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英國金融時報:結束朝鮮戰爭安排:中國必須要參加

[複製鏈接]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8-4-29 09: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結束朝鮮戰爭安排:中國必須要參加

  曹辛:參與結束朝鮮戰爭幾乎已是中國唯一合法、合理接入半島事務的切入點,一旦失去中國必將在半島走向邊緣化。

  

  2018年4月26日 09:17 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曹辛 為FT中文網撰稿

  韓國總統文在寅4月24日下午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通電話時表示:宣布韓戰結束不能僅靠韓朝對話,至少需要韓朝美三方達成協議。

  在這裡,文在寅沒有提到中國。而眾所周知的是:維持了朝鮮半島65年和平的《板門店臨時停戰協定》,是1953年由中朝美三方簽署的,宣布結束朝鮮戰爭,在國際法上當然只能是中朝美三國;韓國當時不僅沒有簽署停戰協定,甚至不是與中朝交戰的聯合國軍的成員。文在寅總統的這一說法違背了歷史和法律常識。

  一切結束朝鮮戰爭的安排,中國都必須要參加,也沒法不參加。

  不參加結束戰爭安排,中國將被排擠出局

  作為當年朝鮮戰爭的參戰主力之一,中國在半個多世紀前那場戰爭中以陣亡18萬人以上的代價,把戰線從中朝邊境的鴨綠江又打回了「三八線」,並一度南進,佔領南方首都漢城,最後使戰線基本在「三八線」固定了下來。

  同時,即便在中朝聯軍中,也是以中方為主。根據斯大林的安排,中朝聯合司令部和各級中朝聯合指揮機關中的指揮官都是中方為正,朝方為副。因此,否認中國在戰爭中的作用,就好比否定二戰盟軍在歐洲大反攻時美國軍隊起的作用一樣。

  
  如果在為這場戰爭發揮了那樣大作用的情況下,中國居然不能參與結束朝鮮戰爭的安排,那在全世界的認知中,中國在政治上就實際已經被排擠出半島事務之外了,更不要說參與半島未來機制的安排了。

  實際上,文在寅總統所謂由朝韓美「宣布韓戰結束」的安排,說到底就是不希望中國介入當前乃至今後半島事務的安排,就是把中國從半島排擠出局。但是在朝鮮棄核前,維持對朝鮮的極限施壓和制裁中,他又希望中國參與,而且要發揮重大作用,繼而利用中國極大地減少朝鮮討價還價的本錢,迫使朝鮮就範。他希望在這樣的基礎上,再在美朝之間搞平衡,從美國那裡獲得更多自主權,最後由韓國主導未來半島事務的安排,或者在其中發揮重大作用,獲得最大的利益。幾天後由他一手操作起來的朝韓首腦會談,也是這樣的思路。

  根據各方消息來源,幾天後即將進行的朝韓首腦會晤將討論三大核心議題:

  先由朝韓主導,結束朝鮮戰爭,簽訂和平宣言,建立半島長久和平機制,最後由美國來追認。暫時不讓中國參與相關安排。

  據悉美國對此表示支持,朝鮮沒有拒絕,不過提出也要和美國討論此問題,但未提及讓中國參加。

  其次,討論朝鮮棄核問題,韓方希望朝鮮對棄核能有明確的肯定性表態。

  據了解,文在寅這樣做是希望不給美國對朝鮮動武的機會,以便南北雙方自己決定半島的前景。據說,朝鮮也將對棄核提出和在北京與中國主席習近平討論此話題時一樣的立場。

  最後,朝韓雙方將討論「朝韓經濟共同體」問題,其方向也就是當前韓國廣泛宣傳的「新北方政策」。

  據悉,如果朝鮮棄核,韓國將在十年內對朝鮮投資4000億美元,刺激朝鮮的國內市場需求,復興朝鮮經濟。

  考慮到當前朝鮮90%的貿易是同中國進行的這一事實,韓國這一龐大投資計劃的指向是非常清楚的。

  消息來源說:通過此輪聯合國制裁,金正恩對把自己經濟發展拴在中國一家身上的致命弊端看的清清楚楚,因而對韓國這一計劃興趣十分濃厚,「他想離開中國了」。

  依據上述態勢,參與結束朝鮮戰爭目前幾乎已經是中國唯一合法、合理接入朝鮮半島事務的切入點,一旦失去,中國未來在半島的政治地位將變得徒具象徵性,必然走向邊緣化。這是大勢,絕不是幾次高訪甚至首腦訪問可以解決的。

