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首例兒童雙手移植:大腦出現大規模重組

[複製鏈接]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7-12-25 11: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7-12-25 00:00大腦

  

  Zion,10歲。Credit: Children』s Hospital of Philadelphia

  雙手移植

  他叫Zion。兩歲時,由於嚴重感染,他失去了雙手雙腳。4歲時,由於腎臟衰竭,母親捐了一個腎給他。一直以來,他都在服用免疫抑製劑。

  兒童手部移植很罕見,而且手術非常困難,因為需要修復的血管、神經非常細小。他的手術是世界上第一例兒科手部移植手術。醫療團隊由12名外科大夫組成,整個手術過程耗時11個小時。

  如今,Zion終於可以做各種夢寐以求的事情:自己餵食、抓鼻子、揮手告別、握手、甚至打棒球。其中,他最渴望做一件特別的事情,那就是自己動手寫封信,寄給將雙手捐贈給他的孩子的父母。

  大腦重組

  手術前,研究人員記錄了他的大腦活動。手術后,他們又監控著他的大腦重組過程——該過程被稱為「大規模皮層重組」(MCR)。這是人們第一次在兒童身上觀察到此現象。研究人員發現,原來這個過程是可逆的。

  當身體部位向大腦傳遞感覺信息時,大腦皮層的特定區域會被激活。不同的身體部位對應著不同的大腦區域。多項研究表明:截肢后,當大腦不再收到該部位傳來的信息時,會重新進行規劃,將無用區域分配給其它功能正常的部位。

  研究人員採用「腦磁圖描記術」(MEG),利用不同尺寸的單纖維絲,研究Zion對手指和唇部刺激的大腦反應,包括反應區域、反應時間、反應強度。移植手術過後一年內, Zion進行了4次MEG測量,5位同齡兒童擔任控制組。

  頭兩次,他的指尖對觸覺刺激並不敏感,哪怕是最大尺寸的單纖維絲;后兩次,他已能夠感覺到指尖的輕微觸感。頭兩次,唇部刺激信號抵達大腦皮層的手部區域,但比控制組慢20毫秒;后兩次,唇部刺激回到了唇部區域,但信號強度比控制組強。研究人員認為,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感覺反應會逐漸變得越來越正常。

  研究結果表明,大腦具有極高的靈活性,尤其是兒童大腦。但同時,人們也提出了更多新問題——手部移植的最佳年齡是幾歲?移植手術后總會發生MCR現象嗎?如果天生沒有雙手,大腦會如何划片?成年人會出現MCR逆轉現象嗎?

  本文譯自 zmescience,由譯者 蛋花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原作者:FRANCESCA SCHIOPCA

格外小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03: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