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揭秘中國版SpaceX:中國的火箭創業公司正在崛起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8-2-11 12: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8年02月11日 08:05 經濟觀察報

  「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ElonMusk)的火箭升天的幾天前,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完成了其第101次發射任務,這支火箭上,創業公司九天微星的首顆衛星也搭載其上。

  2月2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發射,成為這家創業公司發展的里程碑事件。九天微星是中國早期在航天領域創業的公司之一。同樣在航天領域奮鬥的火箭創業公司,也迎來了他們的關鍵時刻。同在這個領域的火箭製造者們,也正在往中國版SpaceX的第一次發射狂奔。

  馬斯克的SpaceX的最新一次發射全球矚目,馬斯克一句話廣為流傳:「我已經幾周沒有用錢包了。而且並沒有馬上意識到,錢包和車一起飛向了太空。」

  中國的飛天者們正在為他所激勵。張軍(化名)是從傳統航天系統離職的領軍人物。他終於可以釋放那個內心壓抑已久的東西了。2月7日,他看到SpaceX重型火箭發射的消息時再次興奮不已。他的團隊位於北京,多種類型的火箭正在設計中。

  有的中國火箭公司已經走得更遠。如果沒有意外,張昌武和他所建立的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將發射中國第一顆由創業公司發射衛星入軌的商業火箭。該公司的火箭設計已經完成,不過,萬事俱備,須待「東風」。

  開放與斷供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是中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衛星發射中心。2018年2月2日,這個地方完成了第101次發射任務。走入一片無樹無鳥的戈壁灘,「東風」牌旅店、餐廳隨處可見,這來自上世紀60年代酒泉作為秘密研發和發射基地,與中央聯絡的長途通信所用,代號「東風」。

  城內的鼎鑫機場,是亞洲第一大軍用機場,每年承接著全國各地的各類實驗隊伍的交通。向西5公里,是軍用火箭發射塔架,一個新的變化是,軍用塔架旁邊將建設一座提供商業火箭發射服務的塔架,並將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納入建設主體。這意味著商業航天火箭發射的關鍵基礎設施將被開放。

  全球商業航天正發展,2018年2月7日,SpaceX公司重型火箭發射,伴隨著中國軍民融合戰略推進到深度融合階段,中國的SpaceX們也經歷著關鍵時刻。

  固體火箭發動機的交易合同一旦簽下來,張昌武和他所建立的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將發射中國第一顆發射衛星入軌的商業火箭。目前該火箭的設計工作全部完成,發動機來了可以直接送入湖州的工廠進行總裝。可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該公司是商業航天開放後市場上為數不多的民營火箭創業公司之一,創始人張昌武金融行業出身。

  合作方的集團層面始終沒有表態,張昌武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這筆合同是和隸屬某央企的某院簽訂的,該院是中國最具實力的具備固體火箭發動機設計、研製到生產的單位,但按照流程需要向集團報備合作事宜。

  他勸自己往好的方面想,畢竟這家以社會資本為主導的公司,當時並不具備自主研製火箭發動機的能力。

  作為一個軍工優勢產業,航天中的火箭發動機技術一直由傳統航天集團壟斷。雖然軍民融合戰略始終鼓勵中國的國防工業技術向民間轉化。

  政策導向是:國防科技工業技術向民間轉化,以中國的國防實力帶動經濟實力,是軍民融合戰略的重要出發點。航天產業作為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制高點,在軍民融合戰略中起著先行先試的作用。打破部隊、十大軍工集團、地方政府、民營企業四類主體自成體系的局面,成為重要的方向。

  但目前中國尚未有任何一項文件,對民營運載火箭領域進行細則的指導。同時,民營火箭被看作是中國商業航天的咽喉,一旦民營火箭公司成長起來,未來數以千記的商業衛星進入太空的門檻,幾乎就沒有了。

  中國航天體系的能力建設經歷了一個艱辛的歷程。上世紀50年代,在國防技術上國外對中國的封鎖,才逼迫著那一支從朝鮮戰場撤下來的20軍團,由孫繼先帶著士兵撤到遼寧丹東,到北京接受任務,這些人乘坐火車到內蒙后,步行進入這片位於甘肅的戈壁灘上,也就是今天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從「兩彈一星」到「863計劃」,這片荒蕪之地恰恰是航天成為一項民族產業的開始。

  張昌武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

  2017年3月底,他聽說該合作方集團層面要求各院不得向集團外單位出售火箭發動機。這意味著張昌武的公司在當年無法完成原定的首飛計劃,他一下子陷入壓力,不知道如何向客戶、投資人、以及公司100多名員工解釋。

  民間的路徑和挫折

  「這是一次正當的商業行為,但它倒逼我思考一個從沒想過的問題,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張昌武認為,民營公司無論從技術能力、工業基礎到融資能力,都無法與傳統航天集團相比。

