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圖揭全美唯一華人自建自住的小鎮 中文名稱叫「樂居」

[複製鏈接]

6195

主題

6540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002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DT001 發表於 2018-1-23 13: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理未泯

華工大批赴美,始於1850年代前後的加州淘金熱和修太平洋鐵路對廉價勞力的大量需求。加州也因了這個歷史的偶然,而成了華人文化在北美的濫觴之地。廣大華人一百多年來的生活痕迹遍布加州上下。位於北加州聖克拉門托河三角洲上的樂居(Locke),是美國唯一一個華人自建自住的小鎮,較好地保存下了早年的風貌。



樂居掖在北加州聖克拉門托河大壩外側的低地里 (下圖右上角紅箭頭處。左下角為舊金山市)。聖克拉門托河在從雪山上奔流而下數百里后,即將在距此不遠處流入舊金山灣。河面在這兒變得開闊平緩,河道外則形成了大量港汊濕地,築壩攔水后可以變作農地。1870年開始,數千名修完了鐵路挖盡了金礦的吃苦耐勞的華工,就成了在瘧疾流行的濕地里攔河造田的苦力。他們在造出了萬頃良田后,又大多留下來成了種地的農工,在三角洲上形成了幾個不小的聚居點。



1915年,附近核桃林鎮上的中國區毀於火,華人社區需要重建。可是1913年加州剛通過了針對亞裔移民的外籍居民土地法(Alien Land Law),禁止住在加州但沒有美國國籍的外國人擁有農用土地;而當時已經實施了三十餘年的排華法案,則禁止華人成為公民。在這樣兩個歧視性惡法的雙重鉗制下,華人根本就沒有資格購買自己填造出來的三角洲土地,而只好從一個叫George Locke的白人那裡租了些地,很快造出了以這個地主的姓命名的小鎮,Locke。鎮上餐飲、旅舍、劇院、賭場、煙館、妓寮俱全,全面地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吃喝嫖賭樂的基本需要。樂居鼎盛時常住人口有600多,經常來此活動的則高達1500人左右,相當熱鬧。

世事滄桑一百來年後,樂居今天的常住居民只有七八十位,其中的華裔大概不及十人了。但是因為她獨特的歷史地位, 也因為她仍然相對集中地保留了當年的建築,樂居鎮被列入了美國的國家史跡名錄,並得到了相應的保護。

樂居離我們的住處只有一小時多點兒的車程,慚愧的是多年來竟不知道她的存在。直到去年夏天,看到一位華人攝影前輩,在小鎮街頭支著與樂居一樣歷史久遠的大畫幅膠片相機的照片,才曉得了這個地方,心裡也就種上了要去一探的草。小等數月後,去年的感恩節假期,在晚秋厚重的色彩和天空下,終於成行。



進鎮的路口兩側,有刻著英文鎮名的路牌,中文的"樂居"二字,寫在後來貼上去的紅紙上,格外醒目。





今天的樂居很小,小到能夠在這輛嬉皮味十足的小麵包車的一側,畫出鎮子里的大部分房子



主街不長,不管從哪頭看過去,都可以輕鬆地一覽無餘。



街名也跟美國所有大小城鎮的主街一樣地簡單: Main Street



扼守著正街一端入口的,是今日樂居唯一的中餐館: 樂居樓。在這兒我們吃到了久違的美式中餐名點:芙蓉蛋(egg foo young),味道那是相當地正宗。



餐館的正臉、側面和內部,都修漆的挺好。





但是背面看過去,那可真是相當地滄桑。



鎮上最有歷史感的去處,大約就是這家大來賭場了。



賭場是鎮上最早誕生的建築之一,充分反映了那時的人們對這方面的重視。樂居當年的賭博娛樂業非常發達,曾被稱作"加利福尼亞的蒙特卡羅「。

大來賭場今天它已經被改建成了一個無人看管的博物館。咱們轉進去時,裡面空空蕩蕩,並無他人。場里陳列的內容巨豐富,倘能細細地讀下來,一定會對小鎮百年風雲有更深刻的理解。



樂居鎮為廣東中山籍人士創建,屋角陳列的中式樂器,似乎把當年飄蕩在這個空間里的廣東音樂,也貼在了牆上。。。



推翻滿清的革命黨人,曾得到北美僑胞的強力支持。繼承了革命黨衣缽的國民黨,也相當地重視華僑的統戰工作。樂居當年就建有國民黨支部。這裡連賭檯的角上都要並列著星條/青天白日旗,可以想見當年的關係有多熱絡。



據賭場不遠是俊英工商總會辦的社區活動中心。從前據說是中山籍的老鄉們聚眾嘮嗑的地方。





除了是唯一一座華人自建自住的小鎮外,樂居還有個對今天的北美華人來說更有意義的響亮名號 -- 全美第一所中文學校的誕生地!

樂居中文學校位處正街北口第一家,1926年由國民黨資助開辦,叫做國民小學。華裔孩子們從普通公立學校下課後,來這兒學習中文和中華文化。令人稱奇的是,北美大地上如今星羅棋布的中文課後學校,基本上沿襲的還是這個模式。



述說著往事的博物館以外,樂居還另有兩處鮮活的所在,用醒目的中文字,與街口的中餐館一齊代表著大中華的文化精粹

樂居中醫診所





侯寧畫室



樂居的街面上,隨處可見岌岌可危的廢棄木屋,給人以真切體會蒼涼歷史的機緣







當然也少不得會撞上些不期而遇的景緻--

比如舊板壁上從前的消防水管。。。



。。。和今天的智能電錶(Smart Meter)



背街後院里的一地秋色



屋間小徑上的警惕貓咪



2015年,是樂居鎮的百年鎮慶。兩年多過去,慶祝那個重要年份的旗子,還在街頭自豪地招展著。幾十年來這個從前的農業小鎮漸漸地湮沒在了都市化的大潮中。一代一代,隨著人口的不斷減少,樂居終於成了一種物化的歷史記憶,為後世明示著我們這個族群在這片土地上的艱辛來路。





悠遊樂居,飽覽的是華人歷史的背影;正要離去時,恰見兩位老人的背影,在黃昏溫柔的光影里,蹣跚在鎮口的藍色碼工*博物館邊,為這蘊藏著許多平凡的生命故事的地方,更添一份平凡的感動。。。

*碼工在此處指碼頭工人。照片中高起的路面實為聖克拉門托河的大堤,堤壩另一面就是河上的碼頭了。這個碼工博物館,原為碼頭工人的集體宿舍,二戰前由一家日裔美國人經營。二戰中這家人被強制送進了日裔收容營后,這個宿舍也就敗落了。
一個內心陰暗的人是容不得任何光明的,因為光明讓他們原型畢露,嘲笑正義、調侃崇高是他們的心理需要。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01: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