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原創] 生命之輕

[複製鏈接]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05-2-17 13: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氣質極佳的的美國女子NANCY,不久前,她剛剛過完五十歲的生日。

最近,NANCY時常感到頭暈頭痛,視物不清,走路不穩。在美國,五十歲,並不是一個衰老的年齡。一向健康的她,真的不明白自己的哪個部位出了毛病。

一星期前,她只好到當地醫院求治。

NANCY很幸運,她就診的美國醫院,效率還是蠻不錯的。幾天下來,一連串的常規檢查和腦CT鑒定,醫生初步診斷她患的是腦腫瘤。醫生的治療計劃是,待進一步的活檢確診后,會儘快手術切除她的腦部腫瘤並附以化療。

按照計劃,昨天,醫生給NANCY做了腦部活檢。不過,因為NANCY的腦病變組織充血嚴重,活檢造成了腦局部出血並形成了很大的血腫。隨後,NANCY出現了神經壓迫癥狀。

為了給NANCY緩解癥狀,今天, NANCY只好被推進手術室,醫生要先清除她的腦部血腫。

很意外,清除血腫術后的NANCY,竟出現了昏迷不醒等類似植物人的癥狀。經過醫生們的緊急救治,NANCY的癥狀依然不見好轉

於是,醫生不得不通知NANCY的家屬,NANCY目前生命垂危。醫生建議NANCY的家屬同意捐獻NANCY的器官。

幾天前,疾病狀態中的NANCY尚能談笑風聲,今天她卻如此這般。他的親人們,面臨的不是她何時能治癒的期盼,而是要和SOCIAL WORKER簽署捐獻器官的所有DOCUMENTS。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NANCY的家屬很難承受。

今晚,負責NANCY的醫生和我聊天,順便對我提起了這個我不認識的病人,他的語氣充滿了惋惜和遺憾。而我,在聽他講完這個病人的診治經過以後,再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無常。

想起了,那些在911事件中瞬間化成灰的幾千個冤魂;
想起了,在旅遊聖地,那些被突如其來的海嘯捲走的生靈;
想起了,在我的面前一步一步走向天堂的親人;
想起了,我來不及看一眼就離我遠去的母親。。。

「我們活著的人,真應該珍惜在世上的每一天。」 他認真地對我說。

我點頭:「是的,好好享受生活,我們沒有理由不珍惜生命。。。。」


水影兒

2-16-05 原創日記

[MUSIC]http://www.tjbc.gov.cn/music-online/ftpmusic/wav/new/xtrj/05.wav[/MUSIC]

6

主題

17

帖子

13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13
沙發
dreamon 發表於 2005-2-18 23:05 | 只看該作者
這種生死離別的故事天天都在上演,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3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05-2-18 23:24 | 只看該作者
NANCY ALREADY PASSED AWAY AFTER THIS WRITING WAS POSTED HERE。

SUPPOSED SHE WERE NOT EXPERIENCING THAT BIOPSY, SHE MIGHT BE  STILL ALIVE。 WHAT A SHAME。。。
晴耕雨讀,隨遇而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6

主題

333

帖子

3607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留學助教(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607
4
delilah 發表於 2005-2-19 11:41 | 只看該作者
不用難過,信教的人不認為死亡是人生的終結,相反,他們相信,可以到天堂里和去世的親人們團聚,所以,同無神論者相比,他們更不懼怕死亡。 我婆婆就是如此,記得她病重時,多次談到,要去見過世多年的公公,甚至有一次,小姑發現,她自己將氧氣管拉掉,表明決心要走了。信仰的不同,對死亡的理解也不同。無神論者認為,死亡意味著人生的終結。所以,對死亡很忌諱。我覺得南希的快樂是發自內心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5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05-2-19 12:31 | 只看該作者
謝謝姐姐。

說實話,我還真挺難過的。50歲,多麼年輕的年紀。也許我們需要更多的宗教信仰,來幫助我們看清楚這些生死離別的故事。
晴耕雨讀,隨遇而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15

主題

818

帖子

1292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2
6
huiyunwang 發表於 2005-2-20 00:23 | 只看該作者
今天下午要去參加個追悼會,逝者三十四歲,得感冒死的。更覺人生無常,我們應該珍惜見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7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05-2-20 00:54 | 只看該作者
看來,及時行樂還是有道理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8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05-2-23 02:30 | 只看該作者
清華大學四天兩教師英年病逝 工作壓力過大(組圖)

