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16年8月11日晚,里約奧運兵兵球男子單打半決賽馬龍勝水谷隼。現場評論員蔡猛興奮評議「失誤」為:「……馬龍進入到了2016里約奧運男子單打的冠軍」隨即改口為「哦!男子單打冠軍的爭奪賽」 我當時對一同觀看的小女兒說:「這個語誤預示了馬龍肯定奪得冠軍」其結果是眾所周知的。 當然,許多人會認為這只是巧合。可是所謂巧合只是對這類事態現象冠以了一個稱謂、一個代號,卻什麼也沒解釋!即認知領域沒有丁點更新升級。 欣慰的是早在20世紀三十年代前,被人們譽為精神分析之父的弗洛伊德先輩就對「失誤」現象作了分析研究,列舉了許多案例說明:諸多「失誤」實為預示、警示類信息…… 那麼機體以語言、行為動作「失誤」反應而向大腦皮層意識傳遞的預示、警示類信息,其生理反應機制怎麼詮釋呢? 已知生理學公論: 機體是一個龐大、複雜、迅捷、高效的信息網路。任何細胞組織都有接收信息、傳遞信息和存儲信息的功能,但是細胞組織接收信息的閥值(可比喻為天平感量)是不一樣的,即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沒有被感官感覺到的信息不等於沒有被機體感受到,事實上機體每天所接收到的信息——99%以上都被抑制在各級神經中樞的整合過程中; 機體信息網路也就是機體功能調節機構,信息處理也就是機體功能狀態調節如:作體育運動的信息處理就是心跳頻率、血液循環速率等功能狀態的相應調節; 機體功能狀態的調節包括對大腦功能狀態的調節如:丘腦就經常糾正大腦的錯誤指令,有時還會發大腦的脾氣如歇斯底里的言行反應...... 蔡猛「語誤」預示馬龍奪冠案例生理反應機制推理: 蔡猛的感官雖不能接收到次日馬龍成功奪冠的信息,但不等於蔡猛感官以外的細胞組織沒有接收到這個超感官時空跨度的信息; 蔡猛的機體功能調節機構通過語言中樞神經系統的相應調節,達到了以「語誤」反應而傳遞馬龍成功奪冠的預示信息效應…………. 2016年8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