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8日,(續上)當筆者在《紐約時報》上讀到美國總統特朗普訪問波蘭所做主題為《西方文明面臨衰落風險》的演講時,長期積壓在我心中的創作熱情終於迸發。
不過,筆者在這裡想強調的是,筆者無意肯定接下來的主人公就是珍妮·狄克遜(Jeane Dixon)所預言的那位「嬰孩」。準確地說,他是筆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於網路世界找到的「最接近」那位「嬰孩」的人。
作為一位「預言」和「神秘世界」的愛好者,筆者的真實願望,是希望通過描述歷史驚人的「巧合」,向地球上的廣大民眾展示「珍妮•狄克遜現象」的又一次神奇!
在技術層面上,筆者只對從網路和報刊搜集到的資料,做一些去粗取精式的整理,而不做任何觀念上的加工,從而讓讀者以自己的觀察作出決斷,而非以別人的大腦代替思考。
讓我們開始這個故事吧——
2008年1月,中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理論著作——《旅遊整合世界》,並冠以旅遊界的「聖經」。該書出版后,即刻受到社會歡迎,尤其是書中在世界上率先提出的「旅遊整合世界 人類共享文明」的理念,更是被媒體譽為「旅遊界地標性格言」。
首次出版的《旅遊整合世界》論著封面。 (圖片來源:網路)
這一理念也立刻受到中國國內一些對新思想、新觀念較為敏感的地方官員的注意。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當時在中國政壇炙手可熱的政治人物薄熙來,他剛到重慶不久,就用這個理念,為他的「王國」設計了城市新LOGO,並因此受到國內外一致好評。
人們普遍認為,與大名鼎鼎的亨廷頓《文明的衝突》一書中所表現出的悲觀情緒相比,伍飛則是一位樂天派。其論著通過揭示人類文明的發展規律,指出人類未來的生存狀態——旅遊整合世界。有一家華文媒體是這樣介紹這本書的——
這本理論著作是由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的。作者是中國國內一位熱衷於全球化研究的學者。在這部論著中,作者一改傳統的人們對旅遊只是吃喝玩樂的膚淺理解,認為隨著全球化的深入和人類文明的進步,旅遊是人類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賞、共同分享的必然途徑。
該書出版后,受到國內學術界和部分媒體的關注。有媒體認為這一理念將「成為改變世界的先聲」,也有媒體寫道:「西方中左翼政黨吉登斯說,全球化時代的世界,是一個『失控的世界』,我們從來不能成為我們自己的主人,但是我們能夠而且必須找到馴服這個失控世界的方法。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旅遊整合世界》理論就是當代西方中左翼政黨『馴服這個失控世界』的方法。」
不僅如此,作者的這一觀點還得到了60餘位駐華大使的贊同和解讀。大使們普遍認為,「旅遊整合世界 人類共享文明」理念是在不斷深入的全球化時代,反映各國之間、各民族之間共同利益的一個具有全人類意識的哲學新觀點。它作用於現在,更作用於未來。
由於該書影響越來越大,2012年12月,作者還應聯合國記者協會邀請,赴紐約出席其年度頒獎盛會,並向大會提供了書面演講,受到與會嘉賓好評。聯合國記協還向包括潘基文在內的來自全球的500餘位嘉賓,贈送了《旅遊整合世界》一書。
從這幾年反饋的信息來看,書中的許多觀點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潘基文全球電聯組織特使阿米亞先生認為:「旅遊整合世界』理論為政府和城市提供了一個改變世界的新指向。」據說,去年7月2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非盟演講時,還引用該書中的觀點批評其家鄉「父母官」的戀棧和貪婪。(2016年5月16日加拿大)
從資料顯示,《旅遊整合世界》的作者名叫伍飛,1965年4月出生於中國南方的一座小城。他畢業於中國一所著名大學復旦大學新聞系,早期從事記者工作。
為何會產生如此「靈感」?伍飛曾這樣對採訪他的記者說,緣於他家鄉的一座名山——廬山。
廬山位於中國中部江西省境內。因風景優美、氣候涼爽,鴉片戰爭后,許多外國傳教士和商人陸續在山上開建別墅,形成了罕有的別墅文化群。加之中國近代一些影響歷史的重大事件在此發生,使廬山在眾多名山中鶴立雞群。
有一次,伍飛在山上採訪,當他在賓館房間休息時,望著窗外各國風格的別墅,那麼漂亮,那麼和諧,他突然內心想到:人類為什麼要打仗?如果大家都能分享各民族好的一面,人類的整體力量不就更強大嗎?!為此,他決定要為人類和平做點什麼。
這本書出版后的一年即2009年1月,為了宣傳「旅遊整合世界 人類共享文明」理念,伍飛辭去媒體工作,開始四處演講。即使把家裡僅有的一套房子賣掉,在北京租房住也在所不惜。
如今,他的足跡遍布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用他自己的話說:「每當與各種膚色的外國朋友,就這一理念進行交流時,看到他們會心的理解,聽到他們首肯的和聲,就有一種成就感——人類和平又向前邁進一步了!」
在希臘奧林匹亞市舉著象徵和平的火炬和當地居民合影。 (圖片來源:網路) 在非洲介紹刊載有「旅遊整合世界」內容的報紙。 (圖片來源:網路) 塞班島是美國轟炸日本原子彈「小胖子」出發地,圖為寧靜的海景。 (圖片來源:網路)
日來月往,伍飛宣傳「旅遊整合世界」理念的舉動感染了許多人,2010年5月,受中外觀眾喜愛的「女子十二樂坊」公益代言《旅遊整合世界》電子書,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一個著名藝術團體為一位學者的學術著作做代言,引起了諸多媒體的關注。