--------------------------------------------------------------------------------

  
https://big5.backchina.com 倍可親 2005/02/22 04:02   稿件來源: TOM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新聞圖片






倍可親網訊  華燈初上的清華大學校門。1月下旬,在短短的4天時間裡清華大學兩位年輕教師相繼去世。倍可親

  1月22日晚,36歲的焦連偉突然發病,經醫院搶救無效去世。倍可親

  這位清華大學電機與應用電子技術系(簡稱「電機系」)講師,博士畢業后留校已近6年。醫生診斷的死因結果是:突發性心臟驟停,導致心肌梗塞死亡。倍可親

  但此前焦連偉從未表現出任何心臟病症。親屬及同事認為,這或許與他長期被忽略的超負荷工作、心理和生活壓力過大有關。倍可親

  四天後的1月26日中午,46歲的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教授高文煥,因肺腺癌不治去世。倍可親

  醫生的診斷認為,繁重的工作壓力不僅使他錯過了癌症的最佳治療時機,還使病情進一步惡化。倍可親

  1月29日,焦、高兩人的遺體告別儀式分兩處舉行。而在水木清華BBS上,網友有意識地將兩人並列於一起悼念。倍可親

  儘管這天清華大學已放假兩天了,但仍有數十名師生參與了網上的討論,大家一致呼籲校方應關注年輕教師的生存環境。這也成為當天BBS上最熱門的五大討論主題之一。倍可親




病中的高文煥依舊樂觀。倍可親

  突如其來的病故倍可親

  1月21日,周五,清華大學電機系召開老同志年終座談會。身為工會副主席的焦連偉,承擔了主要會務工作。倍可親

  座談會從下午16時持續至18時,然後是集體晚餐,當晚20時散席后,焦連偉將最年長的一位老教授送回家。此過程中,無人察覺他有何異常之處。倍可親

  而當天會議召開之前,焦連偉還在準備下學期的教學課程,並送母親和兒子上了返鄉的火車。倍可親

  正是在這種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妻子王瑋做出了她至今仍耿耿於懷的決定―――22日一早,她告訴她的丈夫:今天她所在公司搞年終聚會,晚上不回家。出門前,她特意為丈夫燒了幾道家鄉菜。倍可親

  上午,焦連偉回絕了同事們一起聯歡的邀請。隨後,他就一直呆在家裡。過去兩個月以來,他時常選擇獨處。倍可親

  下午17時許,王瑋接到鄰居的電話,稱「焦老師可能在家裡出事了」。一個小時后當她與鄰居一道進門時,發現丈夫躺在瓷磚地上。倍可親

  她一把抱住丈夫,眼淚就流了下來。倍可親

  這時的焦連偉神志還清醒,他反倒安慰起妻子來。他說中午獨自一人在家喝酒,喝了大概三兩劍南春。這跟王瑋現場看到的吻合,但早上燒的菜未見動用。倍可親

  焦連偉當時告訴妻子,酒後感覺身體不舒服,就上床睡覺。後來胸口疼痛難忍,他喊了起來,並絆倒了床邊一些物件。鄰居聽到異響,敲門詢問。準備去開門的焦連偉,未到門口就摔倒在地。倍可親

  焦反覆解釋,只是胃不舒服去醫院洗洗就行。王瑋當時認為,丈夫身體一向不錯,而喝三兩白酒也非大事,就依他的意思送至北醫三院。倍可親

  當晚22時30分,焦連偉搶救無效死亡。倍可親

  在診斷結論中,醫生一再告訴王瑋,焦連偉的心臟存在病症。而王瑋說,丈夫從來沒有表現出任何心臟有問題的癥狀。倍可親

  通過了解死者生前一些細節,醫生更加相信心臟問題可能與長期超負荷工作及心理壓力過大有關。但此結論需要對遺體解剖以求進一步驗證。倍可親

  不過,遺體解剖因家屬的極力反對而並未實施。倍可親

  一位清華講師的生存現實倍可親

  1月29日11時,八寶山蘭廳。倍可親

  焦連偉的遺體告別儀式在此舉行。這一天,正是他36歲生日。倍可親

  「我們送別了他,他是那麼的安詳、平靜。人世所有的煩擾,從此與他絕緣了。」焦連偉一位同學在悼文中寫道。倍可親

  直到焦連偉死,前來弔唁的同學和朋友才發現,這位已博士畢業6年的清華教師,居住之所竟是如此簡陋。倍可親

  焦家位於清華大學西南校區某老式公寓內。40多平方米的房子呈長方形,自外門入內,可見三道開敞式門框將房間分成廁所、客廳、廚房、卧室四部分。其中客廳還加有一張彈簧床,供偶爾來住的母親使用。倍可親

