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世紀華人攝影經典作品

[複製鏈接]

583

主題

4440

帖子

159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一笑而過 發表於 2005-3-13 08: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c] 
    《物理學家楊振寧》
  拍攝於1994年2月10日。作者鄧偉在詳細解讀了楊振寧的精彩人生背景后拍攝了這幅作品。40年代末,楊振寧從主持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原子反應堆的費米教授,共同提出基本粒子的結構模型,成為美國物理學界崛起的一顆新星。「美國氫彈之父」泰勒教授幫助楊振寧選擇了理論物理作為研究方向;1957年,楊振寧與李政道提出:宇稱不守恆原理,促進了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新發展,從爾獲得了當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當作者見到楊振寧教授時。他已是72歲的老人,正在和學生談話,他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小的多。他坐在一張沙發,背景是書架,身邊有電腦。「我認為這個位置不錯,曾有人在這拍過。他提議說:。我說喜歡過道牆上那幾幅愛因斯坦的黑白肖像,拍的如同素描般簡潔的,請楊教授坐到靠窗的長木桌前,繼續和學生交流,他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時常會雙手合十,像是陷入短暫的沉思。作者捕捉到了這個充分表現他性格的典型瞬間,他寧靜的神態中蘊涵著悠遠而跳躍的思緒。

   
  歷史性的握手
  1972年初,周恩來總理要做一件大事,怎樣接待中國長期視為敵人的美國總統尼克松。既不失中國尊嚴,又不乏友好,這是挺有難度的一次外交活動。1972年2月21日是尼克松訪華的日子,這也是我們攝影記者的大事。為了讓中外記者拍攝好這一歷史瞬間,有關部門第一次在機場邊搭了一個階梯式的大架子,距離賓主握手點約20米遠。上午11點,尼克松的專機出現在北京機場的上空。記者們屏聲靜氣,緊張地等待著中美兩國領導人的歷史性握手!艙門打開,第一個出現在門口的是滿面笑容的尼克松,接著是他的夫人,尼克松步子很快,他一會招手,一會鼓掌,一隻腳剛落地,手就筆直地伸向2-3米開外的周恩來。周恩來不卑不亢,面帶笑容,等待著這隻從太平洋彼岸伸過來的手,就在雙方即將握手的剎那間,我當機立斷,按動了快門……。後來由周恩來總理審定發表了這張照片。
  
 《入城式》
  1949年2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舉行了開進北平的入城式,上午10時,莊嚴的入城式開始了,平津前委首長、北平市委、軍管會的首長以及北平聯合辦事處的傅作義方面的代表登上了正陽門(前門)城樓,檢閱了入城部隊,威武雄壯的入城部隊受到北平市民夾道熱烈歡迎。當時我被任命為軍管會與平津衛戍司令部記者,隨部隊採訪和拍照了入城式盛況及各界群眾夾道歡迎入城部隊的熱烈場面。
  
  《熱土》
  《熱土》拍攝於舞蹈《綠地》。我在舞台攝影藝術創作中,運用多重曝光、慢門、變焦等技法,對舞台上的物象結構、重構、打破原有的組織形式,完成視覺形象的再創造,使原來完整的、簡化的舞台形象複雜化,讓清晰的舞台物象顯現出模糊與多義性,營造出物象之間矛盾與協調的,虛實相生的關係,引發人們在具象與抽象之間的聯想。使舞台上發生或即將發生的一切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成為自己理想的寄託。《熱土》運用多重曝光,慢門和色彩屬相的感知力表現具有悠久歷史的中華民族,在自己的這片「熱土 」上世代相傳,生生不息的拼搏精神。
  
