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私人火箭在華成新興產業 但中國版SpaceX尚需時日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8-8-29 05: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8-08-29 03:02:30 來源: 網易科技報道

  (原標題:Chinese VCs Are Hunting For China's SpaceX, But It May Still Be Years Away)

  網易科技訊 8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在目睹SpaceX大獲成功之後,很多中國風投開始將目光轉向國內,期望打造出一家像SpaceX這樣成功的太空創業公司。但這仍需不少時間和努力。

  在一些中國風險投資家的眼中,SpaceX是可以複製的。這就是為什麼中國投資者將數億美元投資於中國私人航天初創企業,而每一家企業都想要成為中國的SpaceX。

  但SpaceX真的能複製嗎?答案可能不是簡單的一個「是」。如果沒有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令人難以置信的毅力和「燒錢」的堅定意願,SpaceX不可能實現今天的業績。

  

  圖示:北京零壹空間科技有限公司(One Space)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舒暢

  儘管只是存在這種可能性,但根據中國金融投資網(China Money Network)的自有數據,截至2018年8月的一年中,共有7家中國私人太空公司從投資者那裡籌集了人民幣16.6億元(合2.41億美元)資金。最大的一輪融資是中國商業航天發射公司ExPace Technology Co.獲得的12億元人民幣(合1.8億美元)A輪融資。

  一些業內人士將2018年稱為中國火箭製造商覺醒的一年。上周,總部位於北京的OneSpace Technology完成了總額高達3億元人民幣(合4400萬美元)的B輪融資,由中投嘉泰股權投資基金(CICC Jiatai Equity Funds)牽頭。今年4月份,太空初創企業北京空間技術有限公司(Beijing LandSpace Technology Corp. Ltd.)完成了總額2億元(合3500萬美元)的B輪融資。今年7月份,君聯資本(Legend Capital)牽頭對中國商用衛星開發商Spacety投資1.5億元(合2,200萬美元)。此外,iSpace還完成了由經緯中國(Matrix Partners China)牽頭的A輪融資,具體金額不詳。

  在政府鼓勵企業進入太空領域的優惠政策出台後,私人太空創業公司掀起了一股風投融資的熱潮。2014年,中國政府開始允許私營企業製造和發射衛星及商用火箭。從那以後,中國衛星和太空技術蓬勃發展,推動中國在太空工業領域追趕美國和俄羅斯等重要國家。

  根據美國太空基金會(The Space Foundation)發布的《2016年太空報告》,全球太空經濟猛增至3230億美元,商業運營佔到了76%。據《中國證券報》報道,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商業太空市場規模將擴大至1200億美元。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艷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我們的總體目標是,到2030年左右中國將成為世界上主要的航天大國之一。」

  隨著資本流入,企業在太空技術研發方面取得了不少進展。今年3月,航空航天技術研發製造商藍箭航天(Blue Arrow Aerospace)完成了重達10噸的「鳳凰」液氧甲烷發動機推力室測試。

  

  圖示:由One Space研發的「重慶兩江之星」亞軌道火箭在中國西北一個基地成功點火

  5月17日,中國首枚自主研發的民用亞軌道火箭「重慶兩江之星」在中國西北一個基地成功點火。當月,Hacker Space宣布推出「新航路1號」( New Route No. 1)商用運載火箭,其將在2020年實現了首次飛行。該公司致力於研究可重複使用的發射系統。

  與此同時,北京零壹空間科技有限公司(One Space)成為中國首家自行發射火箭的民營企業。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舒暢宣布,其9米高的OS-X火箭從中國西北的一個基地成功發射升空。

  據媒體報道,過去50年中國發射的衛星總數增加到190顆左右。中國在商業航天工業中佔有3%的份額,但希望到2020年將這一比例提高到10%。

  私人太空創業公司希望他們的低成本產品和服務能使他們在與政府支持的公司相比更具競爭力。與負責國家資助任務的國有企業不同,私人商業火箭可以通過減少測試次數來降低製造成本。

  技術創新和新材料的應用也使低成本火箭成為可能。例如,液態氧-甲烷發動機是可重複使用的,而且比氫氣替代品更便宜。包括OneSpace、LandSpace和iSpace在內的多家公司都在使用這種引擎。OneSpace稱,其OS-X火箭的發射成本約為1000萬元,僅為過去成本的六分之一。

  儘管潛力巨大,但大多數中國私人航天初創企業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才能趕上行業先驅SpaceX。2015年,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Falcon 9)火箭首次成功完成陸上回收,並於次年在海上實現了火箭回收。大多數中國私人航天初創企業要想實現這一壯舉,即使沒有幾十年,也需要數年時間。

  但憑藉強大的資本支持,中國私人航天企業或許能夠加快研究進度。在他們這樣做之前,他們首先需要讓企業生存下去。這意味著要探索如何將掌握的現有技術(包括天氣預報、導航和石油勘探)市場化。

  畢竟,目前還沒有一位中國億萬富翁像伊隆?馬斯克(Elon Musk)那樣,在把SpaceX帶到今天的輝煌之前,曾忍氣吞聲地目睹數億財富在半空中爆炸。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21: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