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馬痘病毒合成引發對生物技術兩用性研究的擔憂

[複製鏈接]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8-2-24 11: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8-02-24 10:45技術/微生物

  生物技術兩用性研究是指生命科學領域中既可用於有益目的、也容易被誤用造成危害的研究。1月19日,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病毒學家大衛·埃文斯研究團隊在科學期刊《PLOS One》刊文,描述了化學合成馬痘病毒的相關技術方法。馬痘病毒和天花病毒同屬正痘病毒家族,這是人類首次合成正痘病毒家族成員,也是目前化學合成的規模最大的病毒基因組(共21.2萬個鹼基對)。由於正痘病毒家族成員之間具有高度同源性,該論文所描述技術可直接適用於再生天花病毒,存在引發生物恐怖活動或生物戰爭的風險,因而引起各界對生物技術兩用性研究的廣泛擔憂。

  

  基本情況

  該研究基於馬痘病毒序列和痘苗病毒(同屬正痘病毒,是四十年前用來根除天花的疫苗)末端序列,合成10個大DNA片段,再將這些大DNA片段置入兔纖維瘤病毒感染的細胞中進行重組,並再激活為活的合成嵌合體馬痘病毒。這是首次使用合成生物學方法完整合成馬痘病毒。此外,與脊髓灰質炎等病毒不同,馬痘病毒的裸DNA沒有傳染性,需「輔助病毒」協助激活為感染性病毒,這種再激活技術也是首次用於合成的正痘病毒。

  

  基本認識

  一是馬痘病毒的合成研究及其成果公開極具爭議。該研究經費只有10萬美元,耗時僅6個月,所用DNA原料可通過網購獲得,公布的技術若為恐怖分子掌握,可能會造成天花再現的巨大災難。世界衛生組織於1980年宣布已在全球徹底滅絕天花病毒,常規天花免疫措施也已停止,全球人口目前對天花病毒幾乎沒有任何有效免疫力。國際知名期刊《科學》、《自然通訊》均拒絕發表該研究論文。在《PLOS One》發表后,專家認為此文發表是「嚴重的錯誤」,警告「世界現在更易受到天花攻擊」。

  二是該事件暴露出生物技術兩用性研究監管存在嚴重問題。此次實驗由一家美國公司資助在加拿大進行,美國政府現有生命科學兩用性研究監管政策不適用於公司資助或在國外開展的研究,且馬痘病毒也未列入美國特定生物劑和毒素監管名單。該研究的完成及成果的發表,反映出美國政府對生物技術兩用性研究監管的嚴重缺失,突顯了各國政府、資助機構、研究機構、出版機構等在嚴格監管兩用性研究並及早識別與減輕潛在風險方面的重要責任。

  來源:美國《航天新聞》等/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軍事科學院軍事科學信息研究中心 郝繼英 盧勝軍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國防科技要聞」(ID:CDSTIC)

  人工智慧

  陸軍

  海軍

  空軍

  航天

  網路空間

  電子信息

  核武器

  精確打擊

  新概念武器

  基礎科學

  技術

  與能源

  與製造

格外小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5 19: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