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死後體內微生物群仍有重要科研價值 預測疾患狀況

[複製鏈接]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8-4-12 11: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8年04月12日 08:02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研究人員近日發現,人死後體內的微生物群可用來預測特定的疾患狀況,如是否患有心臟病等。這意味著,研究「死後微生物群」或能幫助研究人員調查公眾的健康情況,「可作為評估人群健康水平的有效工具」。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密歇根州立大學法醫昆蟲學家珍妮弗·佩恰爾(Jennifer Pechal)指出。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188份底特律韋恩郡醫學調查員辦公室案例報告中死者體內的微生物群。調查員發現,屍體各位置往往分佈著不同的微生物群。例如,口腔內的微生物往往不同於眼睛中、鼻腔內和耳道中的微生物。而在活人身上也可發現這些區別。

  研究人員還發現,人死後的微生物群會隨時間發生變化。人剛剛去世的48小時內,微生物分佈還相對穩定,但接下來便會出現明顯變化,如微生物種類開始減少等。

  「這一現象近來被叫做『微生物計時錶』,可以幫助我們確定死者的死亡時間。」該研究的共同作者、同樣就職於密歇根州立大學的埃里克·本鮑爾(Eric Benbow)表示。他還指出,死亡兩天後,死者體內的微生物群便會發生明顯變化。

  死者體內的微生物群還有助於判斷其在世時是否患有心臟病。研究人員發現,心臟病與死後細菌種類減少之間存在一定關聯。如果死者生前患有心臟病,體內羅氏菌水平便往往較高,因為這種細菌與心臟感染有關。

  科學家表示,分析死者體內的微生物群也許能幫助研究人員調查該地人群的整體健康狀況,尤其是在醫療服務相對欠缺、醫學研究較為不足的地區。

  「隨著相關資料庫不斷擴張,研究人死後微生物群所獲取的數據可幫助人們了解某地社群的健康狀況,如獲得許可,甚至有助於開展公共醫療干預。」研究人員在報告中寫道。(葉子)

格外小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1: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