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這家世界頂尖的自動駕駛公司致力於打造自動駕駛大腦

[複製鏈接]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8-4-10 11: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8-04-09 17:23自動駕駛/大腦/無人駕駛

  

  Momenta成立於2016年,是世界頂尖的自動駕駛公司。Momenta致力於"打造自動駕駛大腦",擁有世界頂尖的深度學習專家,其核心技術是基於深度學習的環境感知、高精度地圖、駕駛決策演演算法。產品包括不同級別的自動駕駛方案,以及衍生出的大數據服務。初頁:你所創業的領域,目前現狀是什麼樣?存在哪些痛點?

  在剛剛接觸自動駕駛領域時,Momenta曾回顧過行業內的標桿企業——Google的發展歷程。Google從2009年開始做自動駕駛,2012年的時候已經積累了30萬的里程數據,2012年開始城市內的自動駕駛,2015年完成了自己的蛋形車,並且在2016年的時候就已經積累了200萬英里的路測里程。到現在,Google的無人車積累了400萬英里的路測里程,但這些數據仍然沒辦法支持Google無人駕駛實現商業化。

  對於路測里程來說,自動駕駛需要做到什麼樣的水平?自動駕駛最關鍵的問題是什麼?

  答案無疑是安全性。對人類駕駛員來說,平均1億公里會發生一起致命性的事故。自動駕駛系統想達到人類的安全性水平,大概需要100億公里的數據。如果安全性想超過人類駕駛安全性一個量級,則需要1000億公里的數據。根據做機器學習和大數據的經驗來看,隨著數據量的增加,演演算法的精度也會增加。伴隨增加的,是自動駕駛的安全性。數據每增加一個量級,安全性也會增加一個量級。

  如何實現1000億公里呢?

  根據計算,100萬輛車跑一年可以達到1000億公里。但如果每輛車的成本按照100萬人民幣來計算(實際上無論是Google還是百度,無人車的成本都大於100萬人民幣),大概需要1萬億人民幣的造價,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驚人的數字。這樣一種方式的成本,包括造無人車的成本、感測器硬體的成本以及無人車試驗運營的成本,是任何一家公司都很難承擔的。

  另一種方式是通過數據眾包。數據眾包主要有兩點好處,第一點是硬體成本和運營成本較低,出行者在通勤的路上便幫助系統收集了各種各樣的數據。另一點是可以通過眾包收集影子數據,測試自動駕駛大腦的準確性和安全性。影子測試是不需要直接控制的,通過對比真實司機的駕駛行為和系統的預測行為,就可以評判自動駕駛大腦的安全性。

  目前,Momenta主要服務於OEM,與它們合作生產自動駕駛汽車。

  現在的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且增長速度最快的市場,但早在初始階段Momenta已經敏銳地判斷到,這個龐大市場中主要的參與者仍是海外廠商,比如高端車方向的寶馬。

  過去這些廠商可能只需要專註於機械,但當自動駕駛在中國發展起來后,他們面臨著新的焦慮和需求:如果國際OEM沒有中國的數據,沒有針對中國場景的設計,結果會非常不一樣。以緊急剎車功能為例,在德國通常車速通常開到100公里/時,所以剎車距離要設的很遠;但中國的車速沒有那麼快,如果把德國的緊急剎車功能應用到中國,用戶是不會買賬的,「這個車怎麼老是剎車?」

  所以,國際OEM一定需要一個懂中國市場、用戶和數據的local partner,同時這家公司還應具備很強的AI技術。Momenta就是這樣一個優秀的合作夥伴。

  核心技術介紹:

  Momenta的核心技術是基於深度學習的環境感知、高精度地圖、駕駛決策演演算法。

  環境感知

  道路識別:不論是正常情況,還是在黑暗、逆光、惡劣天氣和缺乏清晰車道線的情況下,都可以做到高性能地識別多個車道、交通標誌和信號以及可行駛區域。

  行人感知:通過檢測行人和識別人體特徵點,可以做到理解行人姿勢和行為的意圖,同時也可以準確估計行人與汽車的距離。

  車輛感知:路面上的每一輛車都可以還原其3D邊界框,魯棒地檢測車的方向,精確地估算距離,並在高精度地圖上進行實時定位。

  高精度地圖

  通過提取從多輛汽車拍攝的2D圖像語義點來重建道路、交通標誌、信號及周圍環境的3D位置,融合來自GPS和IMU的數據,創建更高精度的地圖。

  Momenta的高精度地圖方案更具擴展性和商業化落地可能性,其成本僅為LIDAR數據收集方案的1/10到1/100。

  駕駛決策演演算法

  駕駛決策由數據推動,類似於建立一個擁有1000億公里駕駛經驗的智能司機。

  通過眾包路測,Momenta獲得了高精度語義地圖中海量的駕駛軌跡。

  通過對海量駕駛軌跡的學習,Momenta的演演算法可以根據當前環境感知和高精度地圖信息,做出駕駛決策規劃。

  產品級軟體

  1.適用於嵌入式設備;

  2.幾乎不損失精度的情況下實現10-100倍速度提升及100倍模型尺寸壓縮;

  3.地圖和圖像的稀疏語義點讓大規模的眾包測試成為可能。

  致力於研發高頻剛需場景的L4無人駕駛技術,產品包括不同級別的自動駕駛方案,以及衍生出的大數據服務。

  整套的汽車自動駕駛方案包括感測器系統、功能安全、系統集成等方面,對Momenta而言,主要的業務核心是用車驗證演演算法,讓整套概念完整地運行起來,之後將與Tier 1、OEM合作把方案推向市場。

