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們常說,父母的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可是「陪伴」二字如何定義,僅僅是守在孩子身邊就算是好好地陪伴他了嗎?當然不是,只有懂得孩子在想什麼,需要什麼,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去,這才是有效的陪伴。
真正的陪伴,是需要一點代入感的,設身處地,把自己當成一個同齡甚至更小的孩子,感受對方的各種焦慮與渴望,還需要動用一點記憶力,回想當初的自己,那些不能言說的小小想法。更需要的還有耐心,耐心地等待自己終於被接受,等待各種奇迹發生。總之,真正的陪伴,考驗的,是一個人的綜合實力。
大多數父母,面對孩子呈現的各種問題,抓耳撓腮,不得其法,殊不知以心換心的陪伴能治百病,如若做不到,則可能留下各種後遺症。
這些癥狀有可能在孩子小時候就呈現出來,比如厭學、叛逆、自閉等等,更有甚者,會綿延一生,有很多次,我在一個成年人的臉上看到他或她不快樂的童年,然後,就有機會聽到,他們說起,那些父母不在身邊,或是在身邊,卻各忙各的日子。許多年之後,他們哪怕笑著說起那些,你仍然能看到從他們內心浮上來的恐懼、憂傷與懷疑,彷彿那些日子是個深潭,他們的靈魂,依然在那陰濕之中,終生得不到救援。
如若你不想讓你的孩子有這樣的人生,要通過自己的方式,讓自己變成孩子的同齡人,變成TA的朋友,TA的同盟,TA翻越人生路途上各種高山大河的夥伴,只有把自己「變小」的陪伴,才是誠懇和有效的陪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