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廣州法院新規:聊天記錄成電子證據

[複製鏈接]

19

主題

19

帖子

14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抹不掉 發表於 2018-8-1 15: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廣州一法院近日出台有關規範電子證據的文件,把具備支付功能的網路軟體聊天記錄,列為電子證據,並提出舉證、認證的具體規程。那麼,這項新規定是為了針對言論的打壓,還是為了完善司法程序?

「法制日報」的報道說,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法院7月18日率先出台了廣東省內首份《網際網路電子數據證據舉證、認證規程(試行)。規程「將網際網路電子數據證據限定為簡訊、電子郵件、QQ、微信、支付寶或其他具備通訊、支付功能的網際網路軟體所產生的,能夠有形的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信息」。

對此,河北自由撰稿人朱欣欣接受本台記者採訪時說,採用電子信息作為證據並沒有不妥,但是:「關鍵是如何把握這些證據應用的範圍和目的性。這種法律條文、規定運用在什麼地方?被什麼人所用?」

朱欣欣也表達了對這項規程的擔心。

「(唯恐)在當前中國輿論環境比較嚴峻的情況下,被權力機構,或強權政治利益集團用來打壓民間的異議和維權人士。」

值得注意的是,「法制日報」的報道提到,為了破解網際網路電子數據證據舉證、認證難的情況,當事人不再需要跑去公證處對電子證據進行公證,而是由法院核實電子數據的真實性。

旅美法律學者滕彪對此表示:「有分不同種類的案件。有民商事案件,有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從刑事和行政案件來看,其實很少使用到各種證據。刑事案件要有充分的證據,要達到相當高的標準才能定罪,但實際上很多證據都沒有或者說完全不符合規範,都是一些傳聞證據等等,民商事案件大概會好一些,但依然存在大量證據不規範的問題。」

滕彪補充說,中國司法最大的漏洞不在像證據這樣的技術條件。

「而是在於司法不獨立導致的司法不公正。像有時候證據和案情都非常清楚,但法院的判決就是顛倒黑白,背後有法院之外的力量來控制案件的結果。」

根據南沙區人民法院的統計顯示,電子證據中最重要的證據形式是微信證據,因此規程對於涉及微信的舉證要求作出了詳細列舉。

雖然中國媒體在報道事件時說,南沙區人民法院出台規程是與時俱進的應變之舉,是司法審判程序的進步與完善,值得各地法院借鑒。但也有人認為,這次的政策可能會鼓勵舉報他人言論信息的行為,並藉此進一步壓縮輿論空間。

朱欣欣告訴記者:「這次的政策應該對敢說的人不會產生太大影響。人民還是會用各種方式來表達自己。」

他強調,言論、自由的空間是靠大家一步步爭取來的,政府不可能完全扼殺言論自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9: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