  在一些由同學起草的悼文里,焦家多次被形容為「家徒四壁」。倍可親

  36年前,焦連偉出生於河南杞縣一個農村家庭。其年邁的母親至今仍居住在農村。倍可親

  1987年9月,焦考入清華大學電機系,先後獲得工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999年5月留校在電機系任教至今。倍可親

  任教以來,他收入由工資、津貼、獎金三部分組成。前兩項相當有限,獎金主要來自於科研經費。按清華的內部規定,科研經費的10%用於教師發獎。在過去近6年時間裡,他共參與了12個項目的研究,由於在時間上分佈並不固定,所以收入也不穩定。倍可親

  妻子王瑋系其同鄉,自鄭州大學數學系畢業后,隨丈夫北上發展,目前在一私企工作,年收入不足3萬。而且常常閑在家裡。倍可親

  按王瑋的說法,家裡日常開支主要是花費她那部分工資。全家除孩子的投入,基本無大的開支。倍可親

  焦的那部分收入按計劃是要積蓄起來,但實際上,焦兩次赴港及在加拿大期間開銷較大。倍可親

  焦連偉的「變化」倍可親

  儘管經濟不算寬裕,但焦連偉的家人和學生們都證實,在博士畢業之初,焦連偉的心境相對達觀。倍可親

  留著小平頭、戴著大大的眼鏡的焦連偉,在學生眼中的印象是:「話不多,但做事比較有條理,專業知識也相當豐富」。而其高挑的個頭及相對強壯的體態,一直給人以健康形象。倍可親

  在電機系,焦連偉的專業水平及為人處事均被周圍人評價為「不錯」。在過去的6年裡,他結合電氣工程學科的前沿課題,圍繞現代電能系統分析及其應用進行了較系統的研究,先後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合作出版著作1部,所參加的科研項目中,「電力系統負荷綜合測辨建模法」還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倍可親

  2001年至2002年間,焦連偉兩度被公派至香港大學進行合作研究。2003年3月,他作為公派博士后赴加拿大McGill大學電機工程系從事科研工作。倍可親

  但這種達觀自2004年7月起發生了細微的變化。倍可親

  那時他剛從加拿大回來。倍可親

  妻子最先感覺到的變化是―――他胖了。焦本人的解釋是,在加拿大的科研環境舒暢,生活節奏也很寬鬆,「過得很爽」。但回來不到半年時間,人立即瘦了下來,而且再也胖不起來了。倍可親

  更大的變化來自於心理,王瑋最深的感覺是,自回國后他總是「心事重重」,而且特喜歡獨處。「但他從不向我提工作上的事。」學生們也發現,他們的焦老師「好像更不愛說話了,臉上朝氣也少了」。倍可親

  可佐證的細節是,他時常會莫名叫住一位同事,但又馬上做出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一些同事猜測,焦連偉的變化可能緣於在加拿大所見所聞與國內現實的巨大反差。倍可親

  最後兩月的兩個想法倍可親

  焦連偉死後的第二天,在水木清華機電系BBS上,一位自稱是焦連偉「師弟」的人士留言:「焦老師從留校到現在就沒有過過輕鬆的日子……尤其是最後兩個月,焦老師已經瀕臨精神崩潰了。倍可親

  最後兩個月,焦曾先後向自己的導師陳壽孫教授提出過兩個想法―――離開清華與轉做行政工作。倍可親

  電機系的孫宏斌與焦連偉是同學,孫5年即拿下了研究生的全部課程,他步入副高的日期同樣要遠遠領先於焦連偉。焦的多名同學畢業后也在不同崗位表現出色。倍可親

  焦身邊的人事後推測,這些對他都或多或少存在刺激。倍可親

  在讀研究生王佃(化名)對一件事記憶深刻―――他特意邀請焦連偉做他的畢業論文答辯評委,未料素來平和的焦老師一口回絕。王佃後來才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大錯誤」,因為他事後才知道焦連偉還沒有副高職稱,無資格擔任答辯評委。倍可親