   《萬頭攢動看飛機》
  《萬頭攢動看飛機》――上海市民為支援抗戰捐獻5架飛機,照片是作者於1932年10月在上海虹橋機場拍攝的。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軍陸站隊夜襲淞滬,炮轟吳淞口要塞,佔領上海閘北一帶,事變聚齊,群情鼎沸,駐滬十九路軍奮起抗戰,上海市民紛紛捐款救國,並將全部捐款購買了五架戰鬥機,在虹橋機場舉行了飛機命名典禮的獻機大會。市民踴躍參加達10多萬人。作者到現場觀察地形,選定一處高坡,待飛機列隊起飛的一剎那,用千分之一秒的快門速度拍下了萬眾歡騰,仰視天空飛機飛行的壯麗場面,地面上歡呼雀躍,激情澎湃的觀眾與空中比翼翱翔的五架戰機融入同一畫面上的新聞照片,生動的表現出我中華民族同仇敵杞的救國激情。報紙刊出后引起轟動!當天報紙銷售一空。
  
  《給藏族兒童理髮》
  攝於1959年5月。一天我去郊區的一個連隊,看著擠滿屋子的一群藏族兒童,他們有的做著鬼臉,有的用藏語和班長比劃著,被這種天真活撥,親密無間的情景吸引了,當得知這些孩子是來找班長理髮時,興趣悠然而生,這不正是我要尋找的題材嗎?既和班長商量決定臨時理髮店就設在屋后的樹林里,孩子們聽說要去「林卡」(花園的意思),特別活躍,為了使他們在相機前不感到緊張,作者先給他們每個人照一次相,並讓他們從取景景框看看自己的小摸樣…..正式拍照已是中午,太陽「頂尖」反差很大,請通訊員找來一塊白布當反光板,這種散光反射柔和不刺眼,加強了照片的藝術效果。為了突出主題,我屏棄地平線上雜亂的景物,用仰角度,使班長和孩子們略腑的臉部突出地呈現在畫面上。使讀者從人物真實情感和內心世界的畫和表現上,解讀西藏平判以後,發生的深刻變化。
  
  《我的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成功》
  《我的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成功》攝於1967年6月17日上午9時。需要指出的是:世界主要國家從原子彈到氫彈試驗成功的時間為:美國用了7年零4個月;英國用了4年零7個月;前蘇聯用了整4年;法國用了8年零6個月;我國僅用了2年零8個月,這是何等的奇迹和創舉啊!
  
 《西沙巡航》
  《西沙巡航》攝於1992年5月16日。當時,正受命宣傳海軍航空兵40年業績的作者,幾經努力申請到一架殘擊教練機,隨殘8II編隊出征。未經任何飛行訓練的作者,身體被固定在狹窄的機艙中,隨戰機一起跟蹤拍攝編隊大幅度的戰術飛行。作者乘坐的老式噴氣殲擊教練機機動性能差,油量有限,到達西沙上空只能在低空飛行兩三分鐘。慶幸的是,為作者架機的海軍王牌飛行員王文元上校,在編隊大坡度轉向七連嶼的瞬間恰到好處的搶佔了有利的拍攝角度,作者忍受了強大的空氣壓力和暈機反應,按動了連拍快門,相機以1/500秒的速度,把戰機的飛行姿態和西沙最具代表性的地貌環境演於一體,讓國產先進戰機首航西沙的歷史瞬間永遠凝固。突然,油量先急!飛機徒然拉起急轉返航。一陣強烈的暈眩,作者昏倒在劇烈躍升的機艙中……。這幅濃縮著「保衛南海主權」重要內涵的記實照片,曾獲各種攝影獎27項。
  
  《身殘與心殘的撞擊》
  1993年5月17日,濟南盲校的部分學生到山東第一監獄教育中隊演出,一名身穿白裙的女學生來到犯人中間,小手在黃色硬紙凹凹的點狀盲文上慢慢移動:「親愛的叔叔,我叫王鴻斌,是個盲孩子…….。」突然她離開了講稿站起身,「我生下來就不知道爸爸、媽媽的摸樣,12年了我多麼想看看他們,看看所有愛我、關心我的人啊!…….」小鴻斌哽咽出聲說不下去了。在場的所有人的眼睛都濕潤了。一位犯人強忍著淚水流下來,他拉著小鴻斌的手,輕輕給他擦淚。……可我的心不殘,我要努力做生活的強者!接著小鴻斌深情地說:我知道你們一時糊塗犯了罪,心裡難過,可叔叔千萬別灰心呀!你們要努力把自己改造好呀!叔叔我給你們唱支歌:「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這歌聲伴著眼淚,震撼著在場所有人的心。《身殘與心殘的撞擊》我拍下了這動人的一瞬。兒童與壯漢,身殘與心殘,純潔的童心與悔恨之人,在一瞬間撞擊、交流、融化,化為世上最神聖的情感,這是善的啟迪,人類良知的呼喚。這幅作品先後榮獲自強、自立全國攝影大賽金牌獎,16屆全國攝影藝術展銀牌獎。
  
