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駱駝—不怕干早的沙漠之舟

[複製鏈接]

37

主題

241

帖子

575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風在吼 發表於 2018-1-22 22: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駱駝素有「沙溴之舟」的美稱,它可以在炎熱和缺水的條件下,日行30千米以上,而毫無身體的不適,那麼,到底是什麼使駱駝有如此本領呢?
        一些科學家認為,游駝抗早的奧秘在於它的駝峰貯存著大量的膠質脂肪,駱駝可以隨著氣溫的變化而增大或縮小;天氣炎熱時,駝峰里的脂肪被消耗,駝峰就變得又低又軟;到了秋天,隨著天氣轉涼,駝峰又漸漸鼓起來。據統計,貯存在駝峰中的1克脂肪經過氧化后,可產生1.37克水。因此,假定一隻駱駝的駝峰中有40千克的脂肪,相當於駝貯存了50多千克的水。駱駝不吃不喝時就靠駝峰里的脂肪氧化分解來補充營養、能量和水分。目前,贊同此種觀點的人似乎占絕大多數。
        另外,科學界還有一種「水囊說」,這是由義大利自然科學家蒲林尼提出的。他認為駱駝的真胃有3個室,其中最大的一個叫瘤胃,瘤胃裡有許多肌肉帶將瘤胃分隔成幾部分,起到了「水囊」的作用。在水源充足時,駱駝就會利用「水囊」貯存一些水且遇到早缺水的情況,就可以從「水囊」中取水解渴。然而,「水囊說」很快就被美國生理學家施密持•尼爾森推翻。通過解剖,他發現水囊」的體積其實很小,根本起不到貯水器的作用,而且瘤胃內部也並沒有像普林尼
所說的那樣分隔開。他認為駱駝耐旱的秘密在於駱駝本身的抗脫水能力。人在沙漠中若失去12%的水,就會中暑死亡,而駱駝即便失去相當於體重25%的水,也只是體重下降而已,不會妨礙它的生存。對此尼爾森是這樣解釋的:人失去的水來自血液,人一旦失水,心臟的負擔會隨著血液濃度的急劇升高而加重。而駱駝失去的水卻是來源於它的體液和組織而不是血液,因此不會有什麼危險。而且駱駝即使嚴重脫水,一旦補充水分,身體狀況就會馬上恢復正常。
        尼爾森對駱駝為何耐乾旱的解釋看起來很合理,但也有很多人不同意這種說法。日本學者太田次郎曾寫過一本名為《生命的奧秘》的書,他在書中提出這樣的點,駱駝出色的保水能力才是耐旱的主要原因。因為駱駝很少出汗,體溫也很穩定,只有在最熱的時候才稍微出點汗。還有學者認為是駱駝的肝臟在起作用,才使得它特別能耐乾旱。駱駝肝臟的作用可以使大部分尿素得到循環利用,這樣,駱駝身體流失的水分含才會大大減少,尿中毒的情況也不會發生。
        最近,科學家又有新的發現,一般動物在呼氣時,由於排出的空氣溫度和體溫相同,肺部的水分被大量帶出。而駱駝呼出的空氣溫度比體溫低,由於冷空氣比熱空氣含水量少得多,因此,駱駝通過呼吸喪失的水分比一般動物少45%,所以駱駝耐乾旱的原因是由其獨一無二的鼻子決定的。
        以上的結論究竟哪一種是正確的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0 04: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