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留學醫療小識

[複製鏈接]

13

主題

13

帖子

9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十八銅仁 發表於 2018-8-15 17: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美國,醫療保險是強制性的,其實也很好理解。因為學校不想為你意外的疾病買單,為了能確保你在美國的安全同時不給學校帶來額外的麻煩,所以美國的學校,不管哪所,都會讓你買醫療保險,否則沒法入學。只不過各州有各州的一些基本規定,每個州的學校會根據自己州的法律來選擇保險公司以及保險產品。同時需要指出的是,這個是針對Full-time的學生,如果你是兼職的學生(一學期學分沒有到9分),那麼美國法律不會強制讓你上醫療保險,你可以完全自己選擇。不過你要考慮的一個問題就是,萬一你得了一個大病,那麼在美國治療可是一筆天文數字。

美國大學安排的健康保險「未必實用」,但是「肯定靠譜」。前面說過,美國各地大學的保險政策不同。有些學校指定某個保險公司,所有留學生統一入一種保險,保險費隨學生賬單一併寄出。另一些學校制定某幾個保險公司,學生在此範圍內自行挑選購買保險,之後在學校規定時間內把保險單證明提交到國際部或者保健室。像我們學校,如果你不做任何事情,學校就會默認你買了學校指定的保單。你也可以waive掉學校的保險,買一個更便宜的保險,只要前提是覆蓋了學校要求的醫保範圍和要求就可以。當時我就是waive掉了,選擇了一個更便宜的保險公司,然後在網上就完成了保險的購買和通知學校我所買的保險。大學自己呢在挑選和認證保險公司的時候首要看的是該公司提供的條款是否涵蓋聯邦和各州政府教育部門的規定項目,只要該包括的都有了,經濟實惠與否不在學校過多考慮。我不是做保險的,細節也不比各位更加清楚。但是我們都知道,不論在世界的哪個角落,保險公司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商務機構,而不是非盈利性慈善組織。留學生在外國購買保險真正是給自己上了一份醫療保障,不僅僅是求個「心安」的問題。

醫療保險不等於免費醫療。對比保險條款是個麻煩又無頭緒的過程。其實多數保險所擔保的項目大同小異,比如疾病種類、門診急診、殘疾死亡等等。關鍵要對比條款裡面的「deductible」,也就是自己掏腰包的起始線和百分比。這是一個令很多人糊塗的條款。如果一個條款的「deductible」是300刀,指的不是只給投保人報銷300刀,而是每筆消費的前300元由投保人自己出,超出的部分不論是100還是1000都由保險公司負責。這樣一來,「100-dollar deductible 」比「300-dollar deductible」要好,理由就是每次看病或者買葯需要自掏腰包的部分少很多。很多留學生感冒之後那到看病的賬單很不解,為什麼自己明明買了保險還要自己花一二百塊?原因就在於此。看個感冒可能賬單是230刀,如果deductible是200刀,自己收到的賬單會顯示消費支出是230, 但是賬單餘額是30。

一般來說,留學生在自己國家辦理「出境留學保險」選擇餘地會大很多,費用上也相當優惠。但是,一旦發生醫療服務或者救援,很多保險公司要求留學生預付,之後的審理和理賠過程會比較花時間,再加上可能牽扯到的翻譯和認證問題…… 凡事都有利弊。關鍵還是留學生所在大學是否接受外來保險的問題。

雖然多數留學生在美國階段或者來美國求學的初始階段是單身,但是仍然有數目龐大的留學生團體「拖家帶口」。我們有不少留學生的丈夫、妻子、或者子女會以「家屬dependent」身份一同來美。這些家屬的簽證是F-2(留學生家屬)或 J-2(訪問學者/交換生家屬)。如果家屬們的姓名綁定在留學生的簽證資料上,那麼家屬也必須提供醫療保險證明,這些醫療保險可以以「附屬險」的條款生成,「附屬險」造成的留學生額外開銷也很可觀。

