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讓感受走在道理前頭(原創)

[複製鏈接]

713

主題

805

帖子

2161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1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森林木1 發表於 2018-6-21 08: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很多認為自己情商低,只會講道理的人,可能會像我下面描述的一樣:積極地去學習各種說話技巧,甚至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擅長溝通的人工智慧,能夠根據對方說的話,以及當前的矛盾,做出最好的反應,讓雙方舒服地把問題解決了。但事實上,所有的說話技巧都基於理解本身,好的溝通永遠都不是對方出一招我們套用一個解決話術,而是兩個流動的人,在相互理解和感受之中對話,最後達到雙贏。那些大道理往往會用僵硬的方式阻斷了理解和感受,我們需要有意識地去理解和感受,放下道理。就像小時候,父母總是不接納我們情緒情感的合理性,總是評判我們不應該這樣那樣一樣,比如小孩不應該饞嘴,小孩不應該讓大人生氣,小孩不應該哭鬧,小孩應該懂禮貌一樣。
他們從未嘗試過理解:為什麼我們會饞嘴?為什麼我們要干一些事,讓大人生氣?為什麼我們有時會哭鬧?什麼時候我們會哭鬧,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我們不懂禮貌?發生了什麼?這些對情感和感受的忽視,甚至否定,讓我們的真實自我得不到發展,讓我們總害怕一旦不遵守那些要求和大道理了,我們就是不夠好的,不配被愛的。但實際上,你任何的行為都是合理的。小孩不就是會饞嘴嗎?小孩憑什麼不能讓大人生氣?小孩憑什麼不能哭鬧?小孩為什麼要懂禮貌?怎樣才算懂禮貌?這些要求和規矩其實是可以變的,因為視角不同,對應的要求和規矩就完全不同。基於這一點,沒有絕對正確的道理,只有從某種角度出發,某種人的需求出發,暫時和局部的觀點。
你對世界的認識和觀點和道理,必須是要整合自己的感受來進行的。
這樣發展出來的觀點的能力就不會只是一個空洞的道理或者一個死板的要求 —— 它會是靈活的、更多角度的、可以多種觀點並存的能隨時可選擇調整的。當你嘗試去理解和感受、學著去整合時,你的情商才有了提高的可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7: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