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邪教孳生和蔓延的文化根源

[複製鏈接]

280

主題

425

帖子

1335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xh2016 發表於 2018-7-3 21: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從文化根源來看,我國當前邪教的孳生和蔓延,既有我國傳統文化中糟粕部分的影響,也有域外宗教文化的影響,並且二者相互結合,狼狽為奸。
一方面,我國傳統文化是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結合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而形成的傳統主流文化,以及遊離於主流文化之外的市井文化或俗文化。主流文化中除了儒家思想中的「修齊治平」等積極思想觀點之外,還有「敬鬼神而遠之」的消極觀點,而佛教思想推崇的「因果報應」生命輪迴觀點、道家思想中的「陰功積德」觀點,有相當大的消極成分。市井文化或俗文化中儘管有很多積極成分,但有迷信和巫術成分也不少,如「跳大神」等。無論是我國傳統主流文化中的消極思想觀點,還是市井文化中的迷信巫術成分,並沒有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而完全退出歷史舞台,而是無時無刻不在尋找機會以捲土重來。改革開放以後,儘管我國始終強調要堅持一手抓物質文明建設、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但實際情況卻是抓物質文明建設一手硬,而抓精神文明建設一手偏軟,導致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糟粕沉渣泛起。同時由於經濟建設過程中產生的貧富分化等現實,使一些人能夠利用人們對社會轉型過程中的矛盾,來宣揚迷信巫術等歪門邪道。20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興起了「氣功熱」、「易經熱」等各種打著傳統文化旗號的偽科學,一些人宣稱自己是「大師」、「法師」、「活神仙」等,為邪教在我國孳生和蔓延提供了文化氛圍。
另一方面,西方宗教文化,尤其是基督教文化,經過新中國建立到改革開放前的一段時間沉寂之後,又隨著改革開放而湧入國門。但20世紀80年代的基督教,是進一步世俗化了的基督教。因為在二戰之後,西方社會經歷了一個所謂的「黃金時期」,經濟高速發展,基督教也在經濟發展中進一步世俗化。宗教世俗化一方面說明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另一方面也產生了傳統宗教弱化和宗教多元化的趨勢,邪教則打著宗教多元化的旗號、以新興教派的面貌乘虛而入,在西方一些國家廣泛傳播,如美國1980年代的「人民聖殿教」等。因此,改革開放後進入我國的不僅有傳統基督教文化,還有不少邪教的歪理邪說。
我國原有的迷信巫術思想和西方進入的邪教思想,不是各自為戰,而是互相結合,狼狽為奸,利用我國在經濟轉軌和社會轉型進程中文化建設的缺點和漏洞,大肆鼓吹「世界末日論」等歪理邪說,開始引誘、吸納、控制一些文化素質不高、法治觀念淡薄的人,形成各種各樣的邪教組織,並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向社會蔓延。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11: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