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評論:國家發射場首發民營火箭,有標誌性意義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8-9-9 06: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8-09-08 08:20:17 來源: 新京報(北京)


  民營高科技企業不妨藉助「軍民融合」這個東風,在軍事領域獲得更大利好。

  (原標題:國家發射場首發民營火箭,有標誌性意義)

  

  據媒體報道,9月5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組織發射雙曲線一號(SQX-1Z)商業亞軌道火箭。這是我國民營商業火箭首次在軍方發射場完成發射任務,也是中國民營商業航天企業首次搭載商業衛星進行發射。僅相隔一天之後,9月7日,另有一枚商用亞軌道火箭「重慶兩江之星」(OS-X1)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三天兩枚民營火箭在國家發射場順利完成發射任務,對民營高科技產業的發展而言,具有標誌性意義。

  航天發射領域增加更多的商業元素,特別引入私營航天公司,已經成為世界航天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美國私營航空探索技術公司快速發展,就對我國航天事業及民營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頗具啟示。在確保大系統、大工程由「國家隊」承擔的前提下,讓民營企業在中小衛星等商業領域獲取更多市場機會,對國家航天事業發展大有裨益。

  民營高科技企業,不妨藉助「軍民融合」這個東風,在軍事領域獲得更大利好。這不僅僅限於航天發射領域,比如在深空探測、載人航天以及空間站建設等眾多領域,民營企業其實都可以大有作為。

  事實上,民營企業也是國防工業領域的生力軍。給予民營高科技企業更多融入機會,也利於工業體系發揮更為強大的作用,實現國民經濟和國防工業的高度融合、良性互動。大量民營企業,在軍民融合的大背景下,享受軍工紅利,不失為刺激民間高科技企業良性發展的「催化劑」。

  據公開資料可知,當前中國已經有至少2054家單位取得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其中非公有制企業717家(一類許可50家),基本上形成了軍工單位佔1/3,民用口國有企業佔1/3,民營企業佔1/3的良性競爭格局。未來,進一步推進軍工重組,也為民營企業深度融入國防科技工業體系提供更多的機會。

  民營高科技企業在部分技術領域本也擁有優勢。很多高科技民營企業,在諸如網路數據、集成建設、微電子、軟體、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都不遜於甚至領先於傳統軍工企業。因此,不妨進一步打破利益藩籬,從風險補償、信息溝通、競爭機制等方面形成一套完善的制度,讓民營高科技企業獲得更多融入機會。

  但就目前看,當前全國有13萬家民營高新技術企業,只有700多家民營企業進入了軍工行業,這個比例與美國、日本等軍備強國相比還是明顯偏低。引入競爭機制,充分發揮民營企業技術優勢,對於軍工領域健康發展也意義重大。從現實情況來看,目前取得軍品科研生產資質的機構中,傳統機構僅佔32%,民營單位佔比近41%,需要通過混合制改革、軍民融合產業基金等更多靈活的方式,推動民營企業在軍工領域快速發展。

  要實現民營企業在軍工領域大有作為,還有不少路要走,其中進一步放寬「准入制」是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必然能為民營商業航天企業的發展注入一劑強心針。下一步實踐中,不妨在項目洽談、保密協議簽訂、軍方培訓、各類許可證申辦等具體環節上做好優化工作,推動民營企業深入軍工領域,給國家軍工領域增添活躍因素。

  這次國家發射場成功發射兩枚民營火箭,釋放出了積極信號,未來,民營高科技企業將面臨廣闊的發展空間,值得期待。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2: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