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貓眼社評 被剪羊毛莫迪赴京求和 中國印度洋艦隊「成立」無人知?

[複製鏈接]

134

主題

135

帖子

1079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蕭十一狼 發表於 2018-5-5 11: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印元首漫步武漢東湖

      華人評論員 梁浩明

  莫迪訪華是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

  意料之外有二。

  一是直至今年的2月初,印度特工還在巴基斯坦以中國人為目標展開特別行動。

  2月11日前後,巴基斯坦內政部長伊克巴爾暗示或有印度特工捲入兩名中國公民5日在卡拉奇市遭槍擊一案。此前的確有印度特工稱「印度間諜網路正在實施破壞中巴經濟走廊」,似乎印度間諜真的已經把目標對準了中國人。

  從2016年11月開始,巴基斯坦就破獲過受印度「調查分析局」和情報局招募,以外交官為掩護的情報網路。這些印度間諜的主要行動,就是在民族、宗教關係複雜的俾路支、信德等省份針對「中巴經濟走廊」展開破壞。

  自2016年3月巴基斯坦在俾路支抓獲印度間諜賈達夫后,此人提供的線索就已經讓巴基斯坦軍警認定該地的很多反常風波都與「印度間諜網」有關。根據其供詞,賈達夫作為印度現役海軍軍官,他在巴境內已經活動10年,並在俾路支省和卡拉奇地區多次策劃和製造動亂。在被逮前,他還在巴境內建立了一個行動網路,並提供武器、資金以及為恐怖組織輸送人員。

  巴基斯坦高官認為直到2018年印度間諜仍在瞄準中巴經濟走廊(CPEC),並不時「實施破壞」。

  二是印度的國家戰略是加入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對中國進行聯手遏制。這個資料較多,在此不一一贅述。

  以上二點,均是令莫迪突然選在中美貿易戰之際訪華而出人意料的原因。中印關係因去年的洞朗邊境對峙而急轉直下,中國不僅在陸上海上印度的傳統勢力範圍到處插旗,邊境同樣強兵布陣,同時,印度也有多番軍事動作包括部署烈火導彈等。不過,一轉眼莫迪卻已來華「掏心窩」,無疑讓人大跌眼鏡(連一向鷹派的印度國防部長都宣稱中印要搞「手拉手」軍演)。畢竟,印度甚至可以選擇如台灣地區限制聯發科晶元對中興輸出般搞些落井下石的動作,討好特朗普。但為何印度沒這樣做呢?

  這就是意料之中所要說的事了—印度被西方資金大剪羊毛,經濟危機大難臨頭。莫迪急急訪華,正是為此而來。

  故事要從去年說起。

  2017年8月14日,就中印發生洞朗事件印度對華發動貿易戰(印度政府8月9日開始向中國產品徵收反傾銷稅,針對範圍包括化工和石化、鋼鐵等金屬製品、纖維和紗線、機械產品等),筆者曾撰文《貓眼社評 點穴印度軟肋,中國「空軍」橫空出世?》回應,雖然文章點擊不多,但無掩內里的乾貨。

  文章指出,隨著經濟增長,印度股市指數屢創新高,尤其是代表印度金融風向的孟買敏感30指數更是大漲特漲,狂飆至三萬三千點左右的歷史高位,該指數包含了印度前三十大的股票,其總和佔印度股市約五成的市值。不過,正是因為指數不斷創造新紀錄,印度政壇或地緣政治領域的風吹草動,都會引發印度股市泡沫的爆破。

  事實上,印度股市的上漲,完全是國際資本前兩年布局的結果,如今這些大鱷已賺得盆滿缽滿,現在是邊拉升邊出貨,更有一些大鱷瞅准機會,準備沽空一把,大發橫財。現在中印洞朗危機,正是給了大鱷們一個套現沽空的時機。只要兩國一交火,印度股市的泡沫必然全面破裂,屆時億萬印度股民損失慘重,進而遷怒莫迪政府,引發政治危機,倒台不是問題,中國則可坐收漁人之利。

