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經濟學角度看,為何區塊鏈無法顛覆公司的存在?

[複製鏈接]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8-2-23 11: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8-02-23 09:45人類/社會科學/ICO

  

  目前總有這樣的觀點,區塊鏈從長期來看則將徹底顛覆當前的社會形態、人類組織架構方方面面,區塊鏈+數字貨幣的方式,將會完成徹底去中心化的壯舉,而公司這樣一種中心化的組織必然也將全解體,不復存在。

  雖然我個人堅信區塊鏈的價值所在,但是對於這種絕對去中心化的觀點並不贊同,而最近在《人機平台》這本書中,作者埃里克則通過經濟學的原理重新展開了對於區塊鏈的理解,並指出區塊鏈不可能顛覆公司制度的存在。

  所以這裡,不妨先拋開技術信仰,來從經濟學的角度重新審視區塊鏈。

  交易成本經濟學(TEC)如何看待公司存在

  1)科斯的成本理論,以及對極客的影響

  交易成本經濟學的開山鼻祖科斯提出了公司之所以存在於市場的洞見,其解釋了為何市場經濟既然如此行之有效,為何還會出現公司這種臃腫、層級、官僚的組織存在,為何大家不能夠以自由人的方式自由結合,生產,然後再分散,這也是當今去中心化信仰者的夢想。

  科斯給出的答案是,選擇成本。

  因此,去中心化的極客們都非常喜歡科斯的理論,因為這意味著一旦技術進步,各項成本都能夠降低,公司原有的成本優勢將會瓦解,這也意味著市場能夠全面奪回話語權,而實際上技術的進步確實瓦解了諸多傳統公司,並讓個人價值全面崛起。

  我們今天看到的個人自媒體的崛起,紙媒組織的全面衰落等等,也正是對於科斯理論有效的強力回應,而區塊鏈顯然是全面降低各項成本的有力技術武器。

  但要繼續思考的是,技術在未來真的會讓公司解體,市場全面接管嗎?

  2)后成本經濟學理論,合同的邊界

  在真實的世界中,我們看到技術越強大,科技巨頭們的馬太效應反而越明顯,蘋果、谷歌、臉書、亞馬遜、微軟、騰訊、阿里巴巴等公司這幾年的股票反而越來越高,觸角越來越大。

  如此看來,彷彿違背了科斯開創的理論。

  不過交易成本經濟學的後來者,則繼續將這一門派進行了補充和發展,其將交易的過程更為深入地向交易合同推進。

  後來的學者通過嚴謹的推理指出,所有權僅在合同不完全的意義上才具有價值。

  例如合同明確規定了一座建築物、一台機器或一種專利的每一種可能用途,那麼把合同一方標註為該項資產的「所有者」將不會帶來額外的權利。

  經濟學認為完全的合同不可能存在,因為世界的複雜性過於複雜,未來的不確定過於龐雜,人類智力因素也有其範圍,所以不可能巨細靡遺地規定一切細節。

  有了不完全合同,一方就能掌握剩餘控制權,這也意味著更為彈性的資產配置以及激勵,而在設計高效率的公司、經濟體時,資產配置以及激勵策略又是關鍵問題之一。

  因此,公司存在的原因之一在於,市場的所有參與者無法聚合在一起寫一份合同,說清楚各自的責任邊界,並實現利益的最大化,而公司這種中心化的組織結構則是在解決這些合同問題的關鍵,是對剩餘控制權的預先確定。

  也就是說,不完全合同是降低整個市場參與成本的重要組成方式。

  所以從經濟學的視角回到「合同」本身,來解讀ICO們最引以為豪的「智能合同」解決新方案,我們就不難發現其中問題。

  從合同角度看DAO,"智能合同"無法顛覆公司

  目前以太坊的DAO是ICO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眾籌,作者以其為例。

  人類社會之所以需要公司的運作與參與,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完全合同不可能被撰寫,因此需要中心化的公司建立起的合同,使部分市場經濟效率運作最大化,能讓所有人以最低成本的方式參與到市場協作中。

  所以說得徹底一點,人類之間的合同天生具備不完全性,這是人類真正降低成本參與市場協作的發展模式,以應對世界的不確定性,是人類組織的根本方式,從頭到尾都不是什麼技術問題,並且也無法通過技術手段來解決。

  而區塊鏈解決的只是技術問題,其如果要想成功,就必須符合人類組織形式的發展,但問題是以DAO的ICO為例,其實一個100%去中心化層級的設計,也同樣要求100%的完全合同存在,這是在人類組織運作中無法做到的。

  DAO沒有中心化的層級管理,只有一個分散式的區塊鏈和代碼體系,它收款、接受項目方案、計算項目方案的投票結果,然後根據計算結果分配資金。

  DAO無法實現不完全合同以及剩餘控制權,那麼也就意味著無法與人類組織運作底層的根本方式進行協同,因此必然會面臨困境。

  因此作者最終表示,在2016年,1/3的以太幣被黑客盜竊之後,一些熟諳交易成本經濟學的人已經預見到了這樣的結果,而未來ICO們的處境也會更加糟糕。

  而最終,當人們重新以交易成本經濟學的角度審視ICO時,其問題也將越來越暴露。

  智能合同與公司都將繼續發展

  當然,作者並沒有否認智能合同的價值,在作者看來智能合同與公司都將繼續發展。

  智能合同作為區塊鏈的核心價值,配合未來的IOT設備的井噴爆發,必將大有用武之地,這是顯而易見的。而在未來區塊鏈將會更好地幫助這個世界,將現實與虛擬進行更為緊密的捆綁,讓線上線下的融合變得更為緊密。

  另外再說回公司,數字時代的世界變得越來越複雜,而各種動態的協調工作也將持續上升。優秀的公司能夠勝任於市場變化,並且時刻能夠進行反覆協調,因此更為彈性的組織管理、組織邊界必將是大勢所趨。

  同時,不變的規律是,當所有人參與某部分純粹市場的成本低於公司組織時,某部分的市場將會由純粹市場取代,反之亦然。同時只要科技巨頭們的發展方向,有利於降低成本市場雙方交易成本,那麼其依然具備馬太效應。

  不完全合約以及剩餘控制權,都是對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底層保證,也可以反過來幫助我們理解人類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時,權力運作的組織方式,在充滿彈性與變化的數字時代中,二者作為經濟學的研究價值也更為重要。

  【鈦媒體作者介紹:作者微信公眾號:「首席發言者」】

格外小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5: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