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科學家再獲多項成果 抑鬱症研究獲重大突破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8-2-22 12: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8年02月22日 05:58 人民日報

  縮小字體放大字體收藏微博微信分享

  我國科學家再獲多項研究成果(創新前沿)

  肺泡發育之謎揭開

  本報北京2月21日電 (記者趙永新)日前出版的國際學術期刊《發育細胞》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湯楠實驗室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在世界上首次採用活體成像技術,直觀、實時地觀測了肺泡的發育過程,提出了一個機械力和生長因子共同調控肺泡發育的全新模型。

  肺泡的發育過程非常複雜,湯楠實驗室經過3年多的持續努力,成功實現了對小鼠活體及體外培養胎肺的實時、動態成像,並經過8—10小時的連續實驗,完成了對肺泡發育過程的實時觀測。

  業內同行認為,湯楠實驗室的重要發現不僅為體內很多幹細胞的增殖分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也為預防和治療肺發育不全等相關疾病提供了重要參考。

  抑鬱症研究獲重大突破

  本報杭州2月21日電 (江南、周煒)新春佳節之際,我國醫學科學研究領域傳來佳訊,浙江大學胡海嵐團隊在抑鬱症研究方面獲重大突破。2月15日,《自然》雜誌同期刊發該團隊的兩篇研究長文,揭示了快速抗抑鬱分子的作用機制,推進關於抑鬱症發病機理的認知,並為研發新型抗抑鬱藥物提供多個新的分子靶點。

  現代社會,抑鬱症已成為影響人類生活最嚴重的精神疾病之一,全球發病率達11%。該研究發現了大腦中特殊部位的特殊放電模式與抑鬱症的關係,首次揭示了外側韁核的特殊放電方式——簇狀放電,是抑鬱症發生的充分條件。

  《自然》雜誌評審人對這一系列重大突破給予很高評價,《自然》和另一頂級期刊《科學》還為這兩項工作配發了評論文章。

  量子晶元研製有新進展

  據新華社合肥2月21日電 (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近期在半導體量子晶元研製方面獲得新進展,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半導體體系中的三量子比特邏輯門操控,為未來研製可擴展、可集成化半導體量子晶元邁出堅實一步。國際應用物理學權威期刊《物理評論應用》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開發與現代半導體工藝兼容的半導體全電控量子晶元,是當前量子計算機研製的重要方向之一。該團隊通過理論計算分析,成功實現了世界上首個基於半導體量子點體系的三電荷量子比特邏輯門,進一步提升了量子計算的效率。

  《物理評論應用》審稿人認為,這項工作是半導體量子點量子計算方向的一個重要進展,將引起學界對該領域極高的研究熱情。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6: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