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5
1萬
6163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普陀山是個方圓12.5公里的小島,有三大寺:普濟寺、法雨寺、 慧濟寺。 主要的景區有:(1)道頭景區,是碼頭和正門。 (2)前寺景區,以普濟寺為核心,有海印池、菩薩牆、文昌閣、多寶塔等。 (3)后寺景區:以法雨寺為核心,有九龍殿、千步沙、望海亭、楊枝庵等。 (4)佛頂山景區:以慧濟寺為核心,有海天佛國崖、 鵝耳櫪樹、刀劈石、天燈台等。 (5) 西天景區:以自然風貌為主:有心字石、磐陀石、二龜聽法石、千年古樟樹、煉丹洞(梅福庵)等。(6)梵音洞景區:有梵音洞、飛沙嶴、古佛洞、善財洞等。 (7)南天門景區:有南海觀音立像、潮音洞、紫竹林(不肯去觀音院)等。 (8)洛迦山景區:珞迦山是普陀山的鄰島,遠觀如海上睡佛。 普陀山島內交通: 1、 旅遊專線車: 專線車(1)的起點站:一個在普濟寺的左邊,一個在普濟寺的右邊,通過輪船碼頭,做鐘擺式來回行走.左邊起點站是百步沙,右邊的起點站是西天渡口。途徑百步沙、百步閣、紫竹林、入三摩地、碼頭、海防新村、海鮮園、寶陀飯店、西天渡口。 專線車(2)起點站:百步沙站,終點站索道站(索道是去慧濟寺的唯一交通工具).途徑:百步沙、朝陽洞、大乘庵、法雨寺、飛沙嶴、寶月庵、古佛洞、索道站.兩路專線車都是定時間運行的。每隔10至15分鐘一班。5:00專線車停運。
使用道具 舉報
網上搜索的幾段關於觀音的文字: 觀音――民間崇拜的庇護女神 在民間,有「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的說法,可見觀音崇拜在中國是非常普遍的民間宗教崇拜。相傳觀音發誓要普救世上一切受苦眾生,方願成佛。然而人世間的苦難是無窮無盡的,觀音便只好永遠屈居在菩薩的位置,發大慈悲,施大法力,普救世上受苦受難的芸芸眾生。這一點是中國百姓信仰觀音的主要思想基礎。觀音菩薩是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其隨類逐形,尋聲救苦,有感即應……人若東行,月則隨之而東;人若西行,月則隨之而西;人若停住不動,月則不離當處。一人乃至百千萬人,悉皆如是。」觀音菩薩就如皓月一樣,明麗之光普照每個眾生。 1、觀音超越男形女相 其實在佛教傳統中,最高精神領袖是釋迦牟尼佛,其次是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然後是南無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在一般廟字里,這幾位都供奉在大雄寶殿的正堂,面朝大門。他們的背後才供站在蓮花或鰲魚頭上的觀世音菩薩,面朝後門。不過在普陀山,觀音菩薩是最重要的佛,供奉在最大的圓通寶殿里,神像也最大。而釋迦牟尼等的神像卻變小了,而且退居到三進殿里。觀音的地位,在中國悄然變化,完全取決於民眾的精神需求。 在唐代,觀音的形象逐漸由男性變為女性。宋末元初,女性觀音已基本定型。加上觀音不是高高在上,而是有求必應,甚至對於民眾的具體要求,比如生子、消災、生財都一一滿足,所以特別受到民間信眾尤其是婦女的崇拜和供奉。人們的現實苦難需要解脫,精神需要撫慰。觀音所表現出來的溫柔的憐憫、深切的同情心、自我犧牲的精神、親民和善的態度,都體現了一種母性愛,更能喚起人們對慈祥母愛的回憶,使人感到愛撫和欣慰、幸福和甜密。女性觀音的內在素質更加符合廣大民眾的心理需求。此時的觀音變成了一位具有母性愛的中國式女神。 佛教的解釋是:眾生難以教化者,才會用世俗心態,去計較觀音的形象,觀音早已登上佛地,超越了男女性別,或現男身,或現女身,全視乎眾生的根性而定。 中國的眾生期望觀音是女身,所以這個形象被凡俗之人固定下來。 2:《西遊記》中的觀音姐姐 讀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住在普陀山紫竹院內。孫悟空保唐僧取經,一遇到什麼搞不定的妖怪,就一個筋斗翻到普陀,向觀音彙報,請觀音分析妖怪的來歷,求觀音賞一件鎮妖的寶貝。如果惹了麻煩,比如吃了人家的人蔘果,沒法子脫身,也需要動用觀音的人際關係和起死回生之神力來擺平。孫悟空敢罵「玉帝老兒」,敢動手打爛他的宮殿,可是對觀音菩薩,卻是從來不敢含糊的,可以說,對觀音無條件地信賴。觀音的形象,端莊寧靜、親切和善、不怒而威,是非常人性化和母性化的。她經常規範和監督孫悟空的言行,但是對他的過錯又一而再再而三地諒解,從來不因為他的頑皮和過錯而放棄他,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經常不講條件地親自出馬,甚至替孫悟空在天帝面前說情。對於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孤兒」孫悟空來說,觀音與其說是神,不如說是具有女性光輝的母親。 3、觀音的民女形象 觀音在民間有「送子觀音」「赤腳觀音」「楊枝觀音」等多種形象,在民俗學者的分析中,認為和觀音崇拜的地域化有關。觀音進入中國,變成中國化的女神。而觀音深入不同的地區,又融入了地方的風土人情。比如舟山一帶的觀音傳說,就非常的本土化和民俗化,並非傳統意義上的佛教傳說,可以看做是民俗民風的一部分: 相傳彌勒成佛前,為浙東奉化一大財主家少爺。由於他從小樂善好施,長大后便把萬貫家產施捨的精光,最後連自己的上衣也被施捨掉,最後只剩下了一條遮醜的褲子。觀音菩薩想引渡他到普陀成佛,便扮成一窮家姑娘來試探他。他不能當著姑娘面把自己的褲子脫下來給人,便借口討東西欲走。觀音又生一法,拿出兩盆花分與他一盆,說要閉目靜神等候,若他的那盆花先開便不要他的施捨。他心中沒底卻只好如此。一個時辰過去,觀音見那後生花盆裡的花朵已全部綻放,而自己花盆裡的花一朵也沒有開,便偷偷更換了花盆,並故做驚訝態,說自己的花先開。而彌勒雖然老老實實地閉著眼睛,但更換花盆之事卻略有察覺,心想自己是男子漢,理應讓著人家姑娘,便憨笑著說自己輸了。那後生便被觀音菩薩點化來到普陀,最後成佛,這便是佛界那雍容大度笑口常開的彌勒。
本版積分規則 發表回復 回帖后跳轉到最後一頁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