  以SpaceX為代表的民營航天公司的出現,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更多人看到這個行業的潛力和民間力量如何發揮作用的可能性,這本身也將是一個上萬億的產業規模。

  那麼以社會資本為主導的企業,在商業航天領域,民間的優勢在何處?於川信說,民營企業要想發展起來關鍵要通過市場的手段吸引人才。軍民融合的「三架馬車」是人才、技術、資本,目前階段,任何一項軍工產業,人都是打開整個鏈條的關鍵,人才流動一定程度上就是技術流動,技術流動了,資本就帶進來了。於川信是中國軍事科學院軍民融合研究中心秘書長。

  藍箭創始人張昌武也有類似的看法。他和團隊商議后,決定推倒重來,自主研製一款獨立於傳統航天系統的、適應商業市場的液體火箭發動機。他們認為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是合適的選擇。

  小火箭工作室創始人邢強告訴經濟觀察報,目前中國在役運載火箭中,尚無使用液氧甲烷發動機的型號,不過無論是航天院所還是商業航天企業,均有對使用此類火箭發動機的火箭進行研發的計劃。

  邢強創建的小火箭工作室是民營實體,從事國內外火箭技術研發和諮詢工作,已經約10年歷史。

  邢強稱,火箭發動機分為液體火箭發動機和固體火箭發動機,中國現役的大型運載火箭均採用前者類型發動機。在液體火箭發動機當中,基本上包括液氫液氧、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液氧煤油、液氧甲烷四類發動機。目前中國傳統航天系統普遍使用的是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和液氧煤油兩種火箭發動機,而相比之下,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可以說是一種全新的技術路線。

  目前與藍箭選擇類似的,是美國SpaceX在研的「猛禽」發動機和美國藍色起源的「BE-4」發動機。

  關於液氧甲烷的技術團隊,中國航天科技(17.310, -1.11, -6.03%)集團官網曾在2016年公開一則消息,旗下六院的11所完成了60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項目。

  2002年,SpaceX創始人馬斯克曾寄希望於購買一枚翻新的洲際彈道導彈。談判失敗后,馬斯克決定自己組建團隊造火箭。這家公司目前主力發動機的設計師TomMueller是從軍火商巨頭高薪聘請來的。TomMueller曾公開對媒體稱,自己曾製造出了一台可以產生1.3萬磅推力的火箭推進器,但總被原公司保守上司看作是激進的想法。

  補全相應的技術團隊也是改變張昌武及其公司命運的一次選擇。他稱公司對此進行了人才引進、結構調整,目前公司已經具有市場上較為完整的一支運載火箭的液體動力和總體設計的團隊。

  2017年12月,藍箭公司首次完成了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的大型試車,這意味著藍箭將成為掌握這類火箭發動機研製的民營企業。試車當天,張昌武將這款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取名「鳳凰」,以期公司浴火重生。

  那段日子裡,在位於武漢市航天產業基地一間廠房裡,躺著曾讓張昌武夢寐以求的固體火箭發動機,這個火箭發動機來自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由航天科技集團建立,俗稱商業航天「國家隊」。

  成立不到一年,這個國家隊公司便發射了第一枚商業火箭,還獲得了包含國有和社會資本的12億元融資,比目前中國所有民營火箭公司的融資總額還要多。

  但這家公司的CEO查雄權也有煩惱。多名業內資深人士稱該公司亟待解決知識產權轉化問題。記者就此詢問公司方,公司稱,目前尚未涉及知識產權相關問題,正在組建技術團隊。

  於川信稱,軍民融合中以技術為主的流動會涉及知識產權和保密的問題,無論是部隊還是軍工集團,在轉化國防技術的過程中都不同程度上遇到這些問題,從而缺乏轉化的動力。目前高層正在密集討論,如何激勵人才、如何針對國防技術制定市場化的轉化系統,目前該問題已到最後一公里。不久的將來會細化到各個軍工集團去執行。

  哈工大機器人(16.660, -1.18, -6.61%)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投資商業火箭公司的資本,這家公司的副總裁趙文宇看過所有民營火箭項目。趙文宇稱,中國的商業航天公司與SpaceX從生存環境、發展歷程等多維度存在諸多不同。這意味著中國團隊註定要走一條截然不同的路。

  那麼有沒有第三條路呢?

