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斯坦福大學:精神疾病是人類大腦進化中的BUG,相關基因區間被鎖

[複製鏈接]

1606

主題

1711

帖子

4400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40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dudu 發表於 2018-8-16 09: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科學出現之前,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常被當成被鬼怪附身或是瘋子。隨著醫學的發展,研究者提出假設:精神分裂症、雙相情感障礙等精神類疾病可能是人類大腦進化過程中出現的「副作用」。近日,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成果鎖定了與精神分裂和情感障礙相關的基因位點。
雙相情感障礙和精神分裂症是高度遺傳性疾病,影響著全世界超過3%的人。在對機理探究時,研究人員發現這兩種神經精神疾病的風險與人類鈣通道基因CACNA1C第三內含子中100KB區間(非編碼DNA中的重複序列)密切相關。該研究發現發表在8月9日的《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上。
(人類特有的串聯重複序列區由30個序列單位組成,在眾多千鹼基序列中從頭到尾重複)
美國斯坦福大學發展生物學教授、項目負責人David Kingsley在雜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這些核苷酸序列的結構、順序變化可能導致了人類進化過程中CACNA1C功能的變化,增加了現代人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
研究者認為,這一發現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和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治療。雖然精神分裂症和雙相情感障礙根據臨床癥狀被歸類為不同的疾病,但它們有一組相似的基因組風險變異體。目前鈣通道藥物的療效好壞參半,而通過DNA重複序列的測定,有助於識別那些最有可能對目前鈣通道藥物產生應答的患者。
遺傳因素是情感障礙和精神分裂症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它們擁有共同的基因重疊。研究認為 Cav1.2 參與了細胞膜鈣離子通透性改變,導致細胞內信號途徑活性和基因轉錄及突觸可塑性改變,在調整大腦高級複雜功能如認知、情感、行為等起著重要作用。CACNA1C多態性與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症、抑鬱症等精神疾病有關,是多種精神疾病的易感基因。
(人類特有的重複序列在神經細胞中作為增強子)
研究者同時指出,CACNA1C基因第三內含子中100KB區間重複序列為人類特有,在試驗中,該重複序列降低了人類神經祖細胞系中增強子的活性,可能是其他組織或發育時間點更複雜表達差異的基礎。科學家們需進一步研究CACNA1C基因變異患者的鈣通道活性是增多還是減少。Kingsley解釋,這些重複序列可能給人類大腦帶來了進化上優勢,同時它們增加了精神分裂症和雙相情感障礙等疾病的風險。
人類與黑猩猩分道揚鑣后,許多自閉症相關基因的調控元件發生了快速演變
隨著我們對精神疾病的研究日益加深,神經科學家們分析了精神疾病為何會出現,認為:那些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可能是人類為認知能力發展付出的代價。
2008年刊登於開放期刊《基因組生物學》(Genome Biology)的一項研究提示,在進化過程中,為了調和不斷增長的大腦體積和有限的攝入能量之間的矛盾,大腦中調控代謝的分子發生了快速的適應性變化。一項著名的理論指出,諸如精神分裂症之類的精神類疾病,就是這種戲劇性的分子變化帶來的副作用。
一些科學家認為,創造人類語言和言語的代價,就是人類基因組中出現自閉症和精神分裂症。事實上,無序或混亂的言語是精神分裂症的一個顯著癥狀。另外,雖然很多疾病都會同時發生在人類和其他物種身上,精神分裂症卻是人類獨有的。
在這項2008年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與能量代謝和大腦的高能耗功能相關的基因,以及與代謝調控和大腦功能有關代謝物,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都發生了改變,同時,兩者在近期的人類進化中似乎也發生了迅速的變化,進化上的改變可能是它們被正向選擇的結果。」
參考資料: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8: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