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埃隆·馬斯克和三個中國夢想家

[複製鏈接]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8-2-12 10: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8-02-12 09:26馬斯克/特斯拉

  作者:kikis

  來源:饅頭商學院(ID:mantousxy)

  編輯:Verna

  1.馬斯克和馬雲

  馬雲比馬斯克大7歲,兩個「老馬家的孩子」在發家經歷上其實有點像。

  兩個人都曾經賣過網站黃頁,兩個人的財富都有一部分來源於在線支付,埃隆· 馬斯克曾是Paypal的CEO及最大的股東,這段經歷讓他成為億萬富翁。

  而馬雲坐擁估值6000億的阿里帝國,支付寶及其隸屬的螞蟻財富是阿里賺錢核心之一。

  不同的是,埃隆· 馬斯克從14歲開始就關心人類,立志要讓人類成為跨星球的物種,第一站就是殖民火星,避免滅絕危機。

  而馬雲,則創辦了達摩院,計劃在三年之內對新技術投資超過1000億人民幣,為服務20億人的新經濟體儲備核心科技。研究對象包括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演演算法、智聯網、金融科技等多個領域。

  兩個超級富豪都在關注未來,不同的是:

  一個活在武俠小說中,一個成長在科幻小說里。

  

  | 馬雲心裡做的是功夫夢。

  馬雲成不了馬斯克,他擁有馬斯克的財富,卻沒有和馬斯克做同樣一個夢。

  馬雲想做金庸筆下的風清揚,在自己登頂巔峰之後,帶出的弟子也能笑傲江湖,在他心裡,他仍然是忙著拓展商業帝國的馬老師。

  而馬斯克一心只想拯救人類,很多人譏諷他痴人說夢話,但是馬斯克卻用30年時間,一步一步走向未來。

  

  造火箭是為了幫助人類成為跨星球物種,造特斯拉是為了擺脫人類對石油的依賴,而修建太陽城,也是沖著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型能源而去。

  兩個超級富豪,擁有兩種不同的格局,也影響了兩個國家對成功的定義。

  在中國,大多數人都是一邊想做馬雲,另一邊卻恥笑著那些不接地氣的「馬斯克式夢想」。

  2.馬斯克和賈躍亭

  在特斯拉創辦早期,馬斯克在矽谷曾是臭名昭著的「大騙子」,質疑他的人都認為他遲早有一天會因為自己吹下的牛皮而遭受報應。

  幾乎沒有人相信馬斯克僅憑一輛電動車,就能打破大眾、通用等老牌汽車的壟斷,更不用說動搖人類對石油能源的依賴。

  

  剛開始,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確實舉步維艱,幾乎沒有一天不為資金髮愁。2008年,經濟危機讓融資不景氣,特斯拉作為不賺錢且瑕疵頻出的新事物,不僅燒錢厲害,而且也基本融不到錢。

  當時網路上,每天都會有關於特斯拉會如何死亡的文章出現,汽車真相網站甚至開設專欄「特斯拉死亡倒計時」。

  馬斯克開始變賣家產堵上特斯拉的「窟窿」,卻害自己差點進入破產的邊緣。所幸,馬斯克熬了過來,變賣的家產加上奧巴馬政府的扶持,讓他度過難關。

  

  | 10年後,馬斯克讓他的特斯拉飛上太空

  在中國,這一切似乎在夢想家賈躍亭身上正在重演。

  還記得樂視剛剛宣布要做汽車時,不管是媒體還是資本都是一片叫好,有埃隆·馬斯克的成功先例在前,人們都認為賈躍亭的成功只是錢和時間的問題。

  誰都沒想到,這一步讓樂視走入燒錢、欠債的深淵。

  在賈躍亭2016年公布的一組數字中,我們足以窺見燒錢的可怕:樂視汽車已投入156億,實現量產總投入至少需要400-500億。

  而特斯拉從無走到量產,馬斯克和特斯拉只用了10億人民幣不到。

  

  馬斯克從小是學霸,投資特斯拉,也因為他具有工程學方面的知識,能在創業者中識別那些擁有真正技術和熱愛的人。

  然而賈躍亭在學習方面並不過人,他更擅長講故事和說情懷,做樂視汽車,他解決問題的方式也更加粗暴,用錢解決。

  然而,電動汽車是技術驅動型產業,技術可以省錢,而不計後果的砸錢,卻不能改變技術難題。

  如今腹背受敵的賈躍亭或許正幻想著,自己也能靠變賣家常、四處籌資、度過難關。

  但是有個很重要的問題,他至今沒能解決。他的電動汽車至今都沒有建立起供應銷售鏈,又何談生意回天?

