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康雍乾盛世孕育了晚清衰世

[複製鏈接]

149

主題

2112

帖子

592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清朝定鼎中國以後,出現了為一些史家稱道的「康雍乾盛世」(1662-1795),三位「大帝」風光至今,不斷有人津津樂道那一段往日輝煌。「大帝」們的真假事迹也被小說家和影視作者炒得沸沸揚揚,好不熱鬧。但乾隆之後僅隔45年,即從1840年開始,先後兩場鴉片戰爭,竟把按說正值壯年的大清帝國攪得天翻地覆,一蹶不振,從此開始了當時已近四億之眾的偌大帝國的衰亡過程,真箇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整個中國,也正是以鴉片之役劃線,掀開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歷史。「盛世」禮讚餘音未絕,「東亞病夫」的帽子就落在了這個有著驕人歷史的大國頭上。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如此戲劇性的大起大落?盛衰榮辱之間何以銜接得這樣緊湊?而最啟人疑竇發人深思的是,舉世早已公認,直到18、19世紀交替之際,即乾隆末嘉慶初,中國在總體經濟實力上還是全球第一。為什麼僅僅時隔幾十年,就驟然弱不禁風,以至打不過遠涉重洋而來的幾千名外國水兵?在這場中西首戰中,世界第一的經濟實力為何沒有起到作用?那麼,又是什麼起了決定作用?


  於是進一步問題便是,「康雍乾盛世」究竟是怎樣一個「盛世」?「盛世」外殼裡頭又潛伏了什麼致命之癌?為我們整個民族又留下了什麼殷鑒?


  迄今對此所作的評析,見解很不同。看來恐怕不能只對這一「盛世」作孤立的單一維度的觀察,而是要結合當時中國內部和外部條件,作多維度的觀察。比如說,不僅要從中國歷史作縱向的比較和觀察,還要把中國放到當時世界坐標系即全球大背景下作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縱向與橫向相結合的比較和觀察;不僅要從國家的疆域、財富積累變化狀況,還要從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的狀況作廣泛聯繫地比較和觀察。


  「奉天承運」定鼎中原,其興也勃焉


  單就有清一代來說,康雍乾三朝確是其鼎盛時期。首先是戰績顯赫,逐步消滅漢族農民起義軍和幾個南明小朝廷,平定吳三桂等「三藩之亂」,收復鄭成功後裔海商集團所據的台灣;同時又通過「改土歸流」,即對一些少數民族安撫與鎮壓相結合的政策,使有效控制的版圖在明朝基礎上有所擴大,初步建立了比現今疆域還大的統一國家。從政治經濟建設來說,清朝初期,確實也在中華民族長期積累發展的經濟基礎上,使生產力得到了新提高。在康雍乾三代以後,無論是國家整體還是國民平均GDP,都達到了當時世界最高(這在世界級著名經濟學家安格斯
*一盞離愁 孤單佇立在窗口 *一壺漂泊 浪跡天涯難入喉 #誰在用琵琶彈奏 一曲東風破 #而如今琴聲幽幽 我的等候你沒聽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0 13: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