好好說說美國大學的校醫院

美國大學校園裡的校醫院到底能夠幹什麼?每個學校條件不同,但是很多美國大學的校醫院只具備最基本的醫療和康復設施,不具備手術、住院的條件。美國大學同名的「附屬醫院」和該大學的校醫院不是一個概念。附屬醫院是具備獨立科研醫療條件的正規醫院,好像我們的北大醫院和北京大學不是一件事一樣。美國大學的校醫院根據學校規模和經費不同而配置一名至多名持有執照的醫生,一名至多名持有執照的護士,以及前台接待人員。護士可以負責打針,比如入冬以前給學生和教職員工的流感疫苗,還有測量血壓塗個跌打損傷藥水什麼的一般的護士都能夠完成的操作;護士還負責一些運動員扭傷后的物理恢復和康復器械訓練。醫生有全科醫生,看感冒,慢性疾病的常規複查,常見疾病的診斷和處方等。校醫院可以給學生開一些基本的葯,有些會開處方讓病人到超市裡的藥房取葯。

校醫院比較簡易,基本上是應急和應付小毛病用的。在美國看病其實比較麻煩,急診費用高的驚人,門診需要預約,還得自己選醫生,還得是自己的保險公司認可的醫院和醫生。但是,校醫院有一個很多留學生不知道的隱性省錢用途—轉院!有些留學生醫療保險里要求學生小病到校醫院就診,如果校醫認為有必要到校外的大醫院就診並開出轉院通知,那麼報銷的百分比會比學生直接到校外就診高很多。當然,這個條款需要結合自己的保險並和校醫院確認后才算數。

體檢一般大學的校醫院都可以做,但是是否是「全科體檢」則因學校條件而異,而且是否免費(或者說包含在保險費用里)也因保險公司的不同而不同。多數校醫院做不了我們印象里的包含血常規、尿常規的全科體檢。同時我還需要強調的就是,既然大家都買了保險的話,不用白不用,不去校醫院一兩趟多浪費錢啊。你可以到校醫院讓醫生幫你做個體檢。比如你要嗓子不好,可以到校醫院,讓醫生幫你看看,開個葯,甚至做個治療,其實有保險還是很便宜的。最重要的就是在美國有很多的疫苗是中國打不了的,所以你在美國可以去校醫院讓醫生給你免費打。而這些非常貴有非常有用中國打不了的一秒,作為學生,在你整個上學期間是注射是免費的。

單論藥品價格,美國的藥品比國內的貴。比如我需要每周注射一次的那種葯,國內的價格是1000出頭一支,美國的價格是2500刀四隻……我需要經常服用的一種葯,國內的價格是200多元7片,美國的價格是1200刀30片……用匯率乘乘算算吧…….

但是美國的好處就是醫療保險很發達,特別是學生醫療保險,簡直是恨不得把整個公司都賠給你。我現在買的學校默認的這種醫療保險,每年1800刀,福利是這樣的,在校醫院看病,化驗費全免,無論拿什麼葯,你自己付的錢都分成三檔,5刀25刀50刀(我只需要付25刀就能買到2500刀的注射劑……1200刀的葯也是25刀)。另外如果校醫院看不了的話,就需要轉診到學校附近的一所全美前五的醫院,去看一次醫生自己花費20刀,化驗費怎麼處理我忘了,拿葯回到自己校醫院拿,如果住院的話,你自己掏10%,其他90%保險公司給你付。美國的校醫院很牛,什麼葯都可以買到(前提是醫生給你開了pres***),如果校醫院沒有庫存的話,他們會幫你order,next business day就可以拿到了。
學校保險的好處是,沒有pre-existing condition的顧慮,就是你在購買保險之前是否有疾病。如果你自己出去買保險,很有可能到時候賠付的時候pre-exisiting condition是不給你免的。這就像一畝三分地論壇里warald說的「如果你作為個人自己去購買醫療保險,那可能就會有體檢,先檢查你身體情況來決定保險的價錢。有些問題比如慢性病也是查不出來的,保險公司最多也就是抽血做個檢驗,驗血查不出來,那就等於沒有。私人購買的保險,比作為group member購買的要貴。」學校的保險都是相當於學校跟保險公司談判,團購的。能達到這個福利標準的保險,已經比外面便宜很多了。
還有要補充的就是,一般美國大學的保險是不包含眼科疾病和牙科疾病的。但是這兩類病都比較麻煩。建議如果擔心這兩類出問題的留學生,一定要選擇合適自己的保險項目,從而避免出問題的話大出血。在美國牙科和眼科疾病治療非常的貴,哪怕最小的處理,也會狠狠花你一筆錢。像我們學校的牙科眼科的保險,我印象中就是有一個不保,有一個只保10%。