《引洮上山》
  歷史上甘肅省以乾旱聞名,據記載從漢代到建國前為止的兩千一百餘年間,共發生旱災252次。1929年甘肅發生的一大旱災,奪去了三百萬人的生命。千萬年來,當地人民渴望改變乾旱貧窮的面貌。1958年,在大躍進的背景下,甘肅省黨和政府提出一個徹底改變甘肅中部和東部地區乾旱面貌的宏偉計劃,在崇山峻岭上修建一條山上運河,把洮河水引上山。建成后不僅可以灌溉1500萬到2000萬畝農田,還可以行船發電,這正是飽受乾旱之苦的甘肅人民夢寐以求的事,受到了有全省人民的擁護和支持,十幾萬農民開赴工地,以氣吞山河的氣概,打響了一場改造自然的戰鬥。1958年12月我奉派前往引洮工地採訪。九甸峽名不虛傳,洮河兩岸高山夾峙,民工們在高數百米的懸崖上,用極簡單的工具打眼放炮,劈山築渠。典型的環境突出了工程的艱巨,雖然畫面上出現的人並不多,但施工揚起的塵霧,增加了現場的氣氮,給人以千軍萬馬的感覺 引洮上山這一改造自然的宏偉工程,由於決策者的冒進,超越了現實的可能性,最終被迫下馬,但廣大農民兄弟為改變貧窮落後面貌,所迸發的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性,則是可歌可泣的。1959年10月這幅作品曾分別在國際影展上獲金牌獎和一等獎。
  
《郭老拜師》
  1958年5月,我隨以郭沫若為首的中國文聯參觀訪問團到河北省張家口地區採訪。一路上,20多位作家、藝術家被農村的生產景象和農民的勞動熱情所感動,紛紛寫詩作畫,歌頌農村新生活。在懷來縣花園鄉,官廳水庫修建揚水站的工人敲鑼打鼓前來報喜,少先隊員給郭老獻上了紅領巾。當時郭老用手握著脖子上的紅領巾說:「我們這次下鄉是向工人農民學習的……我一定要像紅領巾一樣紅透,要像修建揚水站的工人一樣專深……。」在涿鹿縣參觀劈山大渠工地時,看到農民艱苦奮鬥開山修渠的場景,情緒更加激動,他反覆強調:「來這裡就是向工人農民學習的,自己是個小學生,要拜工人農民為師,大家熱烈鼓掌。就在他向農民作揖時我拍下了這張《郭老拜師》的照片。
  
  《布滿井架天車的小城》
  孫明經1938年4月攝於自貢。1938年,日軍佔領我國東部沿海廣大地域,湖南湖北斷了海鹽來路,人不吃鹽是不行的。日本和投降派揚言:「斷了海鹽供應,看中國人不戰自降。」我國學屆泰斗錢昌照、顧毓秀等疾呼:「中國地大,斷了海鹽,四川自古富產井鹽,急當擴大產量,並廣為宣傳以安定人心。」緊急派孫明經從重慶赴自貢趕拍《自貢井鹽》《井鹽工業》兩片。兩片一成,廣泛放映,安定人心,也平抑了大後方鹽價。《布滿井架天車的小城》此攝影作品在此也產生了。自貢人鑿井取鹽的歷史起於晉太康之年距今1700多年。鹽深埋地下,要取鹽必打井,井越深,出鹽越多,自貢人在1835年鑿一口名叫「桑海井」井深達1000.42米,當時西方鑿開技術發達的美國人,同期只能鑿出一百多米深的油、氣、鹽井!自古至今在自貢大地上鑿出的鹽井,燃氣井累計已多達13000多眼!
   