  2004年9月,電機系新一輪職稱評定拉開序幕。剛剛回國的焦連偉第一次提出了參評副教授職稱的申請。倍可親

  據其導師陳壽孫教授介紹,當時電機系共有10餘人競爭三個副教授名額。據2004年12月公布的結果,焦排第四名,被淘汰。倍可親

  「其實他表現不錯了,而評審結果也很客觀公正,淘汰是很正常的事情。」陳壽孫說。倍可親

  而此後,他找陳教授談話,稱自己壓力太大,想離開清華。倍可親

  陳壽孫教授認可焦的想法―――如果焦連偉去其他高校的電機類院系,拿個副教授頭銜輕而易舉。陳壽孫也一度親自為其尋找途徑。但後來焦認為清華有無可比擬的工作環境,加之考慮到兒子今後求學的便利,他在反覆多次后打消了此念頭。倍可親

  後來,焦連偉又提出脫離專業做行政工作。這一度令陳教授痛心。在陳教授看來,焦在專業方面是大有前途的。倍可親

  但陳教授考慮到焦的個人情況,並未阻止。去世前,焦擔任電機系電力系統研究所黨支部書記、系工會副主席等職務。倍可親

  與他共事多年的鄧佑滿表示,焦連偉做支部書記跟做學術一樣認真,每次開會都認真準備和組織。「在學校那樣的學術環境里,認認真真地做黨務,為全體黨員同志服務實為難得。」倍可親

  一位「重量級學者」的病逝倍可親

  與焦連偉的情況相似,工程物理系教授高文煥也是在正當壯年時不幸病逝。倍可親

  今年46歲的高文煥,被視為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的重量級學者。倍可親

  2004年2月20日,黨中央、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200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高文煥作為清華大學6位代表之一,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及表彰。倍可親

  資料顯示,由高擔任第二完成人的「加速器輻射源移動式集裝箱檢查系統系列的研製及產業化」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倍可親

  2004年春節,高文煥上岳母家拜年。細心的岳母察覺他身體異常,便當面問起。他稱可能患上糖尿病。但這並未引起家人包括他自己的重視。倍可親

  同年4月,高被確診為肺腺癌,而且已是晚期。在醫院治療9個月後,高文煥去世。為其診斷的醫生表示:由於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最終沒能挽回他正當壯年的生命。倍可親

  電機系那位不願具名的教師表示,雖然學校會定期對教師進行體檢,但從兩方面反映出的情況顯示這種體檢形同虛設:一是受體檢條件限制,一些疑難病症不可能查出來;二是多數教師為科研項目、會務、公派外訪等所累,實際上錯過了體檢機會。倍可親