  筆者認為,不管邊境開火與否,現在都是做空印度股市的最佳時機。

  第一, 莫迪意圖藉助洞朗事件轉移國內經濟問題的注意力,若造空其股市,迫使莫迪「轉身救市」,更要面對國內壓力,這就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圍魏(金融戰)救趙(邊境危機),這有助中國最終兵不血刃解決洞朗印度入侵事件,實現利益最大化,而且事不宜遲,必須預留時間在國慶節及十九大前解決。但同時按照排兵計劃進行,文武雙管齊下。

  第二, 造空股市,讓印度付出經濟代價,也是讓印度反華勢力吃點苦頭,長點記性,筆者必須指出的是,股市造空乃是國際常用金融手法,沒所謂卑鄙不卑鄙的;

  第三, 金融戰又稱沒有硝煙的戰爭,美歐資本大鱷對華玩過不少,這次中國的資本就拿印度練手,積累實戰經驗,並藉此成立中國的「金融非常規力量」。

  第四, 此外,印度兵一日不退,股市就一日不升,要麼不跌,要跌就要跌到莫迪求饒。

  第五, 這種方式的好處,還能「維護」金磚五國的臉面,畢竟是暗戰性質,印度是啞巴吃黃連。在國際場合還能「把酒言歡」。

  第六, 目前看,這是除軍事手段外,最佳的手段,軍事上「真理在大炮射程內」,經濟上也不過如此。

  結果是,中印並沒有開火。美歐資本大鱷唯有採取溫水煮青蛙之策略,結果大獲全勝,套路基本就是筆者去年這篇文章所敘述的一模一樣。而印度股市自然成為「美歐資本」的獵物。劇情,正是筆者文章的第四,第五點預測的一樣。

  這次莫迪來華,就是來求和求饒的。是意料之中的事。

  那印度是如何被人剪羊毛的呢?

  2017年4月10日數據顯示,當時國外的機構投資者已經從印度的股市和債市分別購買了68.6億美元和53.5億美元的資產。盧比對美元從64.33跌至66.58,即美元升值不少。也就說,資本大鱷過去一年,已經成功收割印度「羊毛」。

  莫迪廢鈔后,印度中產資金大量出逃。而大鱷的資金湧入印度股市和債市,引發虛假的繁榮和泡沫。而盧比對美元貶值后,大鱷將手中的盧比資產兌換美元走人,印度股匯市是什麼後果?

  近期美國的國債利息是2.993分,這個水平的利息是高利貸。大鱷的熱錢豈會不回去美國本土套利?問題是,美國目前資金短缺,債台高築,美國拿什麼來支付高利息?

  而且,一旦股市的錢去了債市,美聯儲就要出來護盤,錢又從哪來?

  大家釘上的是印度。筆者去年文章不是說了,外國資本早在印度布局二年。

  印度目前的外債是2萬億美元。

  先讓盧比貶值,割一輪羊毛,再讓盧比升值,再割一輪羊毛,試問,印度這樣欠缺財智的大國,如何能經受得住資本的「輪殲」?資本最喜歡剝皮吸血,赤裸裸也不在乎。

  日本的廣場協議就是逼日元升值,熱錢吸完血,引爆,再升值,實體經濟由於貨幣升值,出口缺乏價格上的竟爭力,加上美國全方位對日本的掌控(標誌是設立軍事基地),令日本成為美國養的一頭豬。

  美國搞出的印太戰略,印度還美滋滋地以為國際地位「上升」,殊不知,美國人是把印度當豬來豢養的,當然,也做一枚棋子。

  環顧當今國際,能不被美歐剪羊毛的國家,鳳毛麟角,「真巧」,為數不多的國家裡,就有中國。

  「有趣」的是,美國的股債市也不時晃動。在資本眼裡(當然也包括中國的「空軍」),美國何嘗不也是一頭豬?只是能吃上這「豬肉」的人不多而已。

  莫迪這次來,改善中國關係的心倒是屬於誠懇的,至少這一階段是這樣,當然,借錢就要表現出誠意。

  習莫會雖然被金文會吸取了眼球,但論到份量,均是歷史性會晤。

  印媒普遍認為,莫迪此行是一場「交心」之旅,習莫會是中印關係一個里程碑;中方亦以「超常規安排」、「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溝通」等字眼來解讀。

