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扣扣案:希望百姓法制自覺 請先給他自覺的法制

[複製鏈接]

125

主題

269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441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uccessful 發表於 2018-2-21 09: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張扣扣案:希望百姓法制自覺 請先給他自覺的法制
作者: 網路文摘(梁.江.青.竹) [2300693:4321], 15:34:29 02/20/2018:
- 論劍談棋 豪傑盡聚 -  - http://www.***/



  朋友圈有人在轉鮑鵬山寫於前年的一篇評論武松和潘金蓮的文章。如果自媒體有教科書,這篇文章絕對應該被收錄。
  這篇文章文筆好,語氣平實和順,又字字帶刀,也把握住網路傳播的特點——以古喻今,不露鋒芒,不會被和諧,卻能替讀者表達憤懣。
  該文從創作以來被廣泛傳播。尤其當那些指名道姓的文章被神秘地隱匿后,剩下的就是這篇了。就我殘破的記憶力所及,山東於氏案、河北賈氏案,還有今年年三十兒的陝西張氏案,都符合該文的傳播條件。
  01.
  許多人同情張氏,呼籲對他從輕發落。也有不少人雖然同情張氏的處境,但不贊成他的做法。更有人認為大眾被假象所蒙蔽,即使殺人的理由真實,也不應該一下子殺了仇家三口,要求對他繩之以法。
  就此我不發表評論。因為我不是他,我不能設想一個13歲的孩子看到母親被鄰里活活打死時,內心受到的衝擊有多麼巨大。慘案后,肯定沒有人為他做過心理疏導,兇手也沒有被妥善地繩之以法。對他來說,或許覺得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誰也不能信賴、依靠。 ... - "http://***"
  他家裡的經濟情況未見報道。他父親沒有再婚,也許出於對亡妻的思念,也許家貧娶不起,也許是為人懦弱,無人願意嫁。13歲的孩子長大后,也沒有結婚。也許是為了復仇,也許是在村子里抬不起頭。曾經的兇手家的日子過得紅火,擺平往事後邁步向前。而他們,可能除了留下白白死了一個親人的傷痛,別無所獲。 ... - "http://***"
  在社會不能給他公道時,他走上復仇的路並不意外。借用鮑鵬山的話來說,「要不,忍下這口氣,讓死者沉冤莫雪,讓罪犯逍遙法外。要不也只能用非法手段實現正義。」
  02.
  法院該怎麼判?大概只能說法院該怎麼判,就怎麼判。
  法院該怎麼判呢?要看法院、法官、司法體系、行政體系、宣傳輿論體系目前看中的是什麼。
  比如,美國有個孩子被教練性侵,他父親趁著罪犯被抓捕歸案時,在機場近距離擊斃罪犯。法院的判決是父親在社區服務若干小時。法律是法律,道義和親情是道義和親情。法官理解父親的憤怒,也明白教練罪行的惡劣程度。他們不能說教練死有餘辜,如果他們來判刑,他們也不會判處教練死刑。但是對教練被父親打死的行為,他們完全理解,並用量刑表達了他們的態度。 ... - "http://***"
  法院的判決常常對社會風向有引導作用。比如彭宇案。從彭宇案之後,街上老人摔倒很少有人敢隨便扶了。而前一段醫生勸老者不要電梯內吸煙、老者心臟病猝死的家屬索賠案被判決時,群眾拍手稱快。
  更令人欣喜的是,二審判決后,負責審查案件的鄭州中原召開說明會,表示:「每一起社會公眾高度關注的熱點案件,都是一堂全民共享的法治公開課。本案要告訴大家的是,遵守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序良俗,是每個公民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是每個公民的責任。對這種合法正當行為,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和保護,司法審判永遠是社會正能量的守護者!」 ... - "http://***"
  03.
  張氏案件的核心是什麼?按照張氏的看法,是尋求公平。法律不給他的公平,他靠命來博。河北賈氏也是如此。家裡的房子被強拆,未婚妻退婚,上訪無門,他覺得沒有了其他出路。
  有人會說,幹嘛呀鑽牛角尖?你媽死了也不能復生,你該幹嘛幹嘛啊。你還有美好人生可以開創。如今你死了,你媽地下有知心裡也不安生啊。賈氏更是如此。未婚妻跑了,還可以再找。房子拆了,還可以再改。文采那麼好,也可以遁隱山林過田園生活,為什麼想起來用射釘槍殺人? ... - "http://***"
  前些天,群里有人發文鳴冤:某人因為強拆,上訪二十年。屢次被趕,屢次上訪,妻離子散在所不惜。有群友就評論:20年的美好光陰乾什麼不行啊?為什麼非要耗在上訪上?
  刀砍到誰身上誰痛。親娘被殺了、未婚妻跑了、上訪被拘禁的不是那些勸人平和的人。耶穌對要砸死娼妓的人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拿石頭打她。」
  憑什麼日常生活中,處在上層的人什麼都能爭、都要求公平公正公開,評獎金、升級、分房子、競選上崗,甚至連孩子學校評個三好生都不會放鬆,下層的人就不能為親娘討個公道?
  如果不想讓他們鑽牛角尖,最好的方法是還有其他路供選擇。
  04.
  這幾天刷屏的袁枚的詩「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被六神磊磊詮釋得很好。六神寫了一篇關於張氏案件的文章,結尾引了這首詩。
  六神說,「法律照顧不到的地方,趕快照顧照顧,不然武俠就來了。」
  鮑鵬山說,「當西門慶和潘金蓮殺武大郎時,法律沉默、官府不作為,於是人們不再寄希望於法律,不再信任法律,也不會再遵守和維護法律。」
  當公務員武松用刀解決問題后,他就成了暴民武松。全部的《水滸》就是這樣構成的,36位天罡星和72位地煞星砍砍殺殺成了一部書。從小課本上學的對《水滸》故事的評價幾乎都是:深刻揭示不公平的社會根源,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鬥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 ... - "http://***"
  現代社會據稱時「要公民,不要暴民」。那麼要給予成為公民的土壤,消除蛻變為暴民的環境。靠對某人重刑恐怕是沒用的。賈氏被立即執行后,張氏又來了。靠刪文刪帖更沒有用。總不能不讓分析水滸的帖子存在吧?靠百姓的法制自覺?先要給他們看到自覺的法制。 ... - "http://***"
  張氏的母親死於1996年。22年了,幾個時代都過去了。舊案子如果想查,也好查。就看法院是否想得明白,是否懂得該怎麼判就怎麼判的道理。
  嚴寒、華麗的白雪能蓋住一切。可是,雪總有融化的時候。
  (本文作者:辛上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15: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