  「他總是太忙了。」妻子陸靜華說,高文煥經常凌晨三四點才回家睡覺。倍可親

  高所在工程物理系,實施產、學、研一體化,故他身兼本系教授、「粒子技術和輻射成像國家專業實驗室」副主任,同方威視股份公司總工程師等多個職務。倍可親

  而熟悉高文煥的人如此描述其狀態:嘔心瀝血、廢寢忘食。他所在研究所為照顧科研人員身體,規定晚12點前辦公室必須熄燈。但如果沒有人催,高時常通宵達旦地工作。倍可親

  高文煥在臨終前對一位同事說:「如果再活5年時間,我就能和同志們一起繼續完成項目。」但這一願望並未能完成。倍可親

  「他們太累太焦慮」倍可親

  「房子,孩子的教育,經費,職稱,真的會把人壓得喘不上氣來。」工程物理系一位教師說。倍可親

  以焦連偉為例,在過去6年時間裡,焦一共參與了12個科研項目。先後參與指導研究生13人,本科生2人,同時還負責5門課程的教學工作。倍可親

  妻子王瑋介紹,焦5年多來從未有超過兩天的假期。倍可親

  2月1日,已是學校放假后的第5天,但電機系的孫宏斌老師還在加班加點,他甚至捨不得抽出半小時接見一個遠道而來的朋友。倍可親

  此前一周,他全力處理同學焦連偉的善後事宜。「耽誤了太多時間,再不加班就會失掉一個部委的項目。」孫說。倍可親

  在清華西主樓、東主樓,至今仍有年輕的教師在通宵達旦地加班。倍可親

  由此形成的一種現象是,40歲之前努力升至教授,而身處教授之位后,還得拼了命地搞研究。倍可親

  「認為自己是元老不再加班是天經地義的。在清華沒有這種說法。」陳壽孫教授說,一種長久以來形成的機制,要求不同層次的老師盡其所能,這就是清華的環境。倍可親

  醫學專家認為,這些年輕教師遭遇兩個轉型:社會轉型和身體轉型。社會轉型使他們焦慮,身體轉型讓他們多病。如果不重視並克服這些問題,他們隨時可能累倒。倍可親

  「他們是累倒的一代,太累太焦慮了。」北醫三院一位職業病方面的專家說。倍可親

  破碎家庭的善後難題倍可親

  1月29日,在清華大學電機系樓梯口的一個宣傳欄內,貼滿了公告。倍可親

  一張光榮榜、一張教職工為海嘯受災國捐款榜、一張訃告、以及一張關於為死者家屬捐款的倡議書上,無一例外地均有「焦連偉」這三個字。倍可親

  在讀研究生小武不禁潸然淚下。「應該為焦老師家屬做點什麼。」他說。倍可親

  電機系教職工的捐款倡議書描述:「(焦連偉家人)對前途感到十分渺茫,以後的住房、孩子上學等都會遇到困難,感覺到了從未有過的生存壓力」。倍可親

  一個問題是,按目前的相關規定,焦連偉不能以「工傷」善後,這意味著無法獲得賠償。倍可親

  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辦公室一位女士也表示,高文煥老師的死有多方面原因,可以公費醫療,但不能享受「工傷」賠償。倍可親

  另外按清華的內部規定,焦連偉去世半年後,其租住的公寓必須騰出來。「就是校長,也必須按此規定辦。」電機系辦公室一位人士說。倍可親

  王瑋女士已向校方提出三點要求:一是希望妥善解決她個人工作問題;二是解決一套兩室一廳的住房,或住在原公寓不動;三是讓正在清華附小上二年級的兒子繼續享受清華職工子弟一樣的待遇,直至完成學業。倍可親

  電機系辦公室一位人士表示,目前系領導正在協商處理此事。針對王瑋的工作及孩子教育問題,目前系領導已口頭答應,但仍需校方領導批准。而住房問題可能相對困難。倍可親

  2月2日,高文煥的愛人陸靜華帶著17歲的兒子外出購物。倍可親

  「整整9個月了,沒給孩子買過一樣東西。」陸女士說。在過去的9個月里,她一直陪在丈夫的病床前,而現在,她的所有希望都在兒子身上,「因為欠他的太多了」。倍可親

  這個春節,這兩個破碎的家庭,各自留下一個兒子,一個遺孀。倍可親

  絕非個案的「過勞死」倍可親

  一個令人擔憂的現象是,類似焦連偉、高文煥這樣英年早逝的事件絕非個例。倍可親

  1月5日凌晨4時許,中國社科院邊疆史地研究中心學者蕭亮中在睡夢中突然大口大口地喘氣,5分鐘以後他與世長辭。倍可親

  據《南方周末》報道,擊倒這位32歲年輕人的,是過度的勞累和生活壓力,以及他內心鬱積著的難以言表的焦慮。倍可親

  1月26日,新華社發表長篇報道稱,「我國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獎的山東大學全息生物學研究所所長張穎清,不幸於2004年10月20日英年早逝后,在科技教育界引起強烈震動。」有關知識分子過勞死問題,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集中暴露,當時的蔣築英等人英年早逝,一度引起中央重視。但不幸的是,時隔 20年後這仍是一個嚴酷的社會問題。倍可親

  上海社科院最新公布的「知識分子健康調查」顯示,在知識分子最集中的北京,知識分子的平均壽命從10年前的59歲降到調查時期的53歲,這比1964年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北京人均壽命75.85歲低了20歲。倍可親

  據報道,針對張穎清事件,國家發改委原副司長嚴谷良高級工程師、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任振球研究員等6名老科技工作者聯名寫信呈報中央,痛陳我國科技和學術管理中的一些嚴重弊端,呼籲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倍可親

  國際上對「過勞死」的普遍定義為:一般認為,過勞死是因為工作時間過長、勞動強度加重、心理壓力過大、存在精疲力竭的亞健康狀態,由於積重難返突然引發身體潛藏的疾病急速惡化,救治不及,繼而喪命。倍可親

  日本已將「過勞死」列入工傷範疇,但我國相關法律無此規定。倍可親

  2月21日下午6時許,清華大學校長辦公室一位教師表示,校方目前尚未就兩教師的善後事宜最終表態,但他相信,一定會處理好「這兩宗意外事件」。倍可親

  「百度」一下「過勞死」,相關網頁達63200篇。2005年1月下旬,清華大學兩名中青年教師相繼去世,醫生診斷認為,死亡與其超負荷壓力有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9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05-2-23 06:13 | 只看該作者
圖文:歌手陳汝佳1月12日猝死家中

