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六輪艱苦談判,和24小時罷工后,一份每周工作28小時的協議昨日(6日)終於在德國達成。
據《金融時報》昨日報道,德國最大工會、代表多個產業工人的德國金屬業工會(IG Metall)與西南金屬電氣僱主協會達成協議,金屬和電氣行業的90萬名工人將被允許把工作周從標準的35小時,縮短到28小時,以照顧孩子、患病家屬或老人,在最多兩年後恢復正常工時,同時保留隨時重返全職工作的權利。此外,雙方同意從4月起加薪4.3%,其他款項將在27個月內陸續支付。
《金融時報》報道截圖
報道稱,該協議涵蓋了巴登-符騰堡州,而戴姆勒和博世等知名德企都以該州為大本營。
並且,金屬業工會達成的協議將被視為整個德國工業的基準,預計其他行業也將參照。BBC報道稱,其影響範圍預計將擴大到390萬德國工人。
德國金屬業工業領導若格·霍夫曼表示:「這份協議是通往現代的、自決的工作方式的里程碑。」 不過,西南金屬電氣僱主協會的首席談判代表斯特凡·沃爾夫警告,該勞資協議是一個「負擔」,「將讓很多公司難以承受」。
《金融時報》報道稱,這份勞資協議是德國當前經濟繁榮的產物。去年,德國經濟增速為2.2%,是自2011年以來最快,5.4%的失業率則處於自1990年以來的最低點。
BBC評論稱,德國的權力平衡已經從老闆轉變為僱工。自金融危機以來,德國的工資水平處在緩慢增長狀態,過去十年平均工資增長僅為0.81%。不過,創紀錄的失業率意味著大量公司正在想方設法尋找工人,工會因此意識到是時候向僱主提出條件。
上周,成千上萬的金屬業工會成員進行了為期一天的罷工,這還是34年來的頭一次。
德國工人上周進行罷工
路透社報道稱,德國第二大工會Verdi也將在周四提出工資要求。該工會和金屬業工會的員工加在一起,約佔德國工人數的15%。
巴伐利亞銀行經濟學家克里斯滕·凡·伯格說:「工人們優先考慮的東西發生了變化,平衡工作生活成為焦點,替代了漲工資的要求。」
不過,工人也被賦予權力,在有需要的情況下能夠自願增加工時到40個小時。
路透社表示,這項協議將促使歐洲央行降低對市場的預測,甚至最終放鬆刺激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