  莫迪急著來華修補關係,除了被人剪羊毛外,還有來自印度國內的壓力。印度目前面臨經濟發展困局,莫迪政府卻拿不出有效的解決方案(想依靠美國打救已經死心)。

  美國優先政策發起全球貿易戰,連印度也沒放過。內政外交連連失利,更惹來執政聯盟的分裂和反對黨的逼宮,印度朝野早前發起對華政策大辯論,印方認識到彼此之間存在的問題,開始重新審視對華政策,認為從長遠戰略角度和自身利益需要,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事實上,去年中印雙邊貿易超過八百億美元,中國繼續保持印度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莫迪剛離開武漢,六月初又將赴青島出席上合組織峰會,足見他亟欲改善中印關係。

  中印領袖漫步武漢東湖邊,暢談古今,為的就是打開彼此心結,實現兩國長久互信關係,讓龍象共舞而非龍象爭鬥。作為亞洲最大的兩個國家,中印聯手發展是新形勢的需要,更符合彼此利益,一如鄧小平所說,只有中印都發展起來了,才會有真正的「亞洲世紀」。印度學者提出的加爾各答-昆明經濟走廊,將有助於兩國解決所面臨的任務。印度東部省份需要經濟發展,而中國需要發展相對落後的西部地區。雙方的合作將給兩國帶來巨大利益。而且,在擔憂美國顛覆全球化的企圖方面,中印看法是一致的。

  然而鑒於莫迪言行不一,見風使舵早有前科,加上印度政治精英普遍視中國為國家對手,中國還須繼續聽其言、觀其行,不必急著送大禮。而且,諸如封殺微信等敵意行為也應取消。誠意必須要用行動來體現,光靠訪問就能解決問題是自視過高而已。

  印度這兩年貿易逆差,外匯儲備空虛,特朗普如果施壓盧比升值,刺破了印度的金融泡沫,那麼金融危機不可避免,唯一能救印度只有中國!

       事實上,近一年來中國的外交策略,就是要印度臣服!有幾個現象。一是解放軍在西藏阿里地區增加出現的頻率(還建太空衛星追蹤站);二是建設了大量軍營,首次在中印一些地區過冬;三是在中印邊境首次部署紅旗17,這是一款近距離最先進防空導彈(專門針對印度在邊境最新部署的10部北極星戰鬥直升機),更部署了殲10,殲16;還有,中國還特別為印度「開小灶」,部署了一款高山地形坦克,這款坦克連名字都沒有,專門就是做高原地形作戰的,馬力高達1000匹;還有,印度洋公海長期游弋噸位數是印度海軍三分之一的中國軍艦,這二個特遣艦隊(其中一個叫蔚藍2018特遣隊),負責印度洋到亞丁灣地區。筆者看,跟成立了中國印度洋艦隊差不多。

      還有,中國在印度的後院斯里蘭卡租漢班托塔港,一租就是99年。傳統上,斯里蘭卡可謂是印度「附庸國」,是真正的「家門口」。雖然該國的泛印度支持勢力有所暴動(阻撓港口開工典禮),雖然有域外勢力挑動斯國內佛教徒與回教徒的社會矛盾,挑起斯國動蕩,但無阻中斯二國的總體合作。

       因此,別看中國最近在東南亞,東北亞,甚至中東都沒有表態,但實質在對印方向動作頻頻。

        中國不僅在印度洋布局「珍珠鏈」圍困戰略,還連美歐資本都有意無意間配合中國,印度還有其他選擇嗎?還想再吃苦頭嗎?技不如人,勢不如人,財不如人,器不如人,這或是印度政治精英最近總結對華關係的十六個字!不來中國拜訪遞帖子更待何時?

  (2018.4.30貓眼社評 作者為華人電子日報《熊貓時報》社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15: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