--------------------------------------------------------------------------------

  
https://big5.backchina.com 倍可親 2005/02/23 03:02   稿件來源: 倍可親網訊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新聞圖片






倍可親網訊  羊城晚報20日曾報道《陳汝佳神秘失蹤再傳「死訊」》的消息,陳汝佳的親朋好友紛紛否認陳汝佳已經死亡。經過兩日來的查證,記者終於通過廣州市荔灣區公安局及廣州殯儀館方面獲得確切消息―――歌手陳汝佳的確已於2004年1月12日猝死家中。倍可親

掐指算來,陳汝佳已離開人世一年有餘。記者致電廣州殯儀館時查知,登記簿中的確有一名叫「陳汝佳」的死者於2004年1月12日出殯,由殯儀館發車赴死者家中收殮,地址是 「廣州大道中229號華景大廈××××房」,死因註明「猝死」。因殯儀館方面並未留下死者遺容資料,所以記者仍無法確認此陳汝佳是否歌手陳汝佳。直到記者趕赴荔灣區公安局,才肯定了歌手陳汝佳的死訊,因為記者親眼看到了公安局電腦資料中死者照片上陳汝佳那張熟悉又蒼白的臉,並拿到了死者「常住人口個人資料」列印件。該列印件上註明:陳汝佳,男,2004年1月12日因個人意外於厚福北街區××號地下死亡。倍可親

記者拿著介紹信前往公安局查證時,從蓋章處到主任辦,幾乎每個民警都對「陳汝佳」的名字有著深刻印象,每個人都點頭:「我記得這件事。那個人就是歌手陳汝佳。」他們說很多年前就聽過陳汝佳的歌,也都很喜歡他的歌,看到死者資料時很吃驚,但那天送資料來註銷戶籍的死者家屬卻不肯承認此人就是那個歌手,只說 「是同名同姓而已」。倍可親

殯儀館的資料與公安局的資料唯一不同的是死亡地點,相信公安局所提供的地址只是隨陳汝佳戶籍資料中註冊的地址登記,陳汝佳實際死亡地址應該是華景大廈他後來居住的家中。有熟悉陳汝佳的業內人士分析,陳汝佳的家人不肯公開死訊的原因可能主要是因為陳汝佳死因「不正常」。因陳汝佳以前的確有過吸毒的歷史,從記者獲得的準確資料上註明「猝死」與「個人意外」的說法上,他的死因最大可能便集中到「吸毒」上。但此點純屬坊間猜測,並無絕對成立證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10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05-3-2 07:23 | 只看該作者
柏克萊加大中國留學生王潔遭遇車禍生死未卜

--------------------------------------------------------------------------------

  
https://big5.backchina.com 倍可親 2005/03/02 06:03   稿件來源: 倍可親網訊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新聞圖片






【倍可親網訊】  王潔生前照片。(僑報)

據紐約僑報3月1日報導,美國柏克萊加大中國學生王潔2月24日被警方追逐的一輛犯罪嫌疑車輛撞上,至今生死未卜、僅靠呼吸器維持基本生命。2月27日,王潔的父母在上海簽證,尚未被告知兒子的真實情況。

24日(周四)晚約9點,柏克萊加大化學系三年級學生王潔駕駛一輛福特Aspire汽車行至Ashby和San Pablo路口,被毒品交易嫌疑人Adam Jones駕車闖紅燈撞上。Adam Jones的車頭損毀、氣囊彈出,車上兩人已無生命危險。王潔車上無側面安全氣囊,身體被直接撞擊,救援人員經過20分鐘才將他從車中救出,送往奧克蘭 Highland醫院。

警方到底是否亮燈、鳴笛?

撞到王潔的Adam Jones事發之前在Albany被懷疑進行毒品交易由警方攔下,當時車內除了Adam Jones之外還有車主的丈夫、慣犯Charles Divine。當警察走向他們的時候,Adam Jones突然開車,警方追逐到高速公路。據警員向王潔同學介紹的情況,警察追到高速公路的時候曾經失去目標,直到Ashby街,警察才重新發現Adam Jones,繼而發生慘案。警方的發言人不願意明確警察當時是否有鳴警笛、亮警燈。

王潔的同學嚴人斌說,當時Ashby和San Pablo一帶正是交通繁忙之時,警察不能在未得到上級批准的情況下施行追捕。因此,警察如果有鳴警笛、亮警燈,則要對王潔的事故負上責任。

到底有無腦死亡?