 《我家第一幅自拍照》
  《我家第一幅自拍照》攝於1901年1月。一天,丈夫孫喜聖拿回一架照相機,對心慈說:「我給你拍一張照片好不好。」心慈答:「拍一張合影吧。」丈夫說:那我請一個人幫我們拍吧。心慈說:不用,我要自己想個辦法拍合影。她用一天多的時間,反覆試驗,終於搞出一個辦法成功地拍攝出了第一幅自拍照。她當時使用的方法是,把照相機置於樹下,用細繩掛一洋線軸於鏡頭上方,將一塊黑長毛絨一頭固定在相機上,另一頭用細繩連接,掛兩個銅鈴為墜,細繩的另一頭通過掛在樹上的線軸連接在作者坐的凳子腿上,剪下一塊同鏡頭蓋一樣大的黑長毛絨縫成的圓圈,把圓圈縫在黑長毛絨上,放下黑長毛絨,在銅鈴的重力作用下圓圈正好套在鏡頭上把鏡頭蓋好。拍攝時,作者用腳向下踩繩,繩通過線軸把黑長毛線上拉,鏡頭開啟,開始暴光,心中數5秒,腳放開繩,銅鈴下墜,把黑長毛絨下拉,將鏡頭蓋好,完成拍攝。當時使用的是法國制無快門固定焦距攝影機,原底片為玻璃干板,感光及低,上午9時至下午4時之間拍攝暴光時間長達5秒。原底片文革間失蹤。
    
  《四人幫被押上了歷史審判台》
  禍國殃民的林彪、江清反革命集團在1980年底被押上了法庭,接受全國人民的審判。我參加採訪,深感責任重大。事先翻閱了大量有關文件,作了充分的準備。11月20日下午,我提前到達法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審判廳正中屏幕上高懸著的國徽,審判台下,約一米遠處,排放著一溜分成十幾個間隔的灰白色鐵欄杆,是犯人的受審席位。下午三點零二分,法庭庭長江華宣布「開庭!」江青等十名主犯被押上法庭。作者把相機鏡頭對準每個被法警押進來的犯人,適時地按動快門,在審判過程中,一心想當「女皇」的江青,不時搖頭晃腦,左顧右盼,以掩飾內心的驚慌,在大量罪證面前,她有時裝聾作啞、裝風賣傻、無理取鬧;有時又凶相畢露,垂死掙扎。張春橋則自始至終一聲不吭,兩眼敵視,詭計多端,顯示出十足的陰險狡猾。姚文元,經常是哭喪著臉。王洪文則神情獃滯。他們的表情不一,但反革命的本性都是一樣的。作者既注意表現他們的共同特點,又揭示出他們每個人不同表演的形象特徵。《江青受審記》六幅連續照片,就是這樣構思並拍攝完成的。
  
  《小平您好》 
 國慶三十五周年,我有幸參加攝影報道。這次是在天安門金水橋兩米高的檯子上,主要是用長鏡頭拍城樓上的領導人。整齊的部隊列式過來了,各兵種的方隊過來了,大型模型彩車過來了。學生的隊伍也過來了,氣氛馬上活躍起來,他們朝天安門城樓興奮的喊著、跳著、突然學生隊伍里打出書寫著「小平您好」的橫幅,橫幅不大,但特別引人注目,頓時我被他們的激動勁所感染。我用相機記錄下了這個場面。第二天,10月2日《小平您好》登在人民日報上。後來知道「小平您好」的橫幅是北京大學1981屆學生郭慶濱、李禹等同學為表達自己對黨、對祖國的激情而製作的。
  