  缺席結束戰爭安排,將在國內引發重大問題

  如果不能參加結束朝鮮戰爭的安排,尤其是參與相關法律文件的背書,中國政府在國內必將會麻煩多多。

  首先是國內民眾感情難以接受。畢竟中國為那場戰爭付出了18萬以上官兵的生命,而且這些官兵的遺骸大多數至今留在異國他鄉,無法魂歸故里,有的甚至連個墓碑都沒有。至於中國為那場戰爭在其他方面的付出,那就太多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中國連結束這場戰爭的安排和相關法律文件的背書都不能參加,國內民眾感情是無法接受的,由此必然導致他們對政府的信任危機。

  對中國武裝部隊對來說,其士氣也將深受挫折。因為建國后中國軍隊參加的四次對外作戰中,唯有朝鮮戰爭中陣亡的官兵遺骸無法運回國內,而現在居然連結束戰爭的安排都不能參加,這對軍人來說,當未來又要被迫出國作戰時,必將產生心理陰影,影響其士氣。

  其次,國內左右輿論必將合流,對官方產生重大輿論壓力。

  按照左翼人士的理解,抗美援朝是新中國第一次對外戰爭,是使中國人民從此在世界站起來的揚國威之舉,而且作戰對象是美國,聯繫到當今的中美貿易爭端,這種認知就更加強烈,一旦中國不能參與結束朝鮮戰爭的安排甚至法律文件的背書,他們必將產生極大的輿論反彈。而對與之對立的一派人士來說,當年中國參戰導致的種種後遺症使其對當年參戰的必要性產生嚴重質疑,現在被排擠在結束戰爭的安排之外,同樣也必然使這種認知更加強烈。如此,左、右就合流了,這種輿論壓力將空前強大,必將構成強烈的輿論衝擊。

  特別要指出的是,上世紀朝鮮為將中國影響力排擠出朝鮮半島,提出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不是政府軍」的立場,還在影響著體制內一些人對中國參與結束朝鮮戰爭安排必要性的認知。

  當年朝方根據這一立場,在國內外廣泛宣傳「朝鮮戰爭是朝美之間的戰爭」,試圖降低中國在半島的影響力;而中國軍隊在板門店臨時停戰委員會的代表,也是在那個時期被迫回國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種觀點居然對現今一些體制內人士產生影響,認為既然中國當年是以「志願軍」名義參戰,今天就不太方便堅持參與結束朝鮮戰爭的安排。

  這種觀點與歷史事實不符,因為當年中方雖然以「志願軍」名義參戰,但全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它首先是「中國人民」的軍隊;而在整個戰爭過程中,中國執政黨和政府一直不遺餘力地支持這支軍隊作戰,因此「中國人民志願軍」毋庸置疑地可以代表中國黨和政府。在停戰談判中,美國之所以堅持「中國人民志願軍」的代表必須在停戰協定上簽字,否則就把戰爭繼續下去,考慮的當然是這隻軍隊背後的中國政府,而沒有把它看作中國國內民間人士的武裝,因為民間人士組成的「志願軍」是沒有在停戰協定上簽字的資質的。

  這種觀點對當今實踐極其有害,因為它實際上是把中國自我排斥在與中國唇齒相依的朝鮮半島事務之外。它和「朝核是朝美之間的事」的觀點,是一脈相承的。它和一些半島外交人士主張的「因為中國沒有管束住朝鮮,導致朝鮮多次宣布廢除停戰協定」,因而雖然中國在停戰協定上籤了字,但也喪失了簽字國的資質的觀點,角度不同,但危害是一樣的,應該高度警惕,堅決反對。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5: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