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貓眼社評 當前修憲利大於弊,符合西方圍堵中國的歷史背景

[複製鏈接]

134

主題

135

帖子

1079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蕭十一狼 發表於 2018-2-28 19: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華人評論員 梁浩明
  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會2月25日公布,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重大修改憲法建議,包括取消國家主席及副主席任期不得超過兩屆的上限;並將習近平思想寫入憲法序言。有關建議將交由下月召開的全國兩會審議通過,外界普遍認為,這意味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完成第二個任期后可繼續留任,由此引發海內外熱議。
  根據唯物主義辯證法,事物總是具有雙面性,利弊相伴,那對於修憲一事,我們該如何看待和取態呢?作為海外華人,筆者看國際問題及中國問題,最重要的一條準則,就是是否符合中華民族利益。這與西方社會看中國,是否符合西方普世價值觀和西方政治體系標準不一樣。中國和任何一個西方大國都不一樣,正如東方文明,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截然不同一樣。因此,對於目前的修憲,筆者有自己的解讀。
  要實現中國夢,要落實兩個一百年規劃,必須有穩定的政局和強人的領導。中共中央委員會昨日建議對憲法作出重大修改,將國家主席和副主席的兩屆任期上限刪除,並將習近平思想寫入憲法,明顯為習近平連任、千秋萬世君臨天下度身訂造。
  早在十九大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被寫入中共黨章,成為中共的指導思想之時,外間普遍認為,中共或將進一步修改憲法,實行體制改革,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中共會否取消領導人的連任限期制度,為習近平的「長期執政」鋪路,這一猜測終在25日得到進一步證實。
  事實上,關於習近平會否繼續留任的問題早就有跡可尋。除了修改黨章確立習思想,近年對軍隊實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更見一斑。去年在香港和內蒙古的兩次閱兵儀式上,受閱官兵對習的稱呼由「首長好」改為「主席好」,已釋放出重要訊息。
  此外,自十八大以來,習通過一系列措施打虎拍蠅,推行軍改,清除各種政治毒瘤之後,進而一舉確立其對軍政經民等全方位的絕對權威,留任已是水到渠成之事。這項計劃不令人太感意外,代表中共的接班慣例與集體領導的傳統被正式打破。
  修憲后,將對中國未來政治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
  中國掌舵人並無任期限制,軍委主席也沒有,只有國家主席例外。習近平推動「中國夢」,實現「兩個一百年」宏偉目標,集三大權力於一身,維持政策連續性有其必要性,從這個意義上說,修憲是因時制宜,而那些對習近平反腐深懷不滿或覬覦最高權力的野心家,將從此斷了念想。
  其實,修憲凸現了習近平的公開透明之作風。此話怎講?
  鑒於歷史教訓,鄧小平廢除了領導人終身制。不過,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鄧小平當年雖無最高領導人之名,卻有最高領導人之實,從他罷黜胡耀邦及趙紫陽、南巡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等已可見一斑,鄧小平更通過隔代指定接班人,將影響力延伸到身後。而江澤民雖然任期屆滿後退休,但誰都知道,繼任的胡錦濤做的那十年,江澤民的影響力無遠弗界。因此,與其沿用幕後掌權之隱性規矩,不如修憲直接廢除連任限制,怎麼也是一件公開透明之事。
  延長任期對中國經濟有何影響呢?這才是老百姓最關心的方面。
  市場對此一消息最初給予正面回應,26日人民幣對美元升值0.48%,上證指數上漲1.2%,連續第六天收高。分析師認為,中國的政局若能確定,對中國資產有利,因為習近平將更能夠透過減債、反貪腐及反污染等政策來推動中國經濟前進。