王潔發生事故以後,柏克萊加大中國同學曾經誤傳王潔已經被宣判腦死亡。據嚴人斌同學說,王潔被送往醫院的時候,由於腦血壓太高,不能施行手術,醫生當時研判他的大腦90%已經失去功能。

另一位王潔的同學、一直守候在醫院的陶月飛則稱醫生說過王潔腦部「部分死亡」。陶月飛說,因為王潔將家庭地址登記到他家,警察在當晚11點找到他,他是第一個趕往醫院的朋友。他說,由於王潔還沒有請到律師,「醫生不願意白紙黑字的寫(他們)是否放棄(治療王潔)」。不過,據他介紹,醫院現在只提供呼吸器和基本的營養水。

王潔的小姑媽王霞清強調家屬意見是決不放棄治療,不過她對王潔的情況並不樂觀:「沒有看到很多好轉」,「醫生說存活的可能性很低」。

學校提供家屬住宿

王潔事發以後,柏克萊校方撥出一間一居室公寓接待王潔的家屬,王潔的兩位姑姑、姑丈、表兄妹分別從密歇根、俄亥俄州趕到柏克萊。王潔過去在復旦的同學尹駿、蘇佳從普林斯頓、余永豪從戴維斯、繆然從弗吉尼亞等一一趕來,日夜陪著守候。

王潔是上海復旦大學畢業學生,2002年來柏克萊攻讀化學博士學位。陶月飛說,王潔是一個「風趣、幽默、聰明、儉樸」的人。

柏克萊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的網站www.bcssa.net已經設有王潔 ... 致電:(510) 847-6929。


王潔,是我們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中國學子中的優秀一員。2002年他本科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而後被伯克利化學系以全額獎學金錄取,開始攻讀博士學位。在我們這群熟識他的朋友,以及所有與他相識的師長同學的心目中,王潔是如此的聰慧,樂觀,熱誠與善良,一直以來,他的妙趣橫生的話語,他的燦爛率真的笑容,他對科研的執著追求,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感染感動著身周的每個人……

當這不幸的消息傳來,我們趕赴醫院親眼見著我們深愛的朋友靜靜的躺在急救病房的病榻上,全身上下扎滿了繃帶,雖然他的胸腔還在微微起伏,但他已聽不到親人們痛徹心腑的呼喚,他已見不著朋友們誠心企盼的淚光--而這僅僅是因為命運之神一剎那的捉弄嗎?為什麼不是那疾馳而來的罪犯領受這天命的責罰,卻是我們最為無辜的朋友?
王潔,你是多麼的年輕,不滿25歲的生命之花,難道還未完全綻放最美的光華卻要就此枯萎?你是多麼的優秀,過關斬將歷經考驗進入這最高學府,那一心的追求滿腔的抱負,難道還未盡情施展卻夭折於這無情的事故?
但你的心還在頑強的顫動,與你的父母血脈相連,與你的親友息息相通--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為你誠心的祈告,傾近全力與你共同搏擊這殘酷的命運。
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而我們卻必須學會堅強,--為你愛著的受難著的人祝福,為愛著你祝福著你的人而活。
晴耕雨讀,隨遇而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11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05-3-2 07:24 | 只看該作者
還有諸多疑點:24歲留美博士生王潔被撞成腦死亡

--------------------------------------------------------------------------------

  
https://big5.backchina.com 倍可親 2005/03/02 12:03   稿件來源: 新聞晚報




【倍可親網訊】    紐約時間2月23日晚上,來自上海的24歲留美博士生王潔,在美國東灣柏克萊發生嚴重車禍,一輛被加州公路巡警追捕的汽車闖紅燈,高速撞向王潔所駕駛的汽車,導致王潔嚴重受傷,現已被證實大腦死亡。

   事件存在諸多疑點

  記者昨天聯絡到柏克萊加大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會長戴勃,由於高昂的醫療費和身後事耗費以及整個事故存在的諸多疑點,目前,聯誼會正在尋求捐助,並希望目擊當晚事故的人士與該會聯絡。