  Momenta致力於"打造自動駕駛大腦",擁有世界頂尖的深度學習專家,如圖像識別領域最先進的框架Faster R-CNN和ResNet的作者, ImageNet 2015、ImageNet 2017、MS COCO Challenge 2015等多項比賽冠軍。團隊成員主要來源於清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微軟亞洲研究院等高校及研究機構,以及百度、阿里、騰訊、華為、商湯等知名高科技公司,擁有深厚的技術積累、極強的技術原創力和豐富的行業經驗。

  截至目前,Momenta已獲得億級美元融資。其中已對外公布的數據包括由凱輝基金領投,GGV紀源資本參投的B2輪融資;由蔚來資本領投,戴姆勒集團(梅賽德斯-賓士母公司)、順為資本、創新工場和九合創投跟投的4600萬美元B輪融資;由順為資本領投的A1輪融資;由藍湖資本領投,創新工場和真格基金跟投的500萬美元A輪融資。

  截至目前,Momenta已獲得億級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凱輝基金、GGV紀源資本、蔚來資本、戴姆勒集團(梅賽德斯-賓士母公司)、順為資本、創新工場和九合創投、藍湖資本、真格基金等。

  Momenta的技術領先性及產品落地能力除了為資本市場廣泛認可外,也深受行業合作方的認可。

  初頁:在中國研究無人駕駛和在美國研究有什麼不同?

  1.自動駕駛是地域化的

  從技術角度來說,自動駕駛裡面的環境感知需要本地數據。而從演演算法層面來講,如果有中國數據的話是能夠做得很好的。

  在駕駛習慣和場景方面,不同的場景下司機的駕駛習慣會很不一樣,而這些駕駛習慣第一會影響到演演算法,第二會影響到產品的形態怎麼去定義。

  2.中國路況複雜,解決中國的自動駕駛更有挑戰性

  中國的駕駛員和行人的交通習慣和美國十分不同。第一,在中國,車輛與車輛的距離、行人與行人的距離是很近的;第二,中國人對交通規則的遵守做得並不好,如果要根據當前的位置預測車輛或行人接下來的位置是有困難的;第三,中國的道路很容易出現擁堵,實現擁堵情況下的自動駕駛非常困難。

  在這樣特殊的國情下,在中國實現無人駕駛是更加複雜和富有挑戰的,但同時也意味著中國對實現無人駕駛的需求更大,因為無人駕駛的實現能為中國的交通解決許多問題,這對推動各項技術的短時間落地是有幫助的。

 
世人皆醉我獨醒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沙發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8-4-10 11:21 | 只看該作者
 3.中國對自動駕駛、人工智慧的政策利好

  中國的政策環境非常有利於人工智慧和無人駕駛的發展,政府已經表露出長期持續投資的決心。在人工智慧方面,國家不僅把人工智慧寫進了十三五規劃,國務院還專門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在無人駕駛方面,2017年12月,市交通委聯合市公安交管局、市經濟信息委等部門,制定發布了《加快推進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有關工作的指導意見》和《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兩個指導性文件,明確規定了自動駕駛的實際道路測試規則,這使得無人駕駛的研究更加規範。

  這些政策的出台,為中國自動駕駛公司的道路測試建立了良好的政策基礎,無疑將加快國內自動駕駛相關行業的發展速度。

  初頁:在中國研究無人駕駛和在美國研究有什麼不同?

  1.自動駕駛是地域化的

  從技術角度來說,自動駕駛裡面的環境感知需要本地數據。而從演演算法層面來講,如果有中國數據的話是能夠做得很好的。

  在駕駛習慣和場景方面,不同的場景下司機的駕駛習慣會很不一樣,而這些駕駛習慣第一會影響到演演算法,第二會影響到產品的形態怎麼去定義。

  2.中國路況複雜,解決中國的自動駕駛更有挑戰性

  中國的駕駛員和行人的交通習慣和美國十分不同。第一,在中國,車輛與車輛的距離、行人與行人的距離是很近的;第二,中國人對交通規則的遵守做得並不好,如果要根據當前的位置預測車輛或行人接下來的位置是有困難的;第三,中國的道路很容易出現擁堵,實現擁堵情況下的自動駕駛非常困難。

  在這樣特殊的國情下,在中國實現無人駕駛是更加複雜和富有挑戰的,但同時也意味著中國對實現無人駕駛的需求更大,因為無人駕駛的實現能為中國的交通解決許多問題,這對推動各項技術的短時間落地是有幫助的。

  3.中國對自動駕駛、人工智慧的政策利好

  中國的政策環境非常有利於人工智慧和無人駕駛的發展,政府已經表露出長期持續投資的決心。在人工智慧方面,國家不僅把人工智慧寫進了十三五規劃,國務院還專門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在無人駕駛方面,2017年12月,市交通委聯合市公安交管局、市經濟信息委等部門,制定發布了《加快推進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有關工作的指導意見》和《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兩個指導性文件,明確規定了自動駕駛的實際道路測試規則,這使得無人駕駛的研究更加規範。

  這些政策的出台,為中國自動駕駛公司的道路測試建立了良好的政策基礎,無疑將加快國內自動駕駛相關行業的發展速度。

世人皆醉我獨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07: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