  習近平從2013年主政以來,中國經濟大致穩定,但金融市場也曾出現動蕩,使政府出手干預。挑戰也不少,包括如何減少負債,經濟成長減緩的威脅,及因應人口老化難題等。
  筆者不妨摘取經濟界人士的看法,以呈現一個立體視角:
  澳盛銀行經濟學者Betty Wang修憲將塑造未來10年的財政及貨幣政策。工資上升、金融穩定及環保等議題可能與每年的經濟成長率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
  瑞穗證券亞洲匯率專家張建泰:習近平權力更加凝聚,在短期間有利於改革行動更加順利。但中共可能由集體領導轉變為個人領導,將使政策管理不善的風險升高,中期間可能使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信心下降。
  光大新鴻基公司分析師:政策方向並不會因此而改變,反而能強化他落實政策的決心。中國今年的決策計畫非常明確,關鍵任務是防止系統性風險,減債,及阻止信貸流入非政策性的領域。在投資方面,最佳作法是買進大型銀行股票;這些銀行存款基礎雄厚,較不會受到風險預防政策的影響。
  CEB國際投資公司:對中國市場有正面影響,所謂「習近平護盤(Xi put)可能持續。中國改革與經濟轉型才走到半路,因此政策持續性非常重要。習近平任期延長可確保供給面改革及減債行動,也使財與貨幣政策能夠穩定,有助於經濟基本面及拉升市場動能。
  ING亞太研究主管兼首席經濟學者卡尼爾:大部分報導都聚焦於中國更加集權化,但還可以從另一角度來看,就是中國有能力搞定事情。例如減債,經濟向消費轉型,一帶一路計畫,資本帳與匯率更具彈性,及反貪腐行動能,都較可能因為強勢而穩定的領導而成功。政府辦事能力是歐洲國家最大的渴望。修憲的缺點在於政治將缺乏辯論,但從投資角度卻是正面發展。
  Asia-analytica公司董事總經理龍寶林:中國政府在政策上將繼續改變市場結構及法規,使金融體系更加穩定,因為現在存在許多壓力及潛在的不穩定。在中國,市場力量僅供參考;如果政府認為市場力量符合國家力量,就會放行,否則市場力量將毫無空間。
  新加坡華僑銀行經濟學者謝棟銘:改變現制會令一些西方投資人擔心中國的政治及經濟改革是否會走回頭路。但事實上不大可能使中國偏離開放市場的軌道。
  按照辯證法的理論,世間之事皆有其兩面性。長久執政有其有利的一面,例如政策得以連貫,發展得以持續,如果是明君,更是造福百姓,對中國崛起有百利而無一害,對老百姓來說,誰掌權或實行甚麼政治體制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權者應一心為民族、為國家、為人民謀幸福。目前看,連任一事對經濟是利好。
  而對於掌權者而言,權力大,意味著責任大,如何避免墮入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的陷阱,是一大挑戰。一如中國治亂興衰歷史逾千年的那樣,須謹防絕對權威以致失去監督制衡。因為缺乏制衡,使政策出錯的風險升高。前車之轍,後車之鑑,今次修憲結局如何,惟有拭目以待。習近平需要用無可挑剔的成績單給出答案。南北朝時代北周文帝宇文泰的「詔書」曾言:「天下至廣,非一人所能獨治!」海外華人寄望習近平發揮「眾人拾柴火焰高」的主導優勢,組建精幹的領導班子貫徹執行各項頂層設計,為中華民族復興不斷加持。
  至於西方的「民主」一說,指中國民主倒退,筆者不以為然。德國總理默克爾任期執政時間之長目前無人能比、二戰後日本也基本是自民黨一黨執政、新加坡獨立后更是人民行動黨一黨執政甚至家族統治至今。。。西方總是執行雙重標準苛待中國。
       筆者看來,中國的民主不應以西方為標準,中國應該走自己民主特色之路。就算所謂的政治改革,筆者認為並不需做到西方所說的那回事,無須以西方的標準完成中國答卷。看看西方當前那撕裂的社會,經濟危機四伏的社會,那些死在槍下的冤魂,還好意思做普世標準嗎?
      至於當前網路上,出現很多敏感詞受到限制,筆者認為這是一個不足,即政府沒有在修憲前鋪開討論,讓修憲在社會輿論中實現「軟著陸」,而目前的限制,也令修憲的「解釋權」落在西方輿論手中,這是要總結的地方。輿論上,中國再次落在下風。
       不管如何,總體而言,當前的歷史階段,中國修憲利大於弊。說實話,修憲的國際背景正是拜西方列強圍堵中國所致--亂世必須雄主造時勢!
  (2018.2.28貓眼社評 逢周一,周三,周五在《熊貓時報》見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4: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