  體系內的創業力量

  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位於北京亦庄經濟開發區一座老舊賓館改建的辦公樓里。

  不願透露姓名的這家公司負責人說,其實早在9年前,SpaceX公司成功發射成立以來的首枚運載火箭時,他在原單位和同事集體討論過商業航天的技術,「儘管內心激動並嚮往著SpaceX,但或許出於傳統航天系統的身份、機制等原因,大家的一致觀點是該技術暫時不適合長期發展。」

  2月7日,記者來到團隊的研究室,推開一扇褪色的木門,四壁空空,僅有幾排桌子和一堆草稿紙,在不足50平米的屋內,有三種類型的火箭正在設計中,包括小型固體運載火箭、可重複使用液體運載火箭等。

  星際榮耀負責人稱,發動機必須自主研發,而團隊的核心成員是完整經歷過運載火箭全程研製的。同時,在模式上核心團隊採用技術入股,然後尋找融資,但原則是,投資方只出資本不出技術,而且要包含國有資本、私人資本以及產業基金的資本。2017年下半年,這家公司已經融到了天使輪資金,陸續召集了一批來自傳統航天系統的成員,團隊目前超過70人,其中多個人擔過航天型號的重要職務。無論何種角度看,這個隊伍可謂「黃金團隊」。

  華濤(化名),今年44歲,原某部副局長,3個月前遇到了人生的命運轉折——離開服役22年的部隊。他是響應2015年中國30萬裁軍計劃的軍人中的一個。

  面前兩條路:第一條自主擇業,國家會按照部隊待遇和服役年限給予一筆資金。2017年後,軍隊服役年限滿18年者被鼓勵自主擇業;第二條,轉業安置,按照在部隊的職務,在地方、各省市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繼續任職。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沙發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8-2-11 12:37 | 只看該作者
華濤一拍大腿,「創業去!」

  他多年從事衛星測控技術的戰略管理工作。衛星測控技術是一種典型的軍民兩用技術,一直以來服務於傳統航天集團的發射任務。在商業航天陸續開放后,它幾乎成為了商業衛星產業鏈上唯一沒有轉化至民間的環節。

  目前,民間陸續成立數十家商業衛星公司,據統計,未來小衛星發射需求達到1000顆。這項技術的轉化成功,意味著民營衛星將形成更完整的產業鏈條。

  他和幾個從傳統航天系統體制內離職的人,組建了一支圍繞提供衛星測控技術服務的團隊。華濤帶著對商業世界的陌生和嚮往,來到清華大學與軍轉辦合辦的自主擇業培訓班學習商業。

  自2014年以來,針對北京市自主擇業幹部,北京市軍隊轉業幹部安置辦公室委託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舉辦就業與創業素養提升研修班,迄今總計主辦11期。該培訓班教師高亮華稱,像華濤這樣自主擇業的學員大約1800人,從最近的五期畢業學員來看,選擇創業的人數逾兩成。

  課程包含中國的宏觀經濟走勢、商業發展進程的講解,「外面是個怎樣的世界啊」,課桌前聽講的華濤感慨。從培訓班出來,他開始摸索市場和融資。

  2017年11月,在一場國防科工局組織的會議上,他遇到了謝濤。謝濤是前述民營商業航天公司九天微星的CEO,公司業務以小衛星應用和星座組網運營為主。他想起自己曾在2016年派部下去九天微星調研。

  謝濤中等身材,看誰都笑眯眯的,在傳統航天系統並非從事一線技術工作,卻在不到3年時間將公司擴充到100多人。近期這家公司獲得了過億元的A輪融資,是目前幾家衛星創業公司中金額最高的。

  他決定向謝濤討教一番,包括自己的衛星測控團隊能否為對方公司服務。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造訪對謝濤來說非常重要,當時,九天微星已經完成了教育共享衛星「一號」的研製生產工作,正在籌備物聯網星座項目,同時,謝濤2017年的目標是組建一支具有核心技術能力的團隊。華濤所掌握的測控技術以及航天工程(16.210, -0.53, -3.17%)管理經驗,是彌補公司技術鏈條的關鍵。

  後來華濤寫好了商業計劃書,找到了一支科技類產業基金的融資,卻在最後一公里時,雙方合作被迫擱置。「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華濤感慨。

  於川信稱,目前國內還未有針對部隊人技術創業的孵化基金,而金融服務的加強也是未來軍民融合戰略完善的重點,目前已有部分省市實施軍民融合金融創新試點,有四川省綿陽市和陝西省西安市。

  這對謝濤卻是個機遇。他請華濤來公司交流,帶著幾個核心創始人圍成一桌子看著華濤,「您乾脆加入我們得了!」

  2018年1月,華濤加入了九天微星,負責物聯網星座項目的全工程管理,「不管什麼形式先將我的技術做下去」。

  現在,華濤的緊要任務是幫助實現九天微星的下一個目標——物聯網星座組網計劃:發射上百顆乃至數百顆小衛星,組成低軌衛星星座,以代替部分傳統大衛星市場。這是民間體系完成小衛星製造鏈條后的下一個挑戰。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2: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