選擇醫療保險注意哪些方面:

第一要了解醫療保險費的負擔(PremiumCost),當然保險費是肯定要考慮的了。第二點就是這個保險公司的信譽,這個在網上搜一搜用戶的口碑啊什麼的,我就不說了,要不然像打廣告。保險的期限當然是需要了解的了,留學生買的保險有的是可以在OPT期間或者在兼職期間延期的,包括未來在不符合繼續投保條件下,治療費用的繼續支付問題,這個也可以買的時候提前問清楚。在協議中提前看清楚排除支付條款(Exclusion),也就是那些病是不包含在保險範圍之內的,如眼科,牙齒等。


還要需要在保險協議中看清楚最高保險支付額(MaximumPayment),這是指醫療保險公司對投保人醫療費用的最高支付額。保險計劃的自付額(Deductible Amount)多數美國保險公司在支付前,都要求投保人必須先支付一定的醫療費用。投保人必須支付的金額,稱為自付額。自付額一般有兩種:一種為年度自付額,即投保人付夠一年自付額后,公司才開始賠償;一種為看病自付額,即投保人每次看病都要付自付額。看病自付額通常比年度自付額低,但每次看病都要付。其實Deductible這個詞容易讓很多人誤會,如果一個條款的「deductible」是300刀,指的不是只給投保人報銷300刀,而是每筆消費的前300元由投保人自己出,超出的部分不論是100還是1000都由保險公司負責。這樣一來,「100-dollar deductible 」比「300-dollar deductible」要好。

還有共付比率(Co-PaymentPercentage)這個東西也要看清楚,多數美國保險公司對投保人的全部醫療費用,一般只支付一定的百分比。如有些公司只付百分之八十的醫療費用,投保人自己要付百分之二十。保險協議里,對不同的疾病,保險公司也可能有不同的共付比率,有些疾病較高,另些疾病較低。此外,對醫療費用的不同部分,實施不同比率的賠償。如保險公司對醫療費的前2000元付百分之百,從2000元到50000元付百分之八十, 50000元以上再付百分之百。還有些公司在投保人自付額達到一定標準后,會百分之百支付。特殊保險限制規定(SpecialLimits)。對某些醫療服務,不少保險公司規定有一定的支付限額,如對住院費、醫生、手術費、麻醉費、心理治療費等的限制。這些服務支付額限制的基本原則,一般是不能超過投保人居住地區的平均水平。

