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18年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揭曉,麻省理工張鋒、陳剛教授等6位華人入選

[複製鏈接]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8-4-22 11: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8-04-21 21:12生命科學/技術

  4月18日,美國人文與科學院正式公布了2018年當選的院士名單,共有177位院士和36位外籍院士當選。

  名單中的華人學者共有4位。他們分別是麻省理工學院理學院終身教授、基因編輯專家張鋒;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主任、納米技術和能源轉換專家陳剛;耶魯大學尤金—希金斯講席教授、幹細胞專家林海帆;密歇根州立大學講席教授、生態學專家劉建國當選為科學院院士。

  來自中國本土的學者2人,分別為南開大學校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原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原校長曹雪濤和北京大學中文系資深教授袁行霈。

  

  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又譯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美國文理科學院,全稱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簡稱American Academy或AAAS)於1780年5月4日由馬薩諸塞州立法機構批准成立,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獨立學術團體和政策研究中心,首任院長為美國第一任副總統及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該院現有院士4900名、外籍院士600名,均是來自科學、技術、人文、教育、社會政策、藝術等領域的傑出學者,其中包括250名諾貝爾獎得主和60多位普利策獎獲得者。此前,胡適、錢學森、李政道、丁肇中、李遠哲、丘成桐、謝希德、巫鴻、崔琦、田剛、施一公、俞孔堅、李零等著名華人學者都曾當選該院院士。

  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

  

  2011年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2015年兼任北京協和醫學院(原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校長,2017年底任南開大學校長,長期從事抗感染天然免疫與炎症的基礎研究、腫瘤免疫治療轉化應用研究,以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240餘篇。

  北京大學教授袁行霈

  

  北京大學中文系資深教授、國學研究院院長、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張鋒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當今最為人所關注的華人生物學家之一。由於其在基因修飾技術CRISPR-Cas9的發展和應用,他被視為諾貝爾獎的熱門人選之一。曾被《自然》雜誌評選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學人物之一,入圍湯森路透化學領域「引文桂冠獎」。2017年晉陞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理學院終身教授 。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陳剛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主任 。2001年進入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擔任副教授;2004年擔任教授。2009年首次打破「黑體輻射定律」公式。陳剛的研究涉及熱傳遞、納米技術和能量轉換,主要包括微米和納米尺度能量轉換與傳輸機理的實驗、理論和數值計算。

  耶魯大學教授林海帆

  

  美國耶魯大學尤金-希金斯講席教授(終身)、耶魯大學幹細胞中心創始主任、耶魯大學醫學院細胞生物學系、遺傳學系、婦產科與生殖科學系教授。2013年7月起兼任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教授;2014年3月起兼任上海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長期從事幹細胞生物學、生殖生物學、RNA生物學、與表觀遺傳學的研究,並對這些領域作出了重要貢獻。

  密西根州立大學教授劉建國

  

  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魚類和野生動物系蕾切爾·卡遜講席教授(Rachel Carson Chair),系統綜合與可持續性發展中心主任。主持完成了美國科學基金會、美國航空航天局和美國健康研究所等政府機構和國際組織資助的數十項跨學科綜合研究項目,在《自然》和《科學》等世界頂尖學術期刊發表文章10餘篇。

  -End-

  


格外小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1: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