 《讓我們的血流在一起》
 1976年4月4日,天色如人們的心情一樣灰暗,一清早天安門廣場已經人山人海。人民英雄紀念碑旁的矮松牆上系滿了小白花,廣場上到處是掛著輓聯的花圈。人們在花圈中穿行,默讀或抄寫帖在紀念碑上、燈柱上、欄杆上、花圈上的詩詞。上午十時左右,廣場東宮北惻一群人舉著一位青年,並向他發出陣陣歡呼,他用白布纏著的手向大家展示他寫的血書:「敬愛的周總理,我們將用鮮血和生命誓死捍衛您!」人們爭先恐後的同他握手致意,並高呼:「誰反對周總理就打倒誰!」,「誓死保衛周總理」,有的人還大聲向他喊道:「我們支持你!」,「我們願和你一起流血!」,我和在場的許多人都留下了激動的淚。一隻只伸向青年的手,代表著一顆顆同樣的心。作者用澤尼特原型單鏡頭反光相機,50MM標準頭黑白膠片,現場沒有高的拍攝點,根本站不穩,晃動的厲害,只能把相機高舉過頭,憑手調整角度進行盲拍,為了避免拍偏,求得較大的景深和畫面穩定,作者調好光圈、速度、並預設了距離,用力擠到稍遠的一點的地方,緊盯住變幻不定的現場,等待著最佳角度和時機,按下了快門,將這一難得的動人場面拍攝下來。這幅作品成為震驚中外的「四、五運動真實寫照的代表性力作。
  
 《白求恩大夫》
  1939年10月下旬,日寇發動了「冬季大掃蕩」,正準備起程回國籌集資金、器材和藥品的白求恩大夫毅然決定留下救治傷員。指揮黃山嶺作戰的日軍頭目是以殺人魔王著稱的阿部規秀,戰鬥進行得異常殘酷。根據白求恩大夫「救護工作務必靠近火線」的原則,手術室就安置在離火線只有幾里的淶源縣孫家莊村外一座小廟裡。白求恩大夫身著白色圍裙,高卷著袖子,彎著腰,站在自製的「手術台」前,有條不 地指揮著整個搶救工作,極其認真地為每一個傷員做著手術…….連續工作了30多個小時。日寇向孫家莊襲來,後山發現大批敵人,情況十分危機。白求恩命令立即轉移輕傷員,重傷員就地手術。槍炮聲越來越近,破舊的小廟震得直掉土,大家一再勸白求恩大夫撤離,但白求恩鎮定自若,旁若無敵,仍聚精會神地做著手術,挽救著一個個戰士的生命,直到所有的傷員都做完了手術。作者目睹這一切,深深地被白求恩這種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精益求精的醫術,對八路軍戰士無比深厚的情感,極端嚴肅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所打動,敬佩不已。他用攝影機和照相機記錄了這感人肺腑的場景。
  
  《鞋穿幫了》
  《鞋穿幫了》創作於1999年。在當年《首屆什剎海旅遊文化藝術節》開幕式上,來自非洲和歐洲的外國朋友穿著戲裝,表演了一個京劇節目,這個節目受到了在場中外觀眾的熱烈歡迎。多年來作者一直熱衷於拍攝象徵中外友誼的照片,友誼頌是作者一生追求和歌頌的永恆主題,因此他以極大的興趣拍攝了這幅《鞋穿幫了》表現中外人民之間友情的作品。
  
 《飛鷹捕食》
  1985年5月,酷愛足球項目的我參加了中國青年報舉辦的TDK杯國際青年足球錦標賽的採訪。在中國和英國進行的半決賽中,我拍到了一張英國隊的7號安東尼突破中國守門員的生動瞬間。畫面上7號安東尼反越位成功,直插中國隊的大門,在一對一的情況下,中國隊的守門員緊急出動。倒地撲球未果,球反彈在空中時,安東尼展開雙臂飛身躍起躲過了守門員的出擊,輕鬆地將球打進大門。我為這張照片起名《飛鷹捕食》。這幅絕佳瞬間作品,獲TDK杯國際青年足球錦標賽攝影大賽的頭獎,並在此後祖國各地的攝影比賽中,這隻「鷹」獲得大、小獎項二.、三十次,為我贏得了榮譽,也帶來了不少經濟效益。
     
