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不是三維?科學家發現人的大腦里可能有11個維度!

[複製鏈接]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8-4-22 11: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8-04-21 22:32大腦

  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謎團之一就是人的意識是如何產生的。這個問題似乎比那些深奧的宇宙問題還難,到目前為止也沒人能做出確切的解釋。

  

  我們總習慣於以三維的視角看世界,所以也想當然的認為我們的大腦結構也是三維的。但是一項研究發現,人的大腦里可能存在 11 個維度。

  

  這個說法是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神經科學家亨利·馬克姆提出的,他主持了藍腦計劃研究。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人腦效果圖,裡面錯綜複雜的分佈著蜂窩網路。這些網路是由神經元之間相互連通構成的,人的大腦里有 860 億個神經元,每個神經元之間又有多條連接通路。

  

  現在人們普遍認為是這些神經元之間的相互連接才讓我們產生了意識。為了破解意識從何而來,研究人員利用瑞士的超級計算機,用代數拓撲的方法,構建了大腦皮層的詳細模型。

  

  通過數學模型對虛擬刺激的反應測試,以及對老鼠大腦的實際測試,研究人員可以在單個神經元細胞及整個大腦結構上來辨識神經網路的細節。

  結果發現在大腦中存在著不同種類和巨大數量的高維幾何結構,由緊密連接的神經元團塊和它們之間的空白區域(空洞)組成。

  

  而這些團塊或空洞似乎在大腦實現其功能的時候扮演著重要角色。為了驗證這一點,研究人員給虛擬大腦組織施加刺激,他們發現神經元以一種高度有組織性的方式對刺激作出了反應。

  

  這表明,當人們在思考問題時,這些神經元會越積越高,相應神經元之間的團塊就會組成更高維的結構,形成高維的孔隙或空洞,團塊中的神經元越多,空洞的維度就越高,最高的時候可以達到 11 個維度。

  

  其實這個過程和在沙灘上堆城堡相似,神經元從低維到高維越來越高,結構越來越複雜,到最後轟然崩解。

  看起來很熟悉不是? 這和宇宙的大尺度纖維結構如出一轍,星系和星系團組成巨大的纖維狀結構,中間是巨大的空洞。

  不久前的一項研究中,就發現我們的銀河系處於一個十億光年的巨大空洞里,我們是在宇宙寂寞的邊緣地帶,而不是熱鬧的群星廣場。

  對此,科學家猜測神經元結構中的高維空洞可能是大腦存儲記憶的地方,但是還沒有找到團塊和空洞的形成機制,也不知道它們如何發揮作用。

  那麼為什麼,人的大腦有十一維度,但是人類只用了三維呢?這和神經元結構或者空洞有什麼關係嗎?科學家們表示,這可能和人類的慣性思維有關。

  因為人們普遍都喜歡通過三維角度去觀察世界,而可以考慮到時間這個第四維度的人少之又少。那麼大腦受到慣性思維的作用,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了固定的思維模式。

格外小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6: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