投保過程的具體講解:
選好醫療保險計劃並付出保險費后,投保人就會從醫療保險公司收到一張醫療保險卡。保險卡上會注有投保人的名字、性別、年齡、地址、保險號碼和有效期限等信息,以及保險公司名字、電話等,通常還有可供緊急使用的電話號碼等資料。當投保人因生病或受傷尋求治療時,必須儘快通知保險公司,並索要保險支付申請表(Claim)。支付申請表通常分兩部分,一部分由投保人自己填寫,一部分由醫生或治療機構填寫。投保人應先把需自己填寫的部分填好,再送到治療的診所或醫院填寫其他部分,然後郵寄給保險公司。
投保人要提供完整而正確的資料,否則保險公司無法評估保險支付申請。有時保險公司會要求投保人或醫生提供進一步資料,投保人也須儘快作出反應,以便完成保險支付手續。在支付醫療費時,有些醫生或醫院會直接向保險公司要求付費,也有些醫生和醫院則要求投保人先付費,然後投保人再從保險公司獲得退款。為快速而順利地獲得保險支付,投保人看病時,應向醫生或醫院索取列有醫生姓名、診斷病情、醫療費用等信息的明細帳單,以做索賠依據。
使用醫療保險要注意的一點,是就醫地點常為保險支付爭議之處。美國大學多設有健康中心或小型診所,學費中一般也附有健康費用,保險公司因此對一般小病,常要求投保人先在校內就診。所以,生病或受傷應先到學校健康中心就診,治療通常免費,但買葯要花錢。若病情複雜或嚴重,學校健康中心會替你預約醫生或推薦醫生。當然,投保人也可自找醫生,但在就醫前應與保險公司聯繫,看是否同意支付醫療費用。
大略而言,只要有開業執照的醫生,保險公司大多同意支付費用。如學校健康中心推薦的醫生,就醫前最好弄請其年齡、技能、收費標準、與大醫院聯繫等方面的情況。如遇緊急狀況,可先打電話聯繫自己醫生或學校健康中心。若無自己的醫生或醫生不在或健康中心不上班,可到最近的醫院急診處,並電話詢問保險公司的付費標準,以便決定最需要的醫療服務。如情況十分急迫,可打"九一一"電話,請求緊急醫療服務。
許多美國大學都提供學生團體醫療保險計劃。這些保險計劃一般都經學校對保險公司的良莠和保險項目的多寡做過評判,保險費也相對較低,多數學校還有專人負責辦理賠償支付業務。不過,學校團體保險的缺點,可能無法兼顧留學生的一些特別情況,如女性懷孕、家屬保險等。以往美國大學往往強迫留學生非參加學校保險計劃不可,但現在情況已經改變。如對學校保險計劃不滿意,則容許留學生另外投保,只要註冊時出示其他醫療保險公司的保險證明即可。如沒有,學校就會要求在一定期限內出具保險證明,否則即應參加學校保險。
目前,大多數中國留學生都參加一些專為外國留學生開辦的醫療保險計劃。這些保險計劃保險費較低,而且賠償支付額高,限制條件少,針對性也強,非常適合中國留學生。那些不強迫非買本校保險計劃的美國大學,也會推薦中國留學生買這樣的醫療保險。

在美國具體如何去醫院看病:

美國跟中國掛號看病有很大的差異。在中國你胃疼就去掛消化科,腿疼就去掛骨科,但是在美國這邊不是的。你需要先去掛全科大夫,就是什麼科都懂的大夫,一些小病他就可以幫你開藥了。如果是很專業的大病,他可以幫你轉診,然後專科大夫才能幫你看。

學校的校醫院就全是全科大夫,各種哪裡不舒服都先去掛個全科大夫,然後他幫你看看是什麼問題的事情,這樣即使需要轉診,也比較有針對性。比如肚子疼,到底是哪個器官啊,如果是大問題,他就可以幫你轉到那個器官的大夫那裡去。我有個同學騎自行車磕傷了手,醫生真的給他轉到了手科去……你在國內聽說過手科嗎……國外的科室很細分了。

在校醫院掛大夫的時候,一般每個人都有一個特定的primary care doctor。就是你的所有病都是他看,每個人都會給分配一個。這樣的話,你的所有病史他都可以掌握。而且我每次去看我的primary care,我強烈地感覺到,每次談話的時候他都對我的病情了如指掌,並不像我在國內看醫生,即使是看同一個醫生,上次去看的內容,下次他就不記得了。這是因為你在美國看醫生的時候,醫生一直在電腦上敲來敲去,記錄你所說的各種病情,然後每次下次見面之前,他都會把這些溫習一遍。

我在學校第一次去校醫院看我的primary care doctor的時候,我就告訴了他我之前的各種病史,並且我現在在持續打針希望從他這裡開藥的想法。他知道我目前的情況超出了他力所能及的範圍,給我開了referral,把我轉診到了學校附近的一家美國最好的醫院之一。我在大醫院約了meeting的時間,跟醫生談的很愉快,醫生為我制定了醫療方案,我又能健康快樂的生活下去了偶也。

美國醫生的態度比國內的會好很多,甚至連給你抽血的護士也會一直在跟你聊家常,來分散你的注意力不要感受到針扎的疼痛。不過,英語是很重要的,我有同學胃不好,醫生給他開了化驗單,他不認識上面「大便」(當然不是shit)那個單詞,以為是唾沫,就在是容器里吐了一堆唾沫交了回去,對面大媽傻眼……這些醫學的單詞要看病之前都得好好了解一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2: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