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帶一路」倡議與美日印(度)澳在亞洲地區的戰略博弈 (上篇)

[複製鏈接]

1

主題

1

帖子

18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萊茵蘭人 發表於 2018-8-31 07: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萊茵蘭人 於 2018-8-31 07:59 編輯



筆者從今天起將逐日上傳新近完成的題為「一帶一路」倡議與美日印(度)澳在亞洲地區的戰略博弈的文章。全文共兩萬一千餘字,分上、下兩篇,結構上包括一個導言,六個主要部分,一個結語,以及英中文參考文獻,見下:

「一帶一路」倡議與美日印(度)澳在亞洲地區的戰略博弈 (上篇)

導言: 「一帶一路「倡議的大戰略是對戰後美國主導的全球經濟秩序的挑戰

I.        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及其全面的戰略意義

II.        美國與「一帶一路」:美國亞太戰略的演變及其對帶路倡議的圍堵

「一帶一路」倡議與美日印(度)澳在亞洲地區的戰略博弈 (下篇)

III.        日本與「一帶一路」:排斥、遏制、競爭到適度參與
IV.        印度 與「一帶一路」:以國家主權考量為由拒絕與中國合作
V.        澳大利亞與「一帶一路」:出爾反爾的奇葩政策
VI.        劍指中國的美日印(度)澳「四方安全對話」

結語:中國的 「一帶一路」倡議:機遇前所未有, 挑戰分外嚴峻

英中文參考文獻

歡迎關注及評論。

「一帶一路」倡議與美日印(度)澳在亞洲地區的戰略博弈 (上篇)


導言:  「一帶一路「倡議的大戰略是對戰後美國主導的全球經濟秩序的挑戰

冷戰開始以來,美國制定了一整套對其盟國和友好國家的國際秩序,在經濟領域內,通過貿易、投資和商業流動作為西方經濟體系中相互依存的基礎。中國自1978年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曾經必須依附在發達國家的羽翼下,經過多年艱苦的成敗探索與打拚才成為一個獨立地在現代化道路上前進的發展中國家。但是西方發達國家力求維持的國際體系,卻對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在政治、經濟、國際法規等領域內設置了重重限制和障礙。要突破這些不合理的霸主窠臼,中國最終認識到必須走與發展中國家共同合作與創新的道路。

本世紀中國上升到國際大國的地位明顯地改變了全球實力結構的性質。中國以自己獨特的、迅捷的和行之有效的發展模式,宣示了中國有能力摒棄以現存的西方經濟規則為基礎的國際體系,不必再試圖通過談判和調整使自己適應當今掣肘性的全球格局,而致力於創造一個新的、替代性的國際經濟秩序。「一帶一路」倡議(下文多處簡稱「帶路倡議」)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中國在國際政治和經濟舞台內改變現狀的空前努力。依筆者所見,帶路倡議的最初醞釀和提出,對中國而言,一是可以高效地利用自身發展的能力去幫助歐亞非大陸發展中國家實現經濟增長,二是能有力地抵消美國孤立中國而主宰亞洲經濟的企圖,三是將憑藉帶路倡議所產生的經貿機會爭取全球貿易新規則的制定權。總之,從大戰略上來看,中國的帶路倡議代表著對二次大戰後美國主導的全球經濟秩序的空前未有的挑戰。

從現實層面上看,「一帶一路」的構想和實踐並不是在地緣政治的真空中展開的。亞洲地區的幾個大國對中國在該地區的巨量投資和宏大基建項目將在何種程度上影響其外交、政治和經濟上的戰略利益表示擔憂、恐慌、甚至是敵視。這些國家,以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為主,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對中國的帶路倡議或排斥遏制又被迫參與,或以主權為由公然反對,或先表讚頌繼而對抗,甚至與一向視中國為其強敵的美國聯手,組織針對中國的非正式同盟,策劃推出替代性的經濟走廊和投資項目的一攬子方案,試圖與帶路倡議一決高下。

本文在搜集與整理大量中英文有關材料和文件的基礎上,嘗試分析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美國、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對中國倡議分別展示的不同態度和政策,各國據以制定基本戰略與採取對應行動的國內國際複雜背景,以及在亞洲政治風雲變幻中某些政策和戰略的演變導因及其過程,藉以揭示帶路倡議在重塑歐亞大陸經濟秩序中面臨的空前機遇和嚴峻挑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4: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