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這是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機器,可以隨時窺視你大腦所想和所看

[複製鏈接]

781

主題

1119

帖子

5174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17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紅遍大地 發表於 2018-1-5 13: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8-01-05 07:21大腦/人類

  日本科學家發明了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機器,它能以驚人的準確性窺視你的大腦。這個AI能研究大腦中的電子信號,以準確地計算出某人正在看的圖像,甚至思考。

  這項技術為未來的一些場景打開了一扇門,比如在「黑鏡」中扮演的角色,任何人都可以記錄和回放他們的記憶。

  據每日郵報報道,這一發現是由京都大學的Kamitani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製作的,由Yukiyasu Kamitani教授領導。

  專家們利用神經網路,根據磁共振成像(fMRI)掃描的信息來製作圖像。核磁共振的圖像可以檢測血液流動的變化來分析電活動。利用這一數據,這台機器能夠重建貓頭鷹、飛機、彩色玻璃窗和紅色郵筒,在3名志願者盯著這些照片注視之後。

  它還製作了一些物體的圖片,包括正方形、十字架、金魚、天鵝、美洲豹和保齡球,這些也都是參與者所想象的。

  根據該研究小組的說法,儘管人與人之間各有不同,但這一突破開啟了「我們內在世界的獨特窗口」。理論上,這項技術可以用來製作白日夢、記憶和其他精神影像的影像。

  此外,它還可以幫助永久性植物人患者與他們的愛人交流。

  在在線列印存儲庫BioRxiv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作者寫道:「在這裡,我們展示了一種新穎的圖像重建方法,其中圖像的像素值經過優化,使其深層神經網路的特徵與從多層的人類大腦活動中解碼的相似。我們發現,生成的圖像與刺激圖像(包括自然圖像和人工做成的形狀)和志願者的主觀視覺內容相似。」

  他還寫道:「雖然我們的模型只接受了自然圖像的訓練,但我們的方法成功地將重建過程歸納為人工形狀,這表明我們的模型確實是在大腦活動中「重建」或「生成」圖像,而不是簡單地與原型相匹配。」

  這個突破依賴於神經網路,它試圖模擬大腦運作的方式來學習。

  京都研究小組的這個深度神經網路接受了50張自然圖像的訓練,並在志願者們看完這些圖像後進行了的功能磁共振成像。

  這些AI重新創建的志願者所看到的圖像。

  

  

  

  然後,他們使用了第二種AI,稱為「深度生成網路」,來檢查它們是否像真實的圖像,並對它們進行優化,以使它們更容易識別。

  Kamitani教授在他的fMRI「解碼」后,能夠識別出高精確度的志願者所看到或想象的物體。研究人員認為,一組層次化處理的特性可以用來確定一個對象類別,比如「海龜」或「豹」。研究人員在自然通訊雜誌發表的一篇論文中解釋說,這樣的分類名稱使計算機能夠識別圖像中的物體。

  研究對象從在線圖像資料庫ImageNet上顯示了自然圖像,該圖像包含150個類別。然後,經過訓練的解碼器被用來預測物體的視覺特徵——即使是那些在腦部掃描訓練中沒有用到的物體。

  當顯示同樣的圖像時,研究人員發現,人類主體的大腦活動模式,跟神經網路中模擬神經元的模式十分相似。

  現在,關於AI預測人類所思所想的進展越來越多了,雖然都還很初級,基本上解碼一些人類視覺看到的一些簡單圖像,但是我們還是可以清晰地看到,在AI在預測人腦活動上,在一步步地向前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1 08: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