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孫悟空成佛以後 為何猴子的模樣慢慢褪去了

[複製鏈接]

127

主題

1268

帖子

1589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8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ayuanchunse 發表於 2018-2-26 16: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明代的續書中,唯有《后西遊記》延續了《西遊記》的架構,但是更加具有說教性。《西遊記》之所以那麼有名,老少皆宜,是因為故事原本在民間以說書、戲劇的形式流傳了好幾百年了,經歷過不同層級的觀眾、讀者的考驗,已經很成熟了。

  《西遊記》中暗含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並沒有任何說教的性質,基本上是靠故事本身宣揚佛或道的理念。《后西遊記》則不同,本書將所有的道家或佛家的理念,直接用到了唐僧等人的台詞中,極為硬。

  不過,《后西遊記》有一個厲害的設定,那就是把成佛后的孫悟空,設定為逐漸變成了人的形象。這一點是出於何種考慮不清楚,不過這個設定極為殘酷。原著中,孫悟空的孫子孫小聖第一次見到孫悟空的時候,看到的形象是:

  「容雖毛臉,已露慈悲之相;眼尚金睛,卻含智慧之光。雷公嘴,仗佛力漸次長平;猴子腮,弄神通依稀補滿。合眼低眉,全部以力;關唇閉口,似不能言。善痕可掬,疑不是出身山洞;惡氣盡除,若未曾鬧過天宮。」

  所謂斗戰勝佛,最後沒有了戰鬥,這是本書的一大諷刺。所謂的美猴王,相貌竟然越來越像人,這也是一大諷刺。猴哥經歷過水簾洞歲月,鬧過天宮,但是修佛之後,這些形象特點都沒有了。猴哥慢慢變成了一個普通的佛的樣子。

  有人認為,這是猴哥獲得了福報的表現,猴哥經歷了那麼多,最終成佛。猴哥告別了弼馬溫的屈辱,告別了五行山下的不服,變成了一個心態平和沒有任何脾氣的佛。不過,也有人認為,這是一種極大的諷刺。

  如果成佛的目的是消滅猴哥,消滅他的野性,消滅他的本真,讓他成了一個對一切都不感興趣的修行者,那麼之前的猴哥去哪兒了呢?毫無疑問,那個猴哥被殺死了,被佛界的清規戒律殺死了。一個熱血肝膽的猴哥,到最後變成了沒有猴子樣的普通人。

  孫悟空的成佛,在《后西遊記》的設定中是為了諷刺那些能力很強,最後考上科舉,變成了官僚的讀書人。讀書的時候,他們本來來都是清純的,充滿了朝氣。一旦進入了官僚體系,最終變成了行走坐卧標準化的機器,失去了所有的野心與野性,只能隨波逐流。

  如果說進入官僚體系是一個讀書人的滅亡的話,那麼成佛也是孫悟空作為美猴王的消亡。看似皆大歡喜的結局,背後有無限的悲涼,只有當事人才能體會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21: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