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專訪諾獎得主Joachim Frank:我獲獎大部分是靠運氣v

[複製鏈接]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8-8-11 11: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8年08月11日 09:20 新浪科技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Joachim Frank教授

  新浪科技訊 8月11日消息, 8月10-12日,世界科技創新論壇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辦,包括Kip Thorne、Thomas J.Sargent、Michael Levitt、朱棣文在內的20餘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中科院院士曹春曉、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陳剛等諸多中外頂級學者專家應邀出席,共同打造史無前例的中國最高級別智慧盛宴,探討全球科技創新成果、描繪未來中國科技創新藍圖。在論壇上,新浪科技有幸採訪到了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Joachim Frank教授。

  因在開發冷凍電鏡的過程中貢獻卓越,Joachim Frank教授獲得了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目前,中國很多優秀的學者通過冷凍電鏡技術發表了很多有意思的文章。當被問及是哪些原因吸引學者去研究大分子及其複合物的原子解析度結構時,Frank教授表示,原子解析度對我們理解分子至關重要,比如分子的行為、以及和其它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等。沒有原子解析度,我們就無法確定自己是否走在正確的研究道路上,可能會迷失方向,同時也就無法研製出特定產物。過去幾十年來,我們一直是通過X射線晶體學來研究原子結構,目前,公開資料庫中已經記錄了12萬多種結構。但有很多分子結構無法通過X射線晶體學來確定,所有,冷凍電鏡技術相當於提供了額外的研究工具。

  翻閱近些年諾獎資料,不難發現諾貝爾獎曾多次授予結構生物學領域,對此,Frank教授認為,了解分子結構對醫學和人體健康都十分重要。對分子結構以及分子間的相互作用了解得越深入,我們對人類疾病和健康的了解就越豐富。

  隨著結構生物學的發展,未來某一天,人類或許通過顯微鏡可以了解到生命發生的全過程,此舉是否會對人工合成生命及藥物研發等領域有促進作用,對此,Frank教授笑稱,他一直不明白為何有人想創造合成生命。他也不理解為什麼要推動合成生命的發展,他認為,我們了解得越多,就能更好地控制和應對疾病。

  這些年,隨著冷凍電鏡技術的發展,一些科學家認為冷凍電鏡的發展已接近尾聲,對此,Frank教授持不同看法,他認為冷凍電鏡的發展是不斷推進的過程,但發展需要新技術的推動才可以。他舉例說,六年前,正是由於一種高敏感度照相機的出現,導致電鏡的解析度大大提高,有了冷凍電鏡技術,我們就可以觀察分子的動態過程,不僅能看見單個分子的結構,還能看見多個分子的結構,而且還可以看出這些分子之間的聯繫。所以這一技術比之前的技術先進許多。

  據Frank教授透露,雖然他之前沒有和中國的高校開展過合作,不過他現在正在和一些院所高校進行談判,準備開展相關合作。

  談及對從事科學研究的年輕一代有何建議時,作為諾獎獲得者,Frank教授非常謙虛,他建議大家可以嘗試去做很多事情,勤奮工作,努力學習,但無法保證你一定能取得成功。他開玩笑說,我也不清楚我是怎麼獲得諾獎的,除了努力之外,他認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運氣爆棚。(河雨)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23: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