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英國金融時報:西方博物館應歸還搶掠文物

[複製鏈接]

781

主題

1119

帖子

5174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17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紅遍大地 發表於 2018-4-18 09: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斯蒂芬斯:法國總統馬克龍希望把當年被掠奪的文物歸還給法國的前非洲殖民地。如果法國這樣做了,其他國家或許不得不效仿。

  


  2018年4月18日 05:49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菲利普•斯蒂芬斯

  世界各大知名博物館的館長和理事們正陷於焦慮狀態。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希望把當年被掠奪的文物歸還給法國的前非洲殖民地。這位法國總統引發了巨大的社會共鳴,他宣告歐洲的殖民罪行是一段「需要翻過的歷史」。而如果法國這樣做了,其他國家或許不得不效仿。

  這並非一種新的主張。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盧浮宮(Louvre)、柏林博物館島(Museum Island)以及更遙遠的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收集的大量藏品,長期以來一直既是爭議之源,也是知識源泉。幾十年來,希臘政府一直在爭取收回帕台農神廟浮雕(Parthenon frieze),埃及政府一直在爭取收回娜芙蒂蒂胸像(Nefertiti Bust)。但事情正在出現轉機。隨著歷史對歐洲帝國的評價失去一些玫瑰色彩,抵制要求歸還殖民掠奪者所搶文物的呼聲更難抵制了。

  本月,倫敦的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V&A)展出了英國軍隊在1868年馬格達拉之戰(Battle of Magdala)后搶掠的戰利品。那裡屬於衣索比亞的前身阿比西尼亞(Abyssinia)。如今的衣索比亞政府想要收回殖民者從戰敗的皇帝特沃德羅斯二世(Tewodros II)手中搶走的精美文物,包括令人驚嘆的金冠和聖杯、皇室珠寶和宗教法衣。

  V&A拒絕歸還。為什麼呢?歷史似乎是一把雙刃劍。比如,沒人會站出來反對把二戰期間德軍在歐洲搶掠的財富物歸原主。但一個世紀前非洲被搶掠的財富怎麼處理?顯然,特沃德羅斯二世的珍寶是正當的戰利品。

  馬克龍的計劃似乎正是為了應對此類情況而精心設計。他表示,非洲的文化遺產「不能成為歐洲博物館的囚徒」。他已任命兩名專家來制定一項計劃。如果幸運的話,他們的提議將提升世界各地博物館面對的標桿。至少,這項倡議應該給這些機構帶來道德壓力,督促它們更仔細地查驗自家的藏品。

  這些知名博物館保留藏品的主張很有說服力。它們是真正神奇的場所,有著巨大的價值。人類的文化遺產穿越時空,被這些「百科全書式」機構收集、研究,並且讓人欣賞。不同的文化並排陳列,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古希臘文明、西非王國文明匯聚一堂。來自不同時代和地區的傳統、習俗和技能相互啟迪。

  這種普世主義認為(我認為沒錯),人類的文化遺產不能按照地圖上的國界——往往由帝國主義列強在撤退時武斷劃定——被整潔地打包歸類。百科全書式博物館是寶貴的公共物品、公共場所,在不受狹隘的民族主義和衝突的影響下,教我們身臨其境地感受人文學科的魅力。

  在許多情況下,它們的藏品可以說是正當獲得的。當年,考古發掘與地方當局分享「發現物」是常見的做法。釐清所有權並非總是可能做到。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藝術一直跟隨實力——勝利者獲得戰利品。殖民主義者進行的某些交易無疑是見不得人的,但是要把當今的道德標準應用於幾個世紀前的交易也是極其棘手的。

  然而,這些理由往往被過度渲染,超出了合情合理的範疇。沒有人(尤其是馬克龍)認為盧浮宮和大英博物館的陳列室應該被清空,每件藏品都被退回來源地。並非每件文物都能回到自己的故鄉。重要的一點是,應該在百科全書式博物館的主張與文物被掠奪的人民的權利之間進行權衡。在歡呼普世主義的同時,歐洲人也珍視各自的民族歷史(這可以理解)。前殖民地也有權追溯自己的歷史。

  V&A的全局視角的代價是不讓絕大多數衣索比亞人領略本國文明的珍貴象徵。有多少衣索比亞人能到倫敦,瞥一眼他們的祖先的想象力和技藝?這些文物理應屬於亞的斯亞貝巴。大英博物館里的貝南青銅器和巴黎布朗利河岸博物館(Musée du quai Branly)里大量少數民族藝術品屬於同一類。

  在我看來,同樣非常明顯的是拜倫勛爵(Lord Byron,18-19世紀英國詩人,逝世於希臘——譯者注)說得沒錯,帕特農神廟的浮雕屬於雅典,無論額爾金勛爵(Lord Elgin)與當時統治希臘的奧斯曼帝國當權者達成了什麼協議。不過,我承認,這是一場將不斷持續下去的爭論。但不應允許「難辦的」個案妨礙惡劣的搶掠得到公正解決。更廣泛的辯論可能不會消失,但在這類個案上採取糾正措施將把博物館帶到更高的道德陣地。

  包括V&A在內的一些此類機構建議,可以通過租借協議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似乎在說,沒錯,我們偷走了你們的寶物,但我們現在要慷慨一下,把它們借給你們——當然,我們要先確定你們能妥善地保護好它們。

  我有一個更好的主意。當它們歸還當年搶掠所得時,博物館應爭取與接收方達成新的協議。它們將在文物保護和策展方面提供自己的專長和協助;作為回報,正當的所有者將不定時地把文物送回,讓它們在人類歷史偉大文明的百科全書式展示中佔據自己的一席之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4: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