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不是馬來西亞人,你的名字如何有馬來---閑聊簡化字的趣事

[複製鏈接]

21

主題

21

帖子

16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去年在媒體上看到一個發生在上海的新聞:有位老者年逾七十,因為名字里有馬來,結果在銀行無法進行業務操作,其實老先生的名字里一個字是「騋」。銀行的理由是這個名字在電腦里沒有,而老先生則說公安局那裡可以處理,說明電腦里是有這個字的。銀行堅持自己的意見,結果老者四處投訴無解,最後投訴至媒體,這時已經過了半年了。不過媒體的介入還是沒有解決問題,因為按照常人的理解,這兩個字是馬來組成的,所以只要找到任何一個字作為遍旁就可以了。問題是隨便你怎麼找那個字作遍旁,都找不到這個字。

這個引起了我的興趣,我試著用「馬」字作遍旁找,確實找不到這個字,用「來」字作遍旁,幾乎沒有字。所以從常規上講,銀行似乎沒有任何問題。但是我卻覺得這裡面應該有其他問題,於是試著用繁體的馬字來找,結果立刻就找到了「騋」字(音來),本義是七尺高的馬,而八尺高的馬就是龍了。

所以問題立刻清楚了,簡化字的過程出了問題。按照我們習慣性的思維,既然「馬」簡化成了「馬」,「來」簡化成了「來」,那麼這兩個字的合體自然就是兩個簡化字的合體。可是我們的專家們居然把簡化字的過程進行了一半就停止了,導致很多漢字字型檔里沒有把這些字一起簡化掉,結果就出現了老先生的「馬來」名字無法正常處理的狀況。當然,類似的麳,鯠,鶆,等一樣都是沒有簡體版的。

那麼新的問題又來了,原來負責簡化字的那個專家委員會早已解散,裡面的專家似乎除了周有光尚健在以外,其他都作古了。而政府目前肯定也不會再成里什麼新的漢字簡化委員會,所以這個問題估計可能要繼續存在幾十年或者幾百年都是可能的。因為第二次漢字簡化委員會的名聲實在壞透了所以,所以政府大概不會想重蹈覆轍。

說起第二次簡化漢字,真正是一個笑話的過程,因為首先它沒有繼續解決「騋」字問題,其次,它讓很多我們以為是白字的字合法化了。例如,雞蛋寫成雞旦,那麼蛋字就自然而然消亡了。以後你看到旦字要仔細想想這到底是初升的太陽還是吃的旦。比較遭到反對的是把「展」字簡化成屍字下加一橫。看到這個字你是不是覺得是屍體展覽的會意字吧。而當時根本沒有屍體展覽,所以民眾根本無法接受屍體展覽這樣的事情,你弄個屍體展覽的會意字出來,大概是蠻嚇人的了。還有很多類似的笑話就不一一舉例了。但是如果今天把這個字變成屍體展覽的會意字,大概就不會有問題了,因為中國大陸確實進行了屍體展覽,而且還被大肆報道過,只是屍體的來源卻是一個諱莫如深的話題,誰也不敢深究,如今我們雖然知道一些恐怖的內幕,但依然不是可以公開討論或者質疑的事情。大概這個過程也要等上幾十年或者上百年吧。

而第二次簡化字的工作其實非常的辛苦,我正好認識其中的一位專家,他每天都用剪刀把漢字遍旁剪下來,貼在米字格里反覆端詳,看看位置是否合適,而對於蛋變成旦的問題,他說是根據上面的精神,不要為難人民群眾,讓他們寫字容易一些,白字就白字。反正文字本來就是約定俗成的東西,你就認為旦就是蛋,也沒有什麼不可以的。這個話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因為其實中國文字本來就有一些將錯就錯的事情,例如「來」字。

我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來的解釋,來的正體字(也叫繁體字)是「來」,是麥子的象形文字,而「麥」字卻是走來的象形文字,本義就是來。從甲骨文或者金文的字體來看,這樣的說法好像很有道理。那麼,什麼時候這兩個字錯位了呢,據說是李斯在統一文字的時候把這兩個字弄對調了,後面的人也就將錯就錯了,因為後來的很多文人五穀不分,那裡搞得清什麼象形的事情啊。寫說文解字的那位也根本不知道有甲骨文的存在。所以一些漢字被會錯意大概也是無法避免的了。

而第二次簡化字方案被公布之後,遭到連本來以為會舉手擁護的人民群眾的反對,結果自然就不了了之了。大概因為那個屍體展覽的會意字激起了公憤吧。其實,這個字的簡化過程來源於速記,只是速記這玩意兒可不是廣大人民群眾知道的事情,只是很小一部分專業人士的工具。一般人看著專業的速記大約就是看天書一般了。而文字的簡化偏偏又是這些專業人士來做的,所以就麻煩了。

我個人認為簡化字就是一個脫褲子放屁的過程。而且因為簡化字,讓現在的很多人根本無法直接閱讀古籍,也就無從了解古人到底寫了什麼,說了什麼。一切都要聽命於所謂的專家來告訴你,而專家們又聽命與領導,所以今天一個說法,明天一個說法,就連孔子也是打倒后又捧起來,連孔子的形象也被搞得肥碩無比,試想那個年代,一個經常連飯也吃不飽的流浪文人怎麼可能是那個樣子的。

最有趣的事實是,那個推動簡化字運動的毛澤東,自己卻從來不看簡化字的文章,因為他看到的文章全部都是繁體字版的。還好他推動的漢字拼音化的過程沒有來得及開展,否則我們今天要為「shishishishi"到底代表什麼頭疼不已,而那個老先生的騋字反而簡單了,反正就是」lai"。而問題又來了,當初銀行的工作人員為什麼沒有用拼音去查一下呢,連帶媒體的工作人員。搞了大半年都沒有解決的問題不知道現在到底解決了沒有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18: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