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勇峰,著名登山家,國際登山健將。中國登山協會對外交流部部長,1984年畢業於武漢地質學院,現在中國地質大學在職讀研究生。在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的11年時間裡,他和校友李致新一起,完成了中國人首次登上世界七大洲所有最高峰的壯舉,達到了一個登山者所能達到的最好水平。
這是他們的登山記錄:
1988年亞洲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13米
1988年南極洲最高峰――文森峰海拔5140米
1992年北美洲最高峰――麥金利峰海拔6193米
1995年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峰海拔6964米
1997年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海拔5642米
1998年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峰海拔5895米
1999年大洋洲最高峰――查亞峰海拔5030米
因為山在那裡
8月初,北京大學山鷹社在攀登西夏邦瑪峰時發生山難,王勇峰得知這個消息是在8月12日。當晚,中國登山協會決定由王勇峰帶領同事趕赴西藏,協助搜救工作。
王勇峰一行14日到達西藏,當晚就召開了會議。政府成立了總指揮部,指揮部下設三個組,一個是前線搜救組,一個是後勤保障組,還有一個就是宣傳組。當時由王勇峰擔當前線搜救組的組長。王勇峰接到這個任務時,「第一我感覺到我的擔子很重,究竟我們做的情況怎麼樣,也不太清楚。第二我又感覺到,這麼多人關注,全國人都在關注,很多人都在關注,打電話問我。我覺得我這個事情,一定要做好。」
夜裡12鍾,會議開完。王勇峰他們馬不停蹄地從12點半一直干到早晨4點鐘。「我們先做一個大體的行動搜救方案。因為14號到了拉薩以後,我們一下上得很高,也建議大家多停一天。考慮到時間,大家都想儘快知道結果,所以我們15號還是按時出發了。」
8月17日,王勇峰等人趕到位於海拔5400米的大本營,由於8月10日至17日連續下了7天大雪,再往下走沿途將非常危險,於是大家決定分組行動,由西藏登山學校校長尼瑪次仁帶領一組人先行趕赴出事地點。王勇鋒留在大本營負責指揮、接應。
讓喜歡山的人歸屬到山裡面
8月19日早晨,8點半,王勇峰在大本營接到尼瑪的報話機傳來的消息,他們已經到達了出事地點。
9點半,發現了遺體,並展開挖掘工作。
10點半,挖出一具遺體。
雪崩最容易發生的時間是在上午10點半到下午4點。此時前方的工作小組在雪崩區域展開挖掘,也面臨著雪崩的危險。於是,10點半,尼瑪向王勇峰請求指示。10點半,已到危急時刻,王勇峰還是要求他們繼續尋找,因為當時又發現了另外兩具遺體的腳。
11點半,挖出三具遺體。時間已經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根據小組的推斷和分析,剩下兩具遺體也應該在附近,但是11點半已經非常危險了。王勇峰做出了決定,「我們根據情況,根據我們登山的慣例,把三具遺體就地安放,拍一些照片,取一些資料,然後做一些儀式。因為在高海拔地區把一具遺體運下來是非常危險,也是非常困難的。一般來講,我們都就地安排。喜歡山的人,他們最後歸屬到山裡面,我覺得這個結局還是可以的。」
我想著我一定要活著,我一定要走下去
像這樣的救援工作王勇峰已經經歷了很多次。他說:「登山其實是一項安全的運動,但它也有著很多的不可知性,可能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他本人在以往的登山生涯中,也經歷過多次死裡逃生。
王勇峰告訴我們,「每一個登山者,他都有著共同的心理。他覺得,危險都是對別人來講,對自己來講沒有危險。為什麼呢?因為登山是一種探險,他在準備過程中,要有很多細節,包括裝備、資料、天氣、體力等各方面的準備。就是說,他做了充分準備的情況下,都認為自己能克服登山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危險、艱難,然後最後達到一個登山的目標。登山者都有這個心態。如果你對任何一個登山者,明確地告訴他,你這次要去登山,你可以成功、可以上頂,但要丟掉一隻手,我想任何人都不會去了。之前大家都做了很充分的準備,當然意外情況有時是很難避免的。」
1993年,王勇峰登珠穆朗瑪峰的時候就面臨著生死關頭的考驗。「我當時上頂峰以後,第一是沒有氧氣了,第二我的體力絕對極度疲勞,就下不來了,已經非常難受了。我記得當時藏族隊員加措,他自己沒吸氧,他留著一瓶氧氣。最後一看我非常艱難,就給了我。在換氧氣的過程中,我都沒有能力去換氧氣,結果把這瓶氧氣掉到山下去了,等於說我把生命、生還的希望掉了。但是那個時候,大家都開始撤了。那時候我的想法就是,既然我到了頂峰,我就得想辦法回去。」
王勇峰上山的時候是9點半,到頂峰是1點半,也就是說從海拔8700米到8848米他僅用了4個小時。而當他終於下山的時候,已將近晚上8點,用了近7個小時。當他看到突擊營地帳篷的時候,他終於看生的希望。還好在帳篷的門沒關,當時的他連開帳篷門的力氣都沒有了。「後來我一看帳篷的門沒關,當時我就下意識地感覺我能活下來了。」
事後他回憶道:「其實我當時很簡單,就想著這麼多。我生的願望非常的強,我想著我一定要活著,我一定要走下去。我大道理沒有別的,就是這種感覺。所以我覺得是那種堅強的毅力,非常強烈的生存的希望在支撐著我。
珍視自己的生命。王勇峰帶著他的信念,成功地登上了世界7大洲所有的最高峰,成為世界華人中的第一人。
為什麼你要去登山,為什麼喜歡山?因為山在那裡。
王勇峰總結他的登山經驗:登山之前的準備,都是一種百分之百的投入。這種投入也是一種快樂。登山過程中,會遇到危險、孤獨、恐懼、艱難,還有戰友之間團隊的合作,也是一種挑戰。這個過程也是很難忘的。
登山最吸引王勇峰的就是那明確的目標。每一次登山都是一個新目標的確立。每確一個新的目標,你就會用百分之百的精力去投入去做。最後,以目標實現與否來檢驗你的投入。王勇峰感覺「人的一生就是確立人生的目標,可能也就泛泛一個、兩個、三個。登一次山就是一個目標。很多人在喜歡登山,很多人為了登山拋棄了很多東西,包括工作、包括生活待遇,他們就是為了一個目標――喜歡山。」
英國20年代最著名的登山家馬洛里,他登珠峰登到8600多米的時候失蹤了。他曾經說過一句話:因為山在那裡。現在這句話已經變為所有登山者的共鳴。
(《東方之子》供稿2003年5月25日)[/COLOR]
[CENTER][music]http://voguewind.com/bbs/UploadFile/2005-1/20051616229402.mp3[/music][/CENT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