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又一"國之重器",央視首次揭秘中國引力波探測計劃

[複製鏈接]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辣辣 發表於 2018-4-3 10: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8-04-02 09:29:18 來源: 央視新聞舉報

  央視新聞

  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宇宙中巨大的天體運動會讓時空發生扭曲並像波浪一樣傳播,這就是引力波。2016年,多國科學家首次探測到了引力波。

  

  我國的引力波探測計劃也在積極實施,近日,央視記者採訪到了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的關鍵人物羅俊院士。

  「天琴」引力波探測裝置正在研發

  在湖北武漢,華中科技大學的喻家山底下的防空洞里,羅俊院士和他的團隊正在研發引力波探測裝置。

  

  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表示,這個裝置是在距離地球約10萬公里高的軌道上放三顆衛星,中間用激光聯繫起來。引力波過來,一邊空間會拉伸,一邊空間會收縮,這個拉伸距離只有皮米級(一個原子的大小)。這個裝置立體看像一個豎琴,而引力波是撥動琴弦的上帝之手,所以這個項目取名字叫「天琴」。

  

  未來,把這樣一套裝置放在宇宙空間里,就能測量出時空變化。「天琴」計劃將在2030年前後,發射3顆衛星,組成空間引力波觀測系統,對宇宙中廣泛存在的豪赫茲的中頻引力波展開探測。

  為探索「引力波」不懈奮鬥

  羅俊院士提出的「天琴」計劃,是未來中國人探測引力波的關鍵技術之一。

  2016年,位於美國的LIGO項目團隊宣布發現引力波的存在,為人類觀察宇宙打開了全新的視野。而事實上,中國人為了聆聽這種宇宙中最神秘的琴聲,已經準備了三十多年。1983年,羅俊就來到這座防空洞里進行引力的研究實驗。因為物體間的引力非常微弱,實驗裝置必須做得極為精確,否則設備的誤差就會把引力信號掩蓋掉。

  嚴苛的要求,讓引力測量一個試驗僅準備就要幾年,當時羅俊除了吃飯睡覺,其他的時間都在實驗室里。

  

  記者找到一張年輕時羅俊的照片,他告訴我們,臉上的白斑並不是照片褪色,而是因為長期在洞里工作,造成的皮膚病。

  堅守科研一線 取得世界級成績

  1998年,羅俊發表了牛頓萬有引力常數測試結果,測量精度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國外專家甚至把這座位於中國的防空洞譽為「世界引力的中心」。

  讓羅俊欣慰的是,一批優秀學生留了下來,他們每個人都在各自的研究方向上取得世界級的成就。這個曾經寂靜的防空洞又熱鬧了起來。

  

  未來可以從空中給地球做CT

  目前,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副院長塗良成正帶著團隊研發一台精密感受地球引力的儀器。未來,它可以裝在飛機上,從空中給地球做CT,探索地球的內部情況,可以用來探測地底下的油氣資源。

  

  塗良成在這個項目上工作了8年,把設備的精度做到了世界先進的水平,他希望再努力十五年,用國產設備把礦產資源這樣的戰略信息掌握在中國人自己的手裡。這意味著,基礎物理研究不僅可以獲得學術成就,更可以滿足國家實實在在的需求。

  每天晚上吃完晚飯,塗良成還會來到實驗室。他說,這並不都是為了加班,有時總覺得這裡有一種特殊的引力,吸引著他。

  把一件事做成世界上最好的結果

  對於羅俊來說,在這裡堅守的歲月成了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他依舊堅信,不管是引力測量還是引力波探測,基礎科學除了能帶動一個國家的人才和技術的進步外,本身對一個科學家來說也有著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

  「人的天性有一個就是探索未知,越不清楚的地方越想去了解一下去知道。能把一件事做成世界上最好的結果,我很開心。」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4: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