  賈躍亭和馬斯克擁有同樣的夢想,但卻在學識、技術、銷售能力方面滿盤皆輸。

  翻身難,想成為埃隆馬斯克更難。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沙發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8-2-12 10:10 | 只看該作者
 3.馬斯克和中國的火箭青年

  中國民間不是沒有人造過火箭。

  1958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師生成功發射了「北京2號」探空火箭。

  

  同年,中科大6個學生曾在錢學森教授的指導下批量生產手工火箭,高度8公里,引來了上百枚氣象局的訂單。

  而在2014年,一個名叫胡振宇的90后少年,也因為造火箭而名震一時。

  他在學生年代就同火箭愛好者試驗過三次火箭發射,三試三敗,卻引來媒體報道,為他引來第一筆10萬塊錢的投資。他用這筆錢,在內蒙古發射了一枚火箭。

  這一發射,雖然無法比肩58年那兩次歷史性的發射,卻將胡振宇送去了《中國夢想秀》、《天天向上》、《魯豫有約》,媒體的關注為他帶來大量的曝光,而他的「火箭夢想」也隨著電視的出境而越說越大。

  

  2014年畢業后,他開了一家公司,開始學會埃隆馬斯克那套「說辭」,聲稱要把人類送上太空,實現星際移民。在地球,他還要發展洲際載人交通,40分鐘跨越香港到加州的1萬公里距離。

  一夜之間,他因火箭成名,公司成功融資千萬,估值1億。

  事情看到這裡似乎是一個「少年強中國強」的勵志故事,但事實卻是,胡振宇的火箭工廠最初建在江蘇的農田中,團隊成員一邊抽煙一邊擺弄炸藥,沒有任何安全意識。

  而胡振宇本人曾經因為玩弄炸藥,被父母舉報送進公安局。

  而那支被各大媒體放映數遍的火箭發射視頻,也被多方質疑。曾經採訪過胡振宇的GQ記者曾鳴就曾公開評價道:

  農田裡面可以長出水稻來,但是長不出航天公司來。為什麼?因為我們經常所說的這種網際網路公司,或者網際網路創業,或者這種 PPT 創業只能局限在網際網路的產業裡面,而火箭是工業的範疇。

  拿最簡單的發動機測試來說,它沒有一個可靠的數學模型,你每次測試都必須真金白銀地投入各種費用,每一次測試都要花幾十萬。

  為什麼它是一種巨型工程,為什麼到現在連韓國這樣的國家都不能掌握載人航天和運載火箭的技術?所以我很難相信這樣的公司可以成為一家航天公司。

  在他看來,胡振宇的成名,都是因為迎合了時代,迎合了媒體的選題趨勢。

  而三年多的時間過去了,網路上很少能看到胡振宇的新消息,在他最近更新的微博視頻中,他展示了一個簡陋的火箭正在懸停的畫面,他仍然相信自己能實現自己的航天夢。

  

  | 胡振宇在微博上展示的最新成果

  他曾在電視上揚言超過SpaceX,但下來被媒體採訪時卻表示,自己都不信。

  他和埃隆馬斯克註定是不同的。

  馬斯克為了實現SpaceX的夢想,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為了準備造火箭的資金,馬斯克從南非一路到加拿大,最後去到美國,後來創業編過程,搞過金融,拿著1億美元才入局開始造火箭。

  

  他是夢想家,卻懂得積累金錢、人脈、資源、經驗、學識,而中國的莽撞少年,被浮躁的時代給裹挾,先學會的不是腳踏實地,而是講故事、談情懷,試圖把自己騙過去。

  4年過去后,馬斯克已經把車開到火星,胡振宇還在內蒙古的草原上繼續試驗。好在,他不再流連於媒體曝光,而是開始低調做事。

  馬斯克的太空夢做了30年,才走了第一步,也祝這位少年,能越走越遠。

  結語

  中國的三位夢想家其實和馬斯克有很多共通點,不甘平庸,死磕到底,為夢想狂熱。

  不同的是,馬斯克站的更高更遠,他吹著「改變世界」的牛皮,卻沒被浮躁的時代裹挾,名利並沒有蒙蔽他的雙眼。

  48歲的他依然有很多未盡的夢想,包括通過真空管道實現城市間高速運輸,以及將人類從人工智慧的威脅下解救出來。

  他還是那個活在科幻小說里的少年,初心未變。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由饅頭商學院(ID:mantousxy)原創發布,授權網際網路早讀課轉載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06: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