認為,中國會在利益之間進行權衡,爾後做出選擇。但與特朗普的價值觀明顯不同的是,中國可是不會在原則問題上讓步的國家。所以,中國在做選擇時,考慮的絕不是簡單的眼前經濟利益,而是長遠的戰略利益和政治利益。

  所以,中國不可能在特朗普給出的任何選項中選擇,中國只會要求平等對話、不設前提條件,否則寧願把貿易戰奉陪到底,打到底!在中國人眼裡,如果別人要騎在你脖子里拉屎,那麼用拳頭打出去,打出來的和平才是真和平。所以,美國給中國的選項,最終必然會被中國的反擊砸得粉碎,美國最終必須按照中國的底線原則辦事。

  另外,中國也不可能拿戰略經濟利益、未來發展空間去換短期的地緣利益或政治上的安寧,清末割地賠款這種事不可能再發生在21世紀的中國。直白說,在地緣上中國態度很明確,中國的戰略、核心利益底線不可能有絲毫退讓,中國不會拿經濟利益去買和平、買安全。而且,中國人非常清楚,像中國這樣的大國,和平、安全都是買不來的,是必須靠自己的實力打出來的。所以,中國不可能在經貿上妥協換取美國在地緣政治與安全上的利益。

  考慮到中國經濟的堅實程度,考慮到中國民主集中制的政治體制下調動資源的能力以及控制局面的能力,考慮到中國老百姓的抗壓能力,考慮到中國城市化進程以及需求市場增長空間,考慮到中國的工業體系的完備程度與科技進步速速······美國想借貿易戰磕贏中國,讓中國俯首稱臣根本不可能。

  現在,美國準備對中國2000億美元輸美商品徵收高額關稅,可以說中美貿易戰已經到了最為關鍵的時刻。因為,對美國來說,這2000億美元的牌打出去沒有任何效果,特朗普的貿易戰政策將會遭到更多質質疑,能否繼續推進下去將會存疑。

  那麼,哪怕到時候特朗普繼續惱羞成怒,再加2000億美元,將依然不會有什麼大效果。而經過這些時間的折騰,中國的企業會逐漸適應美國的高關稅,特朗普的貿易戰對中國負面影響就會快速衰減。與此同時,由於美國進口中國商品因關稅價格大幅上升,美國家庭將因此額外支付大量生活成本,這必然會影響到美國國內的輿論。在筆者看來,最終特朗普只有一條路選擇,那就是談判、妥協。

  現在,特朗普政府準備對中國輸美2000億美元商品徵稅,這是貿易戰以來應該是最大的考驗了,這個考驗過去了,特朗普基本也就黔驢技窮,很難再拿出像樣的重磅手段了。

  對於美國的挑釁,中國上下應該準備好迎戰,並且應該準備將這一戰作為中美貿易戰的氣勢之戰。特朗普把這一招打完,如果中國經濟依然紋絲不動,那樣的結果會讓特朗普懷疑自己的團隊——「豬隊友」們的判斷力!到那時,變局就來了。

  國家已經準備好了迎戰,你準備好了嗎?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69

主題

186

帖子

986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86
沙發
舟山飛蟹 發表於 2018-9-11 16:26 | 只看該作者
投資100億是為了掙更多的錢,沒毛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4: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