戰火燒到鴨綠江邊
  1950年6月,美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侵略戰爭,遭到全世界人民的聲討和譴責。那時我在解放軍畫報社任攝影記者,10月中旬去駐安東(今丹東)的部隊採訪,並準備隨志願軍赴朝參戰。安東位於鴨綠江畔,和對岸朝鮮的新義州隔水相望,11月8日,數十架美軍重型機向新義州撲來,一批一批輪番轟炸,整座城市頓時陷入硝煙火海之中。我帶上相機徑直向江邊跑去。路上不見行人,軍車不時呼嘯而過。這時我發現有兩位邊防戰士,正持槍站在掩體中警惕地注視著對岸。心中不由一動,眼前出現的不正是這幾天的感受想通過圖片形象地告訴人們,戰火正向我國蔓延,我們不能置之不理而又最具說服力和感染力的一幕嗎?我激動的按動快門,記錄下這歷史的一瞬。照片在《人民日報》和全國各地報刊發表后,對當時我國正在掀起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東方紅》創作概況
  《東方紅》攝於1961年8月。一個清晨聽到廣播電台播放的《東方紅》樂曲,我突然受到啟發,將「日出」和「天安門」兩個本來毫不相關的意象聯繫在一起,頭腦中產生了「一輪紅日在天安門的東方透過瑰麗的彩霞冉冉升起」這樣一個完整的藝術意象。遂以比喻和象徵的藝術語言,運用攝影藝術手段,將這一頭腦里的藝術意象,表現在攝影畫面上,成為凝固的藝術形象。命題《東方紅》,歌頌我們年輕的人民共和國以及共和國締造者。同時也祝願祖國在當時經歷了三年困難后的復甦,以及光輝的前程。

  《東方紅》從萌生創作動機、立意與構思,深化意蘊,到現場多次觀察,反覆實地試拍,直至最後完成,前後歷時約兩年時間。主要是等待藝術意象中理想的彩霞。此作在拍攝過程中,曾數次變更拍攝方案,因彩霞變化太快,經常是初見不錯,等騎車趕到現場,全變了樣,往往高興而去,掃興而歸。不過,方案即定,必須耐心等待,最後總算天公作美,出現了非常難見的彩霞,表達了我的意中之境。  
  
  《榮譽》
  第27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於1963年4月5日在布拉格開幕。我國派出了由庄則棟、李富榮、徐寅生、張燮林、邱鍾惠、李赫男等組成的乒乓球隊。七個項目的冠軍,鹿死誰手?為世人矚目。中國男隊經過幾場硬仗拼搏,決賽時以5:1擊敗了強大的對手日本隊,奪得了體現一個國家乒乓球整體實力的斯韋思林杯(男子團體冠軍杯)。決賽場拍完后,發獎儀式如何拍攝?我決定不拍領獎台獲獎一般化鏡頭,也不刻意去照冠軍隊員捧杯歡呼的瞬間。當出現中國男隊教練傅其芬高舉獎盃,庄則棟、張燮林面露奪魁后的自豪,右邊日本隊荻村、三木等人神情木訥、沮喪,左邊瑞典、西德隊表示由衷祝賀這一神態各異的情景時,我毫不猶豫按下了快門。這幅栩栩如生、耐人咀嚼的作品博得普遍好評。我深切體會到:一個鏡頭的失去,往往在幾秒鐘的猶豫中;一幅照片的成功,常常在一瞬間的果斷之中。[/c]
沉默不是不快樂

334

主題

1917

帖子

739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39
沙發
pinkkapok 發表於 2005-3-13 10:13 | 只看該作者
不錯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3
Blue Ivy 發表於 2005-3-13 19:41 | 只看該作者
珍貴的歷史鏡頭, 好貼! 謝謝一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41

帖子

10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10
4
lalacece 發表於 2005-3-13 19:52 | 只看該作者
太好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

主題

1917

帖子

660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60
5
*水晶* 發表於 2005-3-13 22:42 | 只看該作者
好貼

謝謝一笑而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8

主題

468

帖子

289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89
6
musictaozi 發表於 2005-3-19 00:55 | 只看該作者
張張精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8: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