  王潔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化學系,現為柏克萊加大化學系博士二年級學生。2月23日晚上8點50分,王潔駕駛他的福特汽車,在途經柏克萊Ashby San Pablo街的交叉路口右轉時,和一輛以時速45英里高速沖越紅燈的汽車轟然相撞。王潔的小汽車右側被嚴重撞毀,他被夾在車內,救護人員用了20多分鐘才把他救出。王潔立即被送往屋侖高地醫院,但他一直處於昏迷狀態。

  車禍發生后,王潔的血壓一直居高不下,很難進行治療。24日晚間,他的血壓到達最高點,院方決定馬上進行急救手術。手術進行了三個半小時,最終醫治無效,醫生證實王潔大腦死亡。目前王潔只是利用機器協助維持呼吸,希望等待他父母從中國趕來見最後一面。

    王潔父母趕赴美國

  昨天上午,王潔的父母在美國駐滬總領事館辦妥簽證事宜后,立即搭乘飛機趕赴美國,預計今天上午到達當地。

  王潔在美國的同學劉健介紹說,據當地華文報紙報道,撞擊王潔汽車的是40歲非裔疑犯Charles Di-vine,在事發時涉嫌在阿爾班尼海邊進行毒品交易,被警方追捕。

  巧合的是,王潔發生意外的交叉路口,在四年前也發生類似的追捕事故,導致一名無辜路人死亡。

   如美方確有責任我將要求其補償

  上海留美博士被撞腦死亡的消息傳出后,今天早晨,記者把電話打到中國外交部領事司。

  領事司表示至今還未得到任何關於此次事件的美國官方消息,相關部門將積極與美國進行聯繫,了解整個事件的發生過程。按照外交準則,如確定美國官方或警方對此次意外事件負有責任,則中國外交部將要求美國承擔相應的責任並給予一定的補償。

  王潔畢業的復旦大學還未得到有關的消息,記者電話告知后,他們表示相關部門將儘快了解有關情況。

  同時,美國駐上海領事館也表示,將積極了解事件細節以及事後處理情況,截至發稿時,記者還未得到有關的答覆。

    賠償、責任歸屬成爭論焦點

  「按美國法律,類似案例的賠償會較高,數額一般在20萬―40萬美元不等。」今天上午,華東政法學院國際法副教授司平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美國各個州之間的法律有所不同,最後結果還要看之前的先例。目前為止,具體費用很難預測。

  他說,中、美法律體系不同。由於案件發生地是美國加州,上海留美博士王潔如果提起訴訟,整個審理過程將適用於美國法律。與中國法律相比,後者在賠償費用上較高,一般在20萬―40萬美元。但具體多少,還得視賠償人有沒有經濟能力,以及加州當地法律中是否有先例而定。

  事件的另一個焦點是:王潔腦死亡,是由於加州警方正在追捕肇事車輛,後者闖紅燈所致。那麼責任究竟由誰來承擔?

  司平平說,關鍵還是看加州地方法律的價值傾向,是傾向於公共安全,還是普通老百姓。如是後者,當地警方需要承擔一定責任。

  上海天宏律師事務所主任朱妙春說,中國法律規定,責任應該由肇事車輛承擔,警車是在執行公務。對肇事車輛來說,闖紅燈和撞傷無辜是兩項完全不同的責任。
晴耕雨讀,隨遇而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12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05-3-2 07:25 | 只看該作者
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而我們卻必須學會堅強,--為你愛著的受難著的人祝福,為愛著你祝福著你的人而活。
晴耕雨讀,隨遇而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3

主題

191

帖子

8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2

積分
85
13
青狐道人 發表於 2005-3-24 02:13 | 只看該作者
誰能找到什麼網站有完整的多年來在北美因各種原因逝去的留學生名單么(包括91年的盧剛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3

主題

191

帖子

8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2

積分
85
14
青狐道人 發表於 2005-3-24 02:16 | 只看該作者
[QUOTE=水影兒]看來,及時行樂還是有道理的。。[/QUOTE]

這跟經濟有關係,但更重要的是心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1

帖子

4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4
15
sys0960 發表於 2005-3-25 16:16 | 只看該作者
姐姐,生命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花開花謝隨風,一切都隨風
就讓那生命的音樂飄散在風中
請告訴我song 5的下載地址,我很喜歡這種風格的音樂
我知道我這樣說有點不合時宜,不要生氣 [:473:]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16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05-3-26 00:31 | 只看該作者
呵呵,我對下音樂一竅不通,你去音樂時空問問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07: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