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當孩子長大后,想起父母的陪伴,能夠記住是媽媽的叮囑,還是爸爸的講道理? 《時代周刊》整理了4個孩子最能記住父母的時刻,對照下有沒有自己的影子吧! 1 你給他全部關注的時刻 每位父母都認為自己足夠愛孩子,為他努力工作、加班奮戰。但在孩子心裡,也許情況並非如此。很多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時,孩子在一邊玩,大人在一邊打電話或和其他人聊天。其實,孩子是很聰明的,陪伴時你是否專心、專註,他一目了然。 其實, 你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你的時間。和孩子一起共享一本好書、一部好電影、一頓美食、一個遊戲…用心去感受孩子的內心吧! 2 你讓他感到安全的時候 孩子的世界里,總有許多讓他們感到害怕的東西。 比如幻想中藏在黑暗裡的魔鬼,床下的毒蛇,柜子里的老虎,陌生的人,陌生的環境,這些害怕,都來自他們對外界的一種不安全感。所以,當他們表現出恐懼時,不要責備或不耐煩。如孩子害怕打雷,別簡單的丟一句:「打雷沒什麼可怕的,膽小鬼才怕呢!」但其實越這樣,孩子就越驚恐不安。這時的正確做法是保持心緒平和,讓孩子知道有爸爸媽媽在,什麼都不用怕。 如果你還是個學霸,還可以趁機給他科普一下雷是怎樣形成的,以及樓頂的避雷針如何保護我們的安全…當他明白雷只是一種自然現象而且哪些情況下不會帶來危險時,整個恐懼警報就解除了! 3 你和另一半相處的時候 孩子的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孩子心裡最大的渴望就是與爸媽連接的歸屬感,這超越了對一切事物的渴望。 心理學家說,如果夫妻雙方老是把另一半的缺點掛在嘴邊,那麼孩子反而容易養成這些缺點。 因為當你否定另一半時,實際上是在否定孩子內在的另一半,而他心裡需要和父母連接。但有關爸爸/媽媽的信息卻全是負面的,他當然只能跟這些信息連接。 相反,當我們稱讚或尊重對方的優點時,孩子也會往好的信息方面去連接。 4 你的肯定和批評 孩子的心像水泥,早期的印象會固化一輩子,在成年後,即使花數倍的精力,也不見得能修正過來。對年幼的孩子來說,我們肯定或批評他們會記很久。 表揚是讓孩子繼續努力的有效手段,而批評的目的是讓孩子改掉缺點,以後不再重犯,並且能做對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