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揭示毒素的藥用潛力 將其化為良方妙藥

[複製鏈接]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8-5-3 12: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8年05月03日 09:03 新浪科技綜合

  來源:中國科學探險微信公眾號

  

  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的五毒教,

  被視為天下最為詭異的門派。

  自然界中,也有許多令人望而生畏的使毒高手。

  從蜘蛛到蠍子,從蟾蜍到眼鏡蛇,從芋螺到鴨嘴獸,

  毒液,是它們防禦、捕獵的致命武器。

  科學家正在揭示種種毒素的藥用潛力,

  將奪命毒液化為良方妙藥。

  以毒攻毒,自然界的使毒高手

  中國民間有「五毒」之說,指的是5種常見的有毒動物:蛇、蠍子、蜈蚣、蟾蜍和蜘蛛。看過金庸小說《笑傲江湖》的讀者,或許會對飼養五毒傷人的五毒教印象深刻。這幾種常見的「毒物」,常讓人談之色變,敬而遠之;與此同時,它們又都具有藥用價值。

  

  在中醫中,蠍子、壁虎可以入葯,已有千百年的歷史,對風濕類疾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蜈蚣是常用藥材,具有息風鎮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之功能;蟾蜍身上的「蟾酥」更是成為化毒為葯的醫學經典案例。德國已將蟾酥製劑用於臨床治療冠心病;日本以蟾酥為原料生產「救生丹」;中國著名的梅花點舌丹、一粒牙痛丸、心寶等50餘種中成藥中都有蟾酥成分。

  

  東亞鉗蠍,被稱為五毒之首,常用以入葯、泡酒,對風濕類疾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蠍毒是從活體上採集,為保持蠍毒中酶的生物活性,採集新鮮毒液后,用真空乾燥的方法製成不同等級的干毒。

  

  蛇毒謎題,毒口下的命運博弈

  維生是廣東瀕危動物研究所的研究員,他對對毒液的「殺傷力」做了科學又通俗的闡釋。「這些毒液,有的攻擊神經系統,通過阻斷神經與肌肉之間的信號來使對方癱瘓;有的專門破壞對方體內的某些分子,令細胞和組織崩潰;有的使血液凝滯,心臟停頓;有的破壞凝血機能而使對方流血不止,反正皆可致命。」

  

  在自然界眾多的使毒高手中,要數蛇類擁有的毒液最多且毒性猛烈。亞洲眼鏡蛇科包括多種眼鏡蛇、環蛇、眼鏡王蛇、海蛇和珊瑚蛇(也叫麗紋蛇)。此類蛇毒液多含有神經毒素,被咬傷者會產生神經肌肉癱瘓、窒息和呼吸衰竭的癥狀。

  

  其中被毒性最猛烈的銀環蛇咬的傷患者的臨床現象最為明顯。銀環蛇的毒牙非常小,用放大鏡才能看見隱藏在上顎前端的一對小溝牙,所以被它咬傷幾乎沒什麼強烈的刺痛感覺,但患者會在半個小時內昏迷。毒蛇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讓人致命,也能化為救命良藥。蛇毒可以凝血鎮痛,常為西醫使用。

  

  越南是東南亞國家的毒液大國,這裡隨處可以見到有毒的生物:蠍子,狼蛛,蜈蚣,水母和各種毒蛇。越南人會把孟加拉眼鏡蛇的毒液放在白酒里,在保證口腔和消化道無破損的情況下吞下這些混合物,以此提高免疫力,降低癌症發病的機率。

  

  變毒為寶,致命武器化為良藥

  用毒液製藥並非新創舉,公元2世紀的一些梵文文本就提到過。公元前67年,與羅馬為敵的「本都的米特拉達悌六世」素來對用毒有所涉獵,據說在戰場上曾被薩滿以原蝰蛇的毒液治傷,兩次化險為夷。

  

  千百年來,眼鏡蛇的毒液被用於中國和印度的傳統醫療中,在19世紀30年代作為一種順勢療法止痛藥被引入西方。用科學手段把毒液變成良藥的事業始於1960年代,英國臨床醫師休·阿利斯·里德提出,紅口蝰蛇的毒液可以用來對治血管深處的血栓。

  

  在海洋生物中,芋螺是使毒的高手。它們憑藉一條充滿毒液的刺管來抓獵物。

  有些芋螺的毒素能關閉神經細胞的運作,研究者發現這是為晚期癌症病人屏蔽痛苦的辦法。另一些毒素具有高度精確的分子靶向,研究者正在測試其對癲癇病的療效,已取得部分成功。

  

  獅子魚,是一種含有劇毒的魚類。它的毒液藏在背部的魚鰭上。獅子魚白天藏身於珊瑚礁間,夜晚出沒獵食,捕獵時會噴射毒液讓獵物無法動彈。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22: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