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邵傑 禁止化學武器組織調查團日前已在敘利亞杜馬鎮採集疑似化學武器襲擊樣本,並送至禁化武組織的實驗室進行分析。由於美國等西方國家近來不斷釋放煙幕彈,即使調查團就此次疑似化武襲擊得出結論,也不能排除這起事件演變成美俄之間「羅生門」的可能性。 誰在消毒 禁化武組織調查團此次在杜馬鎮的任務,是調查本月7日在這個靠近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的小鎮是否發生了化武襲擊事件,但不會就誰是真兇作出判斷。 在調查團21日進入杜馬鎮之前,美國方面多次放風說,根據美方掌握的「可靠信息」,敘政府和俄方已經對化武襲擊現場進行了「消毒」,並稱敘政府和俄方提供的證人因受到逼迫而說了假話。 一些媒體認為,美方之所以迫不及待地頻頻放出上述風聲,是因為美方擔心調查團有可能得出不利於美方的結論。 在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和背景可疑的當地救援組織爆出杜馬鎮發生化武襲擊的消息后,美國一口咬定這次襲擊是敘利亞政府所為。敘利亞當地時間14日,美國聯合英國、法國對敘利亞境內數個據稱與「化武」有關的目標實施軍事打擊,並宣布這次行動「獲完美執行」。 由於美英法三國始終沒有提供敘利亞政府發動化武襲擊的確鑿證據,這次軍事行動的合法性受到廣泛質疑。顯然,如果禁化武組織調查團得出不利於美英法的結論,那就不是讓三國尷尬的問題了,而是很可能在三國國內引發抗議浪潮。 難掩困境 自敘利亞發生疑似化武襲擊事件以來,美國在同俄羅斯進行「口水仗」的同時,又聯合英法在敘利亞採取軍事行動,但這難掩美國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困境。 一方面,美國是敘反政府武裝的主要支持者之一,在敘內戰中投入大量資源。然而,敘反政府武裝節節敗退,美國曾經高調宣傳的推翻巴沙爾政權的主張或將化為泡影。在這種情況下,美方也許認為,只要持續炒作化武問題,宣揚巴沙爾政權的「冷酷殘暴」,就能夠達到推卸決斷錯誤和浪費美國資源的責任。 另一方面,敘利亞戰亂經過7年多發展演變,日益錯綜複雜。反政府武裝與宗教極端組織和恐怖組織相互交織,互相依存。美國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實用主義原則,向打著反對巴沙爾政權旗號的武裝組織提供支持,使得美國提供的一些資金和裝備落入恐怖分子手中。敘利亞反恐鬥爭難以取得徹底勝利,美國難辭其咎。美國炒作化武問題,另有轉移輿論注意力的目的。 說白了,在敘利亞化武問題上,美國別有私心,而非解決實際問題。這也是美國日前對敘利亞採取軍事行動「雷聲大雨點小」的原因之一。 然而,這種做法難掩美國在敘利亞問題上想大打出手卻師出無名、力不從心的尷尬,以及想鳴金收兵又心有不甘、猶豫不決的困境。看來,美國很可能還會繼續拿化武問題做文章,並以此作為與俄羅斯博弈的抓手之一。 負重前行?「弱國外交官」賈法里使命未完 馬克龍為打擊敘利亞辯護 言論遭美土「打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