「女子十二樂坊」代言海報。 (圖片來源:網路) 2012年9月,全球第一個以城市為主體的國際旅遊組織——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在北京成立。9月15日下午,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成立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旅遊整合世界」首次成為國際組織宣傳口號。象徵各國嘉賓團聚在「旅遊整合世界」理念周圍的報紙特別受歡迎。
「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落戶北京媒體報道。 (圖片來源:網路)
2012年12月18日,伍飛應聯合國記者協會邀請,赴紐約出席該組織一年一度的頒獎盛會,主辦方並允許其向大會提供了主題為「旅遊整合世界 人類共享文明」的書面演講。在書面演講稿中,伍飛又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頒發「聯合國旅遊護照」的構想。 在聯合國記協頒獎會上與各國嘉賓合影。 (圖片來源:網路)
讓我們讀一讀他演講稿中的最後一段:「我衷心希望和來自五大洲的朋友一道,發起和成立一個『全球旅遊和平組織』,以倡導和推動『聯合國旅遊護照』的施行……以此帶領和推動越來越多的地球公民走上相互交流、相互尊重、相互欣賞、共同分享的『旅遊整合世界』之路,為建設一個沒有戰爭,只有旅遊的新地球而努力!」
在這次頒獎會上,伍飛頒發「聯合國旅遊護照」的構想和關鍵詞為「相互交流、相互尊重、相互欣賞、共同分享」的「旅遊整合世界」理論,得到嘉賓們一致好評。
此次年會上,聯合國記協還向包括潘基文在內的來自全球的500余位嘉賓,贈送了《旅遊整合世界》一書。伍飛親自向潘基文贈送了簽名著作。有媒體報道:「為所有與會嘉賓發放同一本思想著作,這在聯合國歷史上尚屬首次」。
向潘基文贈送簽名著作《旅遊整合世界》。 (圖片來源:網路)
2014年6月19日,在中國貴州,當來自美國的時尚雜誌《黑領帶》總編吉諾先生在「2014鎮遠國際旅遊論壇」代表來自67個國家的350余位嘉賓,宣讀完《鎮遠旅遊宣言》后,會場上響起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這表明伍飛有關「聯合國旅遊護照」的倡導有了新進展。 整個《宣言》只有百餘字:
「昨日的鎮遠,是戰略要地;今天,旅遊的力量讓我們聚合於此;為了人類更加美好的明天,我們——來自全球六十餘個國家的人們,鄭重宣言:支持中國學者頒發『聯合國旅遊護照』之倡導,全世界旅遊者聯合起來,為建設一個沒有戰爭,只有旅遊的新地球而奮鬥!」
伍飛在現場簽名留念。(圖片來源:網路) 2016年9月27日,一年一度的「世界旅遊日」到來。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首次以官方身份,為這一節日正式致辭,受到全球媒體關注。伍飛懷著喜悅的心情在社交媒體寫道:只要人類的認識進步了,世界和平就能早一日實現!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信息社會的發展,人類的潮流不可阻擋,伍飛堅信,不管人類的發展遇到多少困難,人類「旅遊整合世界 人類共享文明」的目標一定能實現,因為這不僅僅是一種美好的願望或一個美麗的口號,而是人類文明的發展規律!
在67國嘉賓參加的鎮遠國際論壇演講「旅遊整合世界」。 (圖片來源:網路) 伍飛的出現是一個偶然還是必然?一些具有敏銳思維的精英已開始作出這樣的思考。他有關人類文明的理論不僅在中國,即使在西方學術界也獨樹一幟。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他在地球上的影響力還十分有限,甚至在英文媒體世界里,有關他的新聞,最多還只是一鱗半爪。但正如許許多多的人所說:現在代表未來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定居於美國洛杉磯的馬可·拉夫特(Marco Rafter)博士在2013年與伍飛相識后,就成為他理念的支持者和鼓吹者。馬可·拉夫特(Marco Rafter)曾經是美國全國祈禱會主任,從那年開始,他不斷與來自洛杉磯和全國各地的牧師,一同分享伍飛提出的「旅遊整合世界 人類共享文明」理念。這一理念很快得到大家的普遍認同和歡迎。據悉,目前已有成千上萬名牧師接受了他的傳播。
馬可·拉夫特(Marco Rafter)博士特別欣賞伍飛《旅遊整合世界》中的這句話:「政治的力量常常產生地域的壁壘,宗教的力量又往往導致心靈的隔閡,只有旅遊,才能使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的人們走到一起,共同分享人類文明的成果。」
他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作為一個愛好和平的人,一個旅行者,這句話在我心中引起了共鳴。我認為這是對旅遊價值的重新認識和巨大提升以及對人類文明的貢獻。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位哲學家,他提出一種新的理論,把人類帶入一個走向和平、共享文明的新時代。」
在一篇中國著名作家撰寫的網文中,也曾有過這樣的解讀:「伍飛的學術價值可能還是一塊『和氏璧』。儘管他的學術著作被媒體譽為『旅遊界的聖經』。但他作為一個獨立學者,依然是以民間的方式在發聲。他可能是全球範圍內採訪大使最多,並同時被大使解讀其思想理念的惟一一個人。他的思想或許是越到後世才越顯現他的不可替代的價值。」
不過,對於珍妮•狄克遜(Jeane Dixon)來說,未來已不再重要,因為歷史的天枰已足夠向她傾斜——這位誕生於上個世紀60年代中國生肖蛇年人物的出現,已足以讓人們相信:預言家珍妮•狄克遜(Jeane Dixon)這次可能又對了!
(聲明:本文所採納的資料和圖片均來自網路